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璐璐
團扇的起源意象及其在宋詞中的發(fā)展
周璐璐
扇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而在宋代更是非常流行。團扇作為扇子的一種,出現(xiàn)于西漢時期,因其輕柔、飄逸,常常成為文人吟誦的對象。在宋詞中,單是描述團扇的詞句就有107處,詞人不斷賦予其新的內(nèi)涵,使其成為抒發(fā)一己之情的意象載體。
團扇;團扇意象;發(fā)展
扇文化在中國可謂久矣,從晉人崔豹《古今注》中提到“舜作五明扇”,“殷高宗有雉尾扇”說起,為帝王貴族障風(fēng)蔽日所用,成為儀仗扇,區(qū)別于我們今天意義上的扇子。夏天天熱,普通老百姓會取用方便輕巧的東西扇風(fēng),在這樣的啟發(fā)下,會出現(xiàn)不同于貴族階級使用的扇子,用很簡單的東西制作,夏天用來消暑驅(qū)蚊,入秋見棄,并不覺得可惜。扇子最初的起源是朝這兩種方向發(fā)展的。在勞動人民的辛苦勞作以及審美的需求下,到兩漢時期,出現(xiàn)了團扇,團扇因其質(zhì)地或用途不同,又有不同的叫法,如絹扇、紈扇、羅扇、宮扇、合歡扇、紈素、蟬翼等。漢代傅玄著《團扇賦》,為我國最早最明確的詠團扇之作。就當時團扇的造型而言,以圓形居多,但也有其他的形狀,如六角形、八角形、梧桐葉形等,而其中梅花形、海棠形是除圓形之外較常見的。到了隋唐時期,由于造紙技術(shù)得到迅猛的發(fā)展,紙面團扇也漸漸地流行起來。到了唐末宋初時期,因為其時刺繡工藝非常精妙,故一些花鳥、蟲魚、山水、人物、佛像的刺繡開始出現(xiàn)在團扇的扇面上。當時團扇的特點是以扇柄為中軸,竹木為架,左右對稱似圓月,扇面配以素白色的絹、羅、紗、線、繒等高檔絲綢面料制成。特別受宮廷嬪妃仕女的喜歡。持扇的大家閨秀出場時常含羞帶怯,用團扇半掩芳容,說不盡的脈脈含情的神韻。
團扇因其本身特有的輕柔、飄逸,成為大家所喜愛的裝飾,也變成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物品,究其原因,文化內(nèi)涵非常豐富,從表面到內(nèi)涵,作為一種心靈的寄托和依賴,常常成為文人雅士吟誦的對象。相傳西漢成帝時,嬪妃班婕妤,美而能文,起初甚得恩寵,后飛燕姊妹勢盛,婕妤自知見薄,乃退居?xùn)|宮。自嘆命同團扇,秋風(fēng)起時,以團扇自比,作《團扇歌》:“新制奇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初入君懷袖,動搖微風(fēng)發(fā)。常恐秋節(jié)至,涼飚奪炎熱。棄絹篋笥中,恩情中道絕?!辩妿V稱“《團扇》一詩,辭旨清捷,怨深文琦,得匹婦之致”。從這時起,團扇與女子就結(jié)下了解不開的恩怨情結(jié),成為紅顏薄命,佳人失勢的象征。晉代有年輕大臣王珉憑團扇與嫂婢傳情。事發(fā)后,嫂罰婢作歌,婢應(yīng)聲而成:“白團扇,辛苦五流連,是郎眼所見”,看到王珉,又唱:“白團扇,憔悴非昔容,羞與郎相見”,后有《團扇郎歌》傳世。因此后世也有用團扇來象征美好愛情的。形成了團扇的起源意象,變成了屬于才子佳人似的幽怨文化。后代詩詞也延續(xù)了這一意象,唐朝詩人王建《宮中調(diào)笑詞》:“團扇,團扇,美人并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復(fù)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團扇入秋見棄,恰似紅顏易老,如秋草,過時枯萎。唐代劉禹錫《團扇歌》:“團扇復(fù)團扇,奉君清暑殿,秋風(fēng)入庭樹,從此不相見。上有乘鸞女,蒼蒼蟲網(wǎng)遍。明年入懷袖,別是機中練?!苯鑸F扇,來寫宮女年老色衰,遭君主拋棄,同時又有隱約的悲士不遇。王昌齡的《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睂m女的哀怨寫到極致,同時也是文人士大夫不遇之哀怨啊!
