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寧
(正定縣城管局,河北 正定 050800)
城市道路綠化,是城市園林綠地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城市文明的主要標志之一。街道綠化搞好了,不僅美化了街景,而且還有凈化空氣、減弱噪音、減塵、改善小氣候、防風、防火、保護路面、組織城市交通、維護交通等作用,同時也有一定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些年,全國各城市都加大了園林綠化力度,爭創(chuàng)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園林部門把創(chuàng)“全國園林城”作為重要任務,街道綠化作為城市的“臉面”,是重中之重。因此,新街道需要進行綠化建設(shè),老舊街道必須進行綠化改造。
根據(jù)樹木的間距,高度與司機視線高度與前大燈照射角度的關(guān)系種植,使道路亮度逐漸變化,并防止眩光。種植寬厚的低矮樹叢作緩沖種植,以免車體和駕駛員受到大的損傷,并且防止行人穿越。出入口有作為指示性的種植,轉(zhuǎn)彎處種植成行的喬木以指引行車方向,使司機有安全感。在匝道和主次干道匯合的順行交叉處,不宜種植遮擋視線的樹木。立體交叉中的大片綠地即綠島,不允許種植過高的綠籬和大量的喬木,應以草坪為主,點綴常綠樹和花灌木,適當種植宿根花卉。
分車綠帶是指位于上下行機動車道之間的為中間分車綠帶,位于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或同方向機動車道之間的兩側(cè)。分車綠帶寬度因道路的不同而各有差異,窄者僅lm,寬可10m余,在隔離綠帶上的植物配植除考慮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滿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以不妨礙司機及行人的視線為原則,一般窄的分隔綠帶上僅種高度不超過70cm低矮的灌木及草皮。如低矮修剪整齊的杜鵑花籬,早春開花如火如荼襯在嫩綠的草坪上,既不防礙視線,又增添景色。隨著寬度的增加,分隔綠帶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樣,可規(guī)則,也可自然。利用植物不同的姿態(tài)、線條色彩,將常綠,落葉的喬、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植的高低錯落。北方宿根花卉豐富,如菊花類、鳶尾類等、孔雀草、波斯菊、二月蘭等可點綴草地。秋色葉樹種,如紫葉李、銀杏、紫葉小檗、欒樹、五角楓、黃櫨等都可配植在分隔綠帶上。
在人行道與車行道之間種植行道樹的綠帶,其功能主要是為行人蔽蔭,可起到美化街道、降塵、降噪減少污染的作用。如今,行道樹的配植已逐漸注意喬灌草結(jié)合,常綠與落葉速生與慢長相結(jié)合,喬灌木與地被、草皮相結(jié)合,適當點綴草花,構(gòu)成多層次的復合結(jié)構(gòu),形成當?shù)赜刑厣闹参锶郝渚坝^,提高環(huán)境效益。城市道路較窄,沒有車行道隔離帶的人行道綠帶中,不宜配置樹冠較大高空容易郁閉的樹種,不利于汽車尾氣的擴散。
從廣義上講路側(cè)綠帶也包括建筑物基礎(chǔ)綠帶。由于綠帶寬度不一,因此,植物配植各異。路側(cè)綠帶國內(nèi)常見用地錦等藤本植物作墻面垂直綠化,用直立的檜柏、珊瑚樹或女貞等植于墻前作為分隔,如綠帶寬些,則以此綠色屏障作為背景前面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緣常用綠籬分隔,以防行人踐踏破壞。綠帶寬度超過10m者,也可用規(guī)則的林帶式配植或培植成花園林蔭道。
[1]張強,盧圣.城市園林綠地規(guī)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2]姚時章.城市綠化設(shè)計[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0.
[3]何平,彭重華.城市綠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