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友
中古蟹攝有四等,蟹攝一等包括泰韻、咍韻、灰韻三韻;蟹攝二等包括佳韻、皆韻和夬韻三韻;蟹攝三等有祭韻、廢韻;蟹攝四等只有齊韻。咍韻只有開口,灰韻只有合口,其他廢諸韻開合口俱全。蟹攝字的演變很復(fù)雜,蟹攝一、二等韻中存在同攝同等,除去開合口對立外,還有兩個或三個不同的韻類的現(xiàn)象,也即蟹攝有一、二等重韻的現(xiàn)象:一等重韻泰、咍、灰,二等重韻佳、皆、夬。瑞典著名漢學(xué)家高本漢認(rèn)為,蟹攝一、二等重韻多是音量上的差別而非音質(zhì)上的差別:除“東u?”、“冬uo?,“庚??”、“耕ε?”是音質(zhì)不同外,別的一二等重韻都是元音長、短的區(qū)別。他的一、二等重韻的擬音經(jīng)過不同學(xué)者多翻修正:最早的是李方桂、龍果夫,而后陸志韋、董同龢、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云等知名學(xué)者都提出了各自的擬音。各家的修訂結(jié)果不一,但均把高氏對《切韻》一、二等重韻的構(gòu)擬,從音量的差別改為音質(zhì)的差別。潘悟云的構(gòu)擬其一等的主元音為央元音?、后元音ɑ、o;除了?介音,二等主元音為前元音ε,我們以此為參照考察湘南土話蟹攝一、二等韻的讀音演變情況。[1]
湘南土話蟹攝一、二等韻的分合情況。我們選擇“該”、“街”,“外”、“快”,“災(zāi)”、“齋”,“財(cái)”、“柴”八字為例:“該”、“災(zāi)”、“財(cái)”為一等咍韻,“外”為一等泰韻;“街”、“柴”為二等佳韻,“快”為二等夬韻,“齋”為二等皆韻;其中“外”、“快”為合口字,其他均為開口字。它們在湘南土話各代表點(diǎn)的音讀如下表(代表點(diǎn)第二行為文讀音):
土話代表點(diǎn) 該 街 外 快 災(zāi) 齋 財(cái) 柴
東安花橋 kai33 ka33 uei35 khua35 □a33 □ia33 □a13 zia13 kai33 uai3 kuai35 □ai33 □ai33 □ai13 □ai13
桂陽敖泉 kai33 kai33 uai213 khuai35 □ai33□ai33□hai12 □hai12 uei213
桂陽流峰 ka33 ka33 hu□45 kua45 □a33 □a33 □ha13 □ha13 hua45
道縣小甲 k?24 ki□24 u?33 khy□53 / □i□24 □hi□45 /
桂陽洋市 k□35 k□35 u□24 khu□24 □□35 □□35 □h□11 □h□11
嘉禾廣發(fā) kai24 □ie24 uei33 khue55 □ai24 □ie24 □ho33 /
江華粟米塘 k?35 ka35 u□13 khua33 □a35 □a35 □a42 /
江華寨山 k?51 kai51 mei25 khuai523 lai51 lai51 sei121 sai121 kei51
江永城關(guān) k□44 k?44 ?u□33 ku?21 □?44 □?44 □?42 /
藍(lán)山太平 kai13 cie13 uai53 khye33 / □ie13 □ho21 /
道縣壽雁 / ki53 o51 khui31 / ti43 si11 □i□11
雙牌江村 k?42 ki42 / / □i42 / / /
遂寧關(guān)峽 kai44 ka44 / khua33 □a44 □ia44 □a11 /
新田南鄉(xiāng) kai35 □ie35 hue21 khue33 □o35 □ie35 □o13 /
宜章赤石 kai13 ka13 uai21 khua21 □ai33 □a13 □ha44 □ha44
宜章大地嶺 kai33 / uai11 khua51 □ai33 □a33 □hai13 □ha13
冷水灘嵐角山ka33 ka33 uai3 khua13 □a33 □a33 za11 za11
資興南鄉(xiāng) kai24 ka24 / khua213 □a24 □a24 □ha55 /
嘉禾坦平 kai13 □ia13 uai51 khuai55 □ai13 □ia1 □ai21 ia35
寧遠(yuǎn) k?435 ka435 v?21 khya53 / □a435 □hia213 /