兩宋時期,上至宮廷仕女苑,下到尋常百姓家,扇子是必備之物。社會上書扇、畫扇、賣扇、藏扇、玩扇的風(fēng)氣愈來愈盛,且出現(xiàn)了畫商和字鋪。據(jù)夏文彥的《圖繪寶鑒》記載:“南宋趙彥,汴梁人,居臨安,開字鋪,畫扇得名”,可見當時的扇子成為一種商品開始流通。也可從《清明上河圖》中人物以百計,用扇卻均為團扇看出一二。其實團扇在當時流行有很深的歷史文化背景。首先,開國之初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奪得全國政權(quán),深知武將擅權(quán)擁兵對于封建政權(quán)的危害,故“杯酒釋兵權(quán)”。對于這個歷史事實,人們只注意到剝奪高級將領(lǐng)兵權(quán)、根除藩鎮(zhèn)動亂之源,卻忽略了其為士大夫指出了一條既不要關(guān)心權(quán)力斗爭和危及皇權(quán),又能保證他們安享人生之樂的淫逸放縱之路,因而也就造成了全社會追逐歌舞享樂、淺斟低唱的濃厚風(fēng)氣。其次,由于國策的傾斜,官僚士大夫蓄養(yǎng)歌兒舞女成為普遍的風(fēng)尚。其實,文人士大夫早自先秦時就有以女樂倡優(yōu)娛情悅性的嗜好,但蓄養(yǎng)家妓供一人享樂,漢魏之前并不多見。東晉以來,士族生活豪奢,縱情聲色,蓄養(yǎng)家妓蔚然成風(fēng)。隋唐兩代,貴族大官僚及一般士大夫家中更是普遍盛行廣蓄妓妾之風(fēng),但像趙匡胤由皇帝公開號召士大夫蓄養(yǎng)家妓以供享樂,是空前的。從而有官妓、家妓、私妓之分,以便不同階層的人享用。再次,建國之初,疆域遠沒有唐代廣闊,到南宋時期,偏安一隅,茍且偷生。從文人士大夫的心態(tài)來看,宋人的文學(xué)視野也就遠沒有其他的朝代那么開闊,文人們從唐代的一窺塞垣,說盡戎羌,到宋代轉(zhuǎn)向了自我審視。這種變化在宋詞中表現(xiàn)的很明顯。最后,在此基礎(chǔ)上,最高統(tǒng)治者有意識地扶持和發(fā)展燕樂,用行政手段將燕樂之精華集中到國家政治文化的中心——汴京。君主的大力提倡,文人士大夫的群起響應(yīng),加上民間文藝從業(yè)者的積極配合,兩宋歌舞娛樂大盛,繼唐五代之后以柔麗軟美為主調(diào),配合了燕樂產(chǎn)生的曲子詞,隨之也就變成了一代主流文學(xué)。王灼《碧雞漫志》論述:“古人擅歌得名,不擇男女?!袢霜氈嘏簦粡?fù)問能否,而士大夫所作歌詞,亦覺婉媚,古意盡矣。”宋代獨重女音,具有淺斟低唱的創(chuàng)作和鑒賞風(fēng)氣,形成了清切婉麗的詞風(fēng)。
詞在兩宋,是音樂文學(xué),寫在紙上的歌詞必要“歌臺舞席”,因而需要用道具來配樂裝飾,扇子是其中一種,它的輕巧便利、精致柔美符合了這種社會風(fēng)尚。文人士大夫搖扇納涼,體現(xiàn)其風(fēng)流倜儻,歌女拿扇舞出千百花樣,遮出無盡的千嬌百媚,吻合了宋詞的婉約曲折,大為流行也就不足為奇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宋詞中描述到扇子的詞句有197處,其中團扇56處,加上其別稱,紈扇29處,羅扇12處,紈素7處,宮扇2處,合歡扇1處,共有107處,還有其他團扇之代稱,如蟬翼7處,仁風(fēng)6處,便面9處,障面5處,搖風(fēng)21處,后者不盡然指扇,但與扇也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其中,團扇所占比例是不容小覷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包含了特定的文化底蘊,文人又不斷地給它賦予新的內(nèi)涵,以致其經(jīng)久不衰,源遠流長。
伴隨著文人詞中大量扇子的描寫,扇意象也就成為詞中常見的意象之一,形成扇文化的其中之一種。寫其本身,這類詞較為少見,更多的是代指女性,如阮閱:“時和倍覺青春早。華燈和月?lián)碇燹N,花間萬點寒星小。 團扇歌清,重茵舞妙。游人只恐歸來悄。明年親侍輦輿行,未應(yīng)肯記濡需好?!?《踏莎行》) 在宋詞的發(fā)展史中歌妓參與了全部過程,扇子是為女性代言的,如陳師道:“秋聲隱地。葉葉無留意。冰簟流光團扇墜。驚起雙棲燕子,夜堂簾合四廊,風(fēng)惟吹亂凝香。臥看一庭明月,曉衾不耐初涼?!?《清平樂》) 又如晏幾道;“玉階秋感,年華暗去。掩深宮,團扇無緒。(《解佩令》)而借團扇之悲寫不遇之情,是非常普遍了。如蘇軾的:“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賀新郎》) 又有借團扇表達相思離別之情的,如蔡伸:“落日歸去,寒空斷雁。吳波淺淡山平遠。丹青寫出在霜縑,佳人特地裁團扇?!?《踏莎行》) 也有借團扇寫自己寄寓之情的,如賀鑄:“半銷檀粉睡痕新。背鏡照櫻唇。臨風(fēng)再歌團扇,深意屬何人?!?《訴衷情》)其實,許多詞人筆下的團扇,通常包含了幾層含義,既可以是秋天將到,團扇無用被置,以此喻己,這個“己”可指女性紅顏衰老,終歸被棄,又指士大夫空懷一腔報國之志,卻報國無門,年齡漸老,亦如秋天之團扇;也還可以是團扇喻女性被棄,猶如君王疏遠有才能之士。屈原時代就有香草美人的象征,可見這種意象的類比是相當豐富和合于情理的。而且推至上古時期,是舜發(fā)明五明扇,用于廣納賢才,現(xiàn)在扇被棄,人疏遠,是何等的悲涼。