高 明
(九江學院 政法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5)
楊杏佛研究述評
高 明
(九江學院 政法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5)
楊杏佛是我國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也是我國早期杰出的科學教育活動家。長期以來,學術界對于楊杏佛的研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已有成果多集中在對其生平及單個思想孤立的研究,遠未形成系統(tǒng),研究還很不深入,研究的內(nèi)容和領域有待進一步拓寬。
楊杏佛;研究;研究現(xiàn)狀;綜述評價
楊杏佛(1893-1933),本名楊銓,江西清江人。楊杏佛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也是中國現(xiàn)代卓越的民主革命家和政治活動家。他與同時代的知識分子一樣,歷經(jīng)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北伐戰(zhàn)爭、抗日救國運動,隨著時代的前進而不斷前進,勇敢地投身中國人民的解放斗爭,和共產(chǎn)黨人并肩戰(zhàn)斗,直至為爭取人民的自由權利和民族的解放獻出寶貴的生命。
楊杏佛的愛國精神吸引了部分學者對其生平和思想進行研究。本文擬對這些研究概況作分門別類的簡要介紹,以期對進一步深化楊杏佛的研究有所幫助。
關于楊杏佛生平研究的文章很多,但大多是非常簡單概括性的描述,真正有分量的并不多,陳崧的《楊杏佛簡論》和楊宇清的《楊杏佛傳》是最全面、深刻的兩篇文章。
陳崧從楊杏佛思想認識的轉變,把其一生的活動分為五個階段。陳崧認為,愛國主義是其思想的主流,但其一生的思想與活動也有明顯的局限性。他指出:第一,楊杏佛當時所說的政治改革和社會改革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他主張由士、農(nóng)、工、商的代表組成臨時性質的“救國發(fā)起會”,領導社會和政治的改革。這種由不同階級的人物臨時拼湊而成的團體,不可能成為具有領導權威的機關,當然也談不上領導改革。第二,楊杏佛雖然受了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但他還不能把科學社會主義和各種空想社會主義的界線區(qū)分清楚,還不能正確認識工人階級的歷史作用。[1](p116-180)
相對陳崧的《楊杏佛簡論》而言,楊宇清的《楊杏佛傳》則要詳細得多。楊宇清嚴格按時間順序,把楊杏佛一生的活動分為五個階段。他認為,楊杏佛既是我國近代的科學先驅,又是堅強的民主勇士,最后為爭取人民民主權利,創(chuàng)建“科學、民主社會”,而與中國共產(chǎn)黨人戰(zhàn)斗在一起,并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是我國民主革命時期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和進步知識分子的典范。[2](p1)
以上兩篇文章雖然都完整敘述了楊杏佛尋求救國道路的一生,但是有些方面內(nèi)容還是顯得比較單薄。如楊杏佛雖然主張“科學救國”,但他并不是一個“唯科學主義者”,楊杏佛不但主張“科學救國”,而且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救國問題等,文章都沒有論述。此外,文章敘多議少,有些方面根本沒有進行評析,有些雖然進行了評析,也過于簡單,如陳崧敘述了楊杏佛參加革命、走上第三條救國道路以及被暗殺的過程,給我們展示了楊杏佛不畏生死、屢敗屢戰(zhàn)的偉大形象,但是對楊杏佛救國思想幾次轉變原因的分析只是寥寥幾句,還相當不夠。楊宇清的文章也大抵如此。
學者們研究較多的主要有科學救國、教育救國、實業(yè)救國思想及他的經(jīng)濟思想。
科學救國方面,許為民認為,楊杏佛為宣傳科學救國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參與了創(chuàng)辦中國科學社及《科學》雜志,發(fā)表一系列文章,宣傳科學救國思想。許為民認為,盡管后來中國歷史的進程并不可能按照楊杏佛的“科學救國”的道路發(fā)展,但楊杏佛以及他所主編的《科學》月刊在宣傳和推進科學事業(yè)上的功績卻永遠地記載在中國現(xiàn)代科學史冊上。對于楊杏佛在中央研究院的工作,許為民給予很高的評價:如果沒有楊杏佛犧牲自己的專業(yè),沒有出色的組織管理參與其中,中央研究院要想在幾乎沒有自己的近代科學技術體系上形成我國現(xiàn)代科學的初步構架,是難以想象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楊杏佛對中國現(xiàn)代科學事業(yè)的貢獻決不會遜色于同時代的其他科學家。最后,許為民對楊杏佛一生追求科學、獻身民主進行了高度評價:無論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楊杏佛都是導引一切有志于中國科學事業(yè)之士登堂入室的一支永不熄滅的“明燭”。[3](p71-80)