從這幾個特定的字去分析,湘南土話蟹攝一等、二等分混程度很不一致:有的方言點(diǎn)一等并入二等的速度快些,除個別字外,基本完成,有的則稍晚一步,正在合并,有的則一二等還能區(qū)分開來。桂陽敖泉、流峰、洋市、冷水灘嵐角山四地基本混同;而其他代表點(diǎn)則有分有混;東安土話的文讀音中一等、二等混同,而白讀音則分立。從上表可以看出方言點(diǎn)一等韻并入二等韻不是所有字同時發(fā)生的,有的字可能很早就并入了二等字,而其它字的速度相對要慢一些;就上面那幾個特定的例字而言,開口呼的字一二等字合并的速度要比合口呼快,很多方言點(diǎn)的開口呼字已一、二等已混同,而合口呼則仍有區(qū)別,很多方言點(diǎn)中咍、泰韻開口一等與佳、皆開口二等已混同;而泰韻合口一等與夬韻合口二等尚能區(qū)分。這表明一二等合并是以詞匯擴(kuò)散的形式進(jìn)行的:先涉及部分字,而后推及其他字。從分立的情況看,有的表現(xiàn)為主元音的差別,如寧遠(yuǎn)、江永城關(guān)、嘉禾廣發(fā);有的表現(xiàn)為有無介音的差別,如東安花橋;有的則表現(xiàn)為有無韻尾的差別,如資興南鄉(xiāng)、宜章赤石等地;嘉禾坦平較為特別,表現(xiàn)為ai、ia的對立,一等為ai、二等為ia??傮w上看一、二等混同的態(tài)勢非常明顯;除佳韻部分字外,湘南土話蟹攝一二等韻合并是主流。
從現(xiàn)存的文獻(xiàn)資料上看蟹攝一、二等韻的混同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咍、泰、灰三韻合并,皆、佳、夬三韻合并;而后是咍、泰、灰三韻與皆、佳、夬三韻合并。這一語音演變過程很漫長,據(jù)王力先生(1980)研究咍、泰兩韻合并始于初唐,《經(jīng)典釋文》的反切及玄應(yīng)的反切中泰韻和咍韻的去聲代韻已有相混例。在晚唐五代西北方音中,有咍韻泰韻開口相混同、灰韻泰韻合口相混同混及佳、皆、夬韻相混同的現(xiàn)象。此后,咍、泰、灰三韻與皆、佳、夬三韻也開始合并。[2]儲泰松(1996)研究反映宋初洛陽方言的梵漢對音材料發(fā)現(xiàn)其時咍、泰、灰皆、佳、夬已混讀。[3]《中原音韻》中咍、泰、佳、皆、夬開口已合并,在現(xiàn)代漢語許多方言中,咍、泰、佳、皆、夬已完全合并,我們只能從現(xiàn)代漢語方言或歷史文獻(xiàn)中去推測蟹攝一等重韻泰、咍、灰,二等重韻佳、皆、夬內(nèi)部的區(qū)別了。
湘南土話蟹攝一等韻的演變分析。湘南土話中蟹攝一等韻多已合并,其讀音很繁雜,很難摸清頭緒。我們先撇開韻頭、韻尾不論,一等韻的主元音有a、e、ε、?、i、u、o、?、?、?、?、?、y等,我們把它們歸為兩類:前元音a、e、ε、?、i、?和后元音u、o、?、?、?、?、y。蟹攝一等的最常見的讀音是ai,主元音是前低元音,和現(xiàn)代漢語蟹攝一等的演變形式相同;湘南土話各代表點(diǎn)幾乎都有ai層文讀音,其來源可能與文教流播有關(guān),是受官話影響的結(jié)果,也可能是自源性的演變,我們更傾向于認(rèn)為ai是其自身語音演變的結(jié)果,湘南的地理狀況也決定了當(dāng)?shù)胤窖缘谋J匦再|(zhì),如此大面積存在的語音,很難用方言接觸的理論來解釋;而且ai有時是白讀音,比如東安花橋土話,蟹攝開口一、二的的文讀音是ai,白讀是單元音a;蟹攝開口三等文讀為i,白讀為ai;蟹攝合口二等文讀為uai,白讀為ua。
所以,我們認(rèn)為ai層音是蟹攝一等韻主元音前化的結(jié)果。我們知道中古的蟹攝一等是帶i尾的,主元音是短元音,短元音容易前化,即:
?i、ɑi>ai
ai音出現(xiàn)的時間很早,蔣驥騁的《近代漢語音韻研究》認(rèn)為宋朝初期的洛陽方言的咍、泰、灰、佳、皆、夬、廢韻就是讀ai或uai。?、ɑ前化為a后,在i尾的拉動下繼續(xù)前化、高化,方言內(nèi)部和方言發(fā)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湘南土話蟹攝一等的主元音變得十分復(fù)雜,但基本沿著這樣一條路徑:?>ɑ>a>?>ε> e、?> i;只是不同的土話點(diǎn),處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而已。在道縣小甲、道縣壽雁、雙牌江村、新田南鄉(xiāng)、江永城關(guān)、冷水灘嵐角山等地蟹攝一等已高化到i,與止攝合并:
道縣小甲——材t?hi45