古代帝王貴族拿扇遮風(fēng)蔽日,作為儀仗,顯示其尊榮華貴,神圣不可侵犯,而扇之棄之不用,猶有今不如昔之感,昨日之繁華與今日之冷落形成鮮明對比。不由得蒙上了一層很濃郁的感傷色彩以及零落失意之悲。如辛棄疾:“年年團扇怨秋風(fēng)。愁絕寶杯空。山下臥龍豐度,臺前戲馬英雄。 而今休矣,花殘人似,人老花同。莫怪東籬韻減,只今丹桂香濃?!?《朝中措》)還有“亭上秋風(fēng),記去年裊裊,曾到吾廬。山阿舉目雖異,風(fēng)景非殊。功成者去,覺團扇,便與人疏。吹不斷,斜陽依舊,茫茫禹跡都無?!?《漢宮秋》)團扇見棄,美人遲暮到懷才之士自怨自嘆的情感寄托,形成了一個很明晰的線脈。使團扇這個意象層層加深,而其中曲折婉轉(zhuǎn)之間,詞人的感情是最沉痛的。上述種種扇子,有些并無深意,只是作為歌舞場合的一個道具,體現(xiàn)美女們婀娜的姿態(tài)和風(fēng)流的韻度。但大多并非如此,更多的扇意象則超越了這種功能,在特定的場合,承載傳遞著詞人們一份特定的情感和深意。
人生之大悲,莫過于青春易逝,壯志難酬,愛人友朋分離,天涯海角。小小的團扇,將其全部包蘊,就如同扇面題畫一樣,美人總是孤單,而天涯之人哪一個又不是孤單的呢?在心靈的一角,又有誰是熱鬧喧嘩的呢?這種心境相通之時,不自覺的會產(chǎn)生共鳴,扇子在詞中就不僅成為女性情感的載體了,同時也成為男詞人們自身內(nèi)心隱秘的情感波瀾的表征,既有不被君王重用的無可奈何的哀怨寄托,也有生命將逝、人生短暫之哀嘆。扇子扇出的不僅是習(xí)習(xí)涼風(fēng),而更是千古哀怨與悲情。秋風(fēng)吹來,扇之無用,人之已老,往事又不堪回首,情切切,意堪堪。得意與失意之間就是一把團扇而已,小小扇子寓出大千世界。
綜上所述,扇子作為實用體為大眾所用,也因其季節(jié)性非常的強烈,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又賦予了它超過實用價值的文化內(nèi)涵,以致包蘊古今。團扇是中國本土的發(fā)明之物,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更具說明性。從其起源,以及文人賦予新的文化內(nèi)涵,變成一種借其抒發(fā)一己之情的意象之載體,到這種載體的不斷發(fā)展深化,內(nèi)蘊更加的豐厚,可以說到宋代達到了頂峰,而在宋詞中的表現(xiàn)更為明顯,意義無可厚非,恰好暗合了宋詞婉約感傷的主流。宋代以后,又有扇文化扇意象發(fā)揚光大,戲劇文學(xué)中扇子更是不可缺少的道具,如孔尚仁的《桃花扇》,借一把扇子,來寫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愛情,其旨在借一己之情感,抒家國之興亡。而小說中亦有借扇傳情達意的作品,亦寫盡了曲折悲歡之致。
1吳梅:吳梅講詞[M]. 忞悊主編,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年
2許伯卿:宋詞題材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3王兆鵬:詞學(xué)研究方法十講[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8年
4劉揚忠:唐宋詞流派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7年
5梁素:宋詞中的“扇”意象及其內(nèi)涵與情感基調(diào)[J].中華女子學(xué)院山東分院學(xué)報,2006(4)
OntheOriginofRoundSilkFanandtheImagesofthemintheSongCi
Zhou Lulu
The Fan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but it is very popular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round silk fan can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fan culture . It has been taken something intoned by the ancient scholars ,especially in the Songci the round silk fan has been granted new implications to voice the scholars’ feelings .
round silk fan; fan images; development
ClassNo.:I207.23DocumentMark:A
宋瑞斌)
周璐璐,在讀碩士,西北師范大學(xué)文史學(xué)院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甘肅·蘭州。郵政編碼:730070
1672-6758(2010)02-0120-2
I207.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