許康側重從科學管理的角度談楊杏佛的貢獻。他認為楊杏佛是“中國最早的MBA學位獲得者之一”,“由他率先介紹科學管理,自是順理成章”。[4](p44-46)許康認為,楊杏佛一再強調(diào)在科學管理中應改善福利、愉悅心情、協(xié)調(diào)關系,以適應“為和平利世”的建設性競爭,來提高勞動效率,“這些思想無疑達到了早期人際關系理論和行為科學萌芽的階段,十分難能可貴。”[5](p58-59)對于楊杏佛生命中最后10年的科學管理工作,許康認為雖然楊杏佛最后10年忙于革命,對“中國式的科學管理法”沒有精力探討,但他在一系列工作實踐中仍有出色的運用……從中可窺見這位MBA的管理才干和水平。[4]
楊杏佛在普及科學知識方面的貢獻也有學者進行研究。肇慶學院的李曉紅認為,楊杏佛主要從三個方面宣傳了科學:第一,創(chuàng)刊《科學》,創(chuàng)辦中國科學社,參與其他科學書籍的編輯出版;第二,在報刊上發(fā)表科學文章;第三,以演講的形式宣傳科學。認為楊杏佛“在推動中國科學事業(yè)發(fā)展的活動中做出了積極貢獻,推動了科學在中國民眾中的普及和發(fā)展?!薄笆俏覈F(xiàn)代科學事業(yè)杰出的早期活動家和組織領導者”。[6](p31-34)吳芝麟、陳鵬舉認為,楊杏佛是最早向國內(nèi)讀者介紹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譯文的。以楊杏佛等人為首創(chuàng)辦的中國科學社,在普及科學知識、交流研究成果和團結科學工作者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7](p115)
杜智萍側重從科學、教育及革命相結合的角度對楊杏佛的救國思想進行了研究。杜智萍認為,楊杏佛與同一時期的其他科學教育思想家一樣,重視科學,重視對民眾進行科學教育。所不同的是,“他將科學教育與實業(yè)教育、實業(yè)發(fā)展相聯(lián)系,并提出科學教育與革命相聯(lián)系的思想,這也是其科學教育思想較之他人更為獨特和閃光的地方。究其原因,除他個人早年的經(jīng)歷影響之外,更為關鍵的是,他始終把祖國放在心中,視探求救國道路、振興國家為己任。這種可貴的治學精神在今天看來同他的科學教育思想一樣彌足珍貴?!盵8](p48-49)
謝長法研究了楊杏佛的實業(yè)教育與實業(yè)改造思想,介紹了其實業(yè)活動、實業(yè)教育思想,最后總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實業(yè)救國的道路是行不通的,楊杏佛所夢想的實業(yè)改造沒有也不可能得以實現(xiàn)?!盵9](p58-60)
孔繁堅從楊杏佛對資本主義工業(yè)化道路的理解方面對他的經(jīng)濟思想進行了評價??追眻哉J為,楊杏佛以帝國主義、民族主義兩概念取代先前使用的國際資本主義、民治主義的提法,“正是他自己在幾年中思想的一個飛躍”。但孔繁堅認為,楊杏佛關于“我國沒有實現(xiàn)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條件,只有‘事事無仰于人’的國家(如美國)才有可能嘗試社會主義”的認識是錯誤的,楊杏佛“還不能科學地把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jīng)濟變化的趨勢,對工人階級領導下人民群眾翻身作了主人以后會建立一種如何嶄新的社會經(jīng)濟制度還無認識?!睏钚臃稹靶哪恐屑炔煌谫Y本主義,也不同于社會主義的理想只是一種空想?!盵10](p51-55)關于楊杏佛與江亢虎進行的社會改良主義的論戰(zhàn),孔繁堅認為楊杏佛對江亢虎社會改良主義的抨擊是楊杏佛在我國現(xiàn)代經(jīng)濟思想史上的一個突出貢獻。不過,由于他對歷史唯物論、辯證唯物論不很熟悉,所以闡述中存在許多錯誤或含糊之處。但他又認為,由于楊杏佛未曾經(jīng)歷社會主義或共產(chǎn)主義社會,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其理論本身的地位與價值,后人不能過分苛求,這也是理所當然的。[10]
上述諸文章從各個方面對楊杏佛的救國思想進行了研究,這是學者們對楊杏佛研究的重點,有一定深度,成果也比較多。但總的說來還是比較單一,就事論事,不具系統(tǒng)、關聯(lián)性。
楊杏佛死于國民黨的暗殺,國民黨為什么要殺害楊杏佛呢?最流行的觀點就是“殺楊儆宋”說。楊宇清認為,當他(楊杏佛)成為民權保障同盟的中堅,公開營救共產(chǎn)黨員和進步人士,特別是同盟在社會輿論方面的宣傳,使國民黨反動派陷入十分尷尬的境地,于是決定暗殺楊杏佛,以達到“殺楊儆宋”的目的。[2](p100)沈醉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要以此威嚇宋慶齡先生;[11](p165-171)林闊認為,對于宋慶齡,特務們的三次計劃三次胎死腹中,最后蔣介石指揮軍統(tǒng)特務頭子戴笠用法西斯的手段對付這個進步的組織,決定選擇其中的一個“適當”人物,殺一儆百。軍統(tǒng)特務選中的暗殺對象就是楊杏佛。[12](p297)
廖大偉對“殺楊儆宋”說提出了不同的觀點,認為“殺楊是必然的,此舉并非沖著警告宋慶齡、蔡元培而來,長期流行的‘殺楊儆宋’說不符合歷史事實”。蔣介石殺楊杏佛的主要目的是扼殺民權保障同盟,一舉掃除專制道路上的障礙。若除掉楊杏佛,民權保障同盟便陷于癱瘓,便是對其毀滅性的打擊。[13](p106-108)
也有學者認為,楊杏佛的死在于兩方面:楊杏佛關于江西蘇區(qū)報道的文章“赤禍與中國之存亡”,真實地報道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情況,這成為楊杏佛后來遭到暗殺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原因則是,在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中,楊杏佛做了大量工作,成效顯著,影響巨大,讓當權者忍無可忍,終于動了殺機。[14](p22-27)楊杏佛的兒子楊小佛在其回憶錄中也這樣寫道:“當時聽幾位前輩說,蔣介石所以要暗殺我父親,原因之一就是他組織民權保障同盟和營救丁玲等,而年前他撰寫《赤禍與中國之存亡》一文也是重要原因。”[15](p20-21)
上述文章大都從相對正面的立場闡述了楊杏佛的死因,而張耀杰的觀點則較為新穎,他從楊杏佛為人處世方面分析了楊杏佛被害的原因。臺灣《傳記文學》2004年第9期刊登張耀杰的署名文章《胡適筆下的楊銓之死》,張認為,楊杏佛的人格品質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他根據(jù)胡適對楊杏佛的評論“多疑而好炫,涯毗必報,以摧殘別人為快樂,以出風頭為作事”,指出楊杏佛在為人處世上的若干缺點,認為楊杏佛“之所以被害,是因為他已經(jīng)脫離民權保障同盟的基本宗旨和既有軌道,而與共產(chǎn)國際、中國共產(chǎn)黨連同正在密謀福建事變的陳銘樞第十九軍之間,保持了極為密切的政治合作”,為蔣介石所不能容忍,他的遇害理所當然。當然,張耀杰也不是有意貶低他,對于楊杏佛的歷史功績,張耀杰在文章里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其他方面的研究,比較多的是關于楊杏佛與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研究。
楊杏佛的兒子楊小佛研究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時期的楊杏佛,展現(xiàn)了楊杏佛在同盟的籌備、活動等諸方面發(fā)揮的重要作用,表現(xiàn)了楊杏佛豐富的斗爭策略和高尚的愛國情操。[16](p68-74)傅國涌也對楊杏佛為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所做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如果說宋慶齡、蔡元培是民權保障同盟的精神領袖或者說靈魂人物,那么楊杏佛就是同盟的實干領袖,是實干家?!比绻绷藯钚臃疬@樣執(zhí)著精干的人物,民權保障同盟就不會有如此大的作為。果不其然,“同盟在失去了這樣一位出色的活動家之后,實際上也就瓦解了。就如當年袁世凱殺宋教仁,瓦解了國民黨一樣”。[14]可見楊杏佛對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作用之大。而張耀杰的觀點則與眾不同。張耀杰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當代中國研究》2003年第4期發(fā)表文章《30年代“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建立與夭折》,他認為,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人權組織,本可能為改善中國的人權狀況做出重要貢獻。但這個人權機構卻為楊銓(楊杏佛)所把持利用,在背后支持他的則是蔡元培、宋慶齡,以達到種種政治目的。楊銓的這種做法葬送了中國的第一個人權組織。這種截然相反的觀點有利于我們?nèi)?、深刻地認識楊杏佛,也激勵我們每個研究者努力去探明事實的真相。
也有學者對楊杏佛及其創(chuàng)辦的《民族日報》進行了研究。池文從新聞史的角度對楊杏佛的貢獻進行了評價。他認為,楊杏佛創(chuàng)辦的《民族日報》在當時的中國起了“振耳發(fā)聵的號角作用”。楊杏佛和《民族日報》在我國新聞史上,是應該占有一席地位的。楊杏佛是我國民主和民族運動的一位先驅者,他在新聞崗位上戰(zhàn)斗的時間是很短暫的,但在這短短的時間內(nèi),卻放射出耀眼奪目的光彩。[17](p164-170)
楊杏佛與同時代其他名流(胡適、宋慶齡等)之間的關系,也有學者進行研究。關于楊杏佛與胡適之間的關系,楊宇清在《胡適與楊杏佛》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敘述了兩人長達25年的友誼及最后因1933年“釋放一切政治犯”而發(fā)生分歧最后分道揚鑣的史實,文章指出,兩人雖然有長達25年的友誼,但兩人之間的分歧早已存在。文章深入分析了兩人在存在分歧的情況下為什么友誼能維持25年的原因及兩人為什么又因“釋放一切政治犯”最終分道揚鑣。楊宇清認為,兩人關系出現(xiàn)這種結局在于兩人雖同為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但各人所屬階層不同,世界觀有別。[18]楊小佛在《也談胡適與楊杏佛》中認為,胡適與楊杏佛和其他的歷史人物一樣,身后自有各種議論,若要權衡是非功過做出評價,則尚須經(jīng)過時空之考驗,一時一地之見諸多局限也。[19](p54-55)
關于楊杏佛與宋慶齡之間的關系,楊小佛在《宋慶齡與楊杏佛的雄友誼》中談到了楊杏佛如何與宋慶齡相識及共事,指出:宋慶齡和楊杏佛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同志和好友,往來信件中流露出他們相互之間的關心和信任。[20](p36-38)
也有極少的文章研究了楊杏佛的詩歌及楊杏佛的廉潔等,但都不是學術性的文章,帶有明顯的文學色彩和通俗性,不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回顧楊杏佛研究歷程,得出如下結論:從研究的時間上來看,起步于上個世紀80年代以后,近10年來有逐漸加速的趨勢;從研究的內(nèi)容看,主要是楊杏佛的生平及他的實業(yè)救國、教育救國和科學救國思想等孤立的研究,遠未形成系統(tǒng);從研究成果看,專門的楊杏佛研究論文不多,學術專著根本沒有。由是觀之,楊杏佛的研究才剛剛起步,任重道遠。
[1]陳崧.楊杏佛簡論[J].歷史研究,1985,(2).
[2]楊宇清.楊杏佛傳——江西文史資料:第38輯[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
[3]許為民,楊杏佛.中國現(xiàn)代杰出的科學事業(yè)組織者和社會活動家[J].自然辯證法通訊,1990,(5).
[4]許康.楊銓(杏佛)對科學管理的宣揚——科學管理法傳人中國源流探索之二[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995,(4).
[5]許康,陳嘵輝.我國科學管理先驅者楊杏佛的效率觀[J].科學決策,2005,(11).
[6]李曉紅.楊杏佛對中國科學事業(yè)的貢獻[J].肇慶學院學報,2001,(4).
[7]吳芝麟,陳鵬舉.救國濟民一健兒——楊杏佛[A].陳思.不應忘卻的紀念[C].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
[8]杜智萍.楊杏佛科學教育思想初探[J].教育史研究,2004,(1).
[9]謝長法.楊杏佛的實業(yè)改造活動與實業(yè)教育思想[J].教育與職業(yè),1999,(7).
[10]孔繁堅.楊杏佛的現(xiàn)代經(jīng)濟思想——對資本主義工業(yè)化道路的批評[J].上海經(jīng)濟研究,1985,(7).
[11]沈醉.楊杏佛、史量才被暗殺的經(jīng)過[A].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37)[C].北京:中華書局,1963.
[12]林闊.中國最辣的軍統(tǒng)魔頭戴笠全傳(上冊)[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1.
[13]廖大偉.“殺楊儆宋”:楊杏佛被刺問題中的一個誤解[J].安徽史學,2004,(5).
[14]傅國涌.為民權保障而死的楊杏佛[J].炎黃春秋,2001,(9).
[15]楊小佛.楊杏佛殉難經(jīng)過[J].年代,1979,(2).
[16]楊小佛.楊杏佛與中國民權保障同盟[J].歷史研究,1978,(12).
[17]池文.楊杏佛和《民族日報》[J].新聞傳播與研究,1983,(1).
[18]楊宇清.胡適與楊杏佛[J].江西社會科學,1992,(5).
[19]楊小佛.也談胡適與楊杏佛[J].世紀,2002,(1).
[20]楊小佛.宋慶齡與楊杏佛的友誼[J].世紀,1997,(4).
K827
A
1003-8477(2010)03-0116-03
高明(1973—),男,九江學院政法學院副教授。
江西省社科“十一五”(2006-2007年)規(guī)劃項目“楊杏佛研究”(編號:06DJ06)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 高思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