道縣壽雁——臺ti11擡ti11戴ti31待ti31帶ti31代ti31袋ti51胎thi43太thi31耐ni51賴li51癩li51在ti31thi43腮thi43菜thi31蔡thi31才si11財(cái)si11
雙牌江村——抬ti214臺ti214戴ti33帶ti33貸ti3代ti33袋ti33臺thi42胎thi42在ti13災(zāi)t?i42在t?i13猜t?hi42裁t?hi214才t?hi214蔡t?hi33
新田南鄉(xiāng)——貝pi33
江永城關(guān)——昧mi33
冷水灘嵐角山——回vi11
湘南方言蟹攝高化的時間很早,據(jù)田范芬《宋代荊湖南路詩人用韻考》考證:早在宋代荊南人士陶弼、樂雷發(fā)等人用韻中泰韻部分合口字、灰韻部分字,已經(jīng)合并到支微部中。陶弼是永州祁陽人,樂雷發(fā)是寧遠(yuǎn)人。兩人均為北宋時人,籍貫都屬湘南地區(qū)。當(dāng)時湘南地區(qū)的語言的具體情況雖然無法推測了,但從他們的詩人用韻中我們?nèi)钥梢愿Q其一二。如陶弼的《兵器》(五古)中“偽意治輩(隊(duì))翅碎(隊(duì))氣晦(隊(duì))罪(賄)銳”通押;樂雷發(fā)的《佳人兩章寄許東溪》(七古)“漪湄隤(灰)隨”通押。[4]止攝字和咍、泰韻字通押,肯定不是當(dāng)時通語音韻的反映;梵漢對音表明宋初洛陽音支、脂、之、微韻只與齊、祭韻的開口字相混;在現(xiàn)代的北京語音系統(tǒng)中也只有蟹攝開口三、四等字與止攝混同。
湘南土話蟹攝一等的另一層讀音是后元音u、o、?、?、?、?、y。湖南其他地區(qū)的方言蟹攝一等韻的主元音主要有a、ε、e、?、i等,多為前元音,后元音只有?,而湘南土話中則存在這豐富的后元音,顯得很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后元音幾乎都是單元音,無韻頭韻尾。我們認(rèn)為這可能與蟹攝一等部分字丟失韻尾有關(guān),蟹攝大部分字,走的是前化高化的路線,但也有部分字后化高化。在比較中我們發(fā)現(xiàn),蟹攝一等讀后元音的以見組、曉組、影組字居多。這說明后元音的音讀與聲類有一定關(guān)系,牙、喉音的發(fā)音部位靠后,對韻母的發(fā)音部位有一定的同化作用。由此,我們設(shè)想湘南土話蟹攝一等字的另一條發(fā)展線路是:
?i、ɑi>?、ɑ > ?> o、?>u、?>y
這一演變過程最先是由咍韻、泰韻一等韻尾丟失引起的。韻尾的失落引起語音系統(tǒng)的調(diào)整在漢語語音發(fā)展史上并不罕見,最典型的例子是上古歌部字的韻尾的失落,曾經(jīng)引發(fā)了古漢語音系的漫長的調(diào)整過程。中古蟹攝字的來源有三:上古月部,上古之、支部,上古脂、微部。上古月部帶t尾,在許多北方方言中t尾演變?yōu)閕尾,上古之、支部是不帶韻尾的,到中古時衍生出i尾,上古脂、微部則一直保持了i尾。在現(xiàn)代北京語音系統(tǒng)中,蟹攝一等基本保留了i尾,只有二等見系部分字韻尾脫落,開口三、四等字與止攝相混同,都讀i韻。[5]湘南土話的蟹攝的語音演變道路可能與其他許多方言有所不同,非但二等韻,一等韻的部分字也失去了韻尾,并走上了后高化的道路。這種語音演變現(xiàn)象也發(fā)生在粵北土話和桂北平話中,這些地方的方言蟹攝都有豐富的后元音讀音層(?音可能是咍、泰韻韻尾脫落的早期形式)。
蟹攝二等字的主元音和蟹攝二等字的主元音幾乎一樣,也有前、后元音的區(qū)別,也有前化高化和后化高化的不同表現(xiàn)。我們知道,中古蟹攝一二等的差異多是前后元音的差別,諸學(xué)者對高本漢一二等重韻構(gòu)擬的修正時,一等多構(gòu)擬為后元音,二等為前元音。
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蟹攝二等的主元音多是前元音,如湘方言的二等韻的主元音a、?、ε都是前元音;而湘南土話則還有u、o、?、?、?、?等后元音的音讀。根據(jù)潘悟云師的構(gòu)擬,佳韻沒有 尾,在佳、皆、夬三韻中,佳韻最先后化,唐時的詩歌押運(yùn)中,佳韻一些字就混入麻韻中了,如唐代湘集詩人胡曾的《詠史詩》:涯(佳)奢(麻)花(麻)通押,曹松的《中秋對月》:涯(佳)家(麻)通押。皆、夬韻的字后高化的速度要慢些,其原因是皆、夬有 尾,皆、夬韻應(yīng)該先失落韻尾,而后才走上后高化的道路的,宋代通語中佳韻的“佳”、“畫”、“卦”和夬韻的“話”均混入麻韻。佳、皆、夬三韻中另一部分字,如皆、夬韻中保存韻尾的那部分字在它的拉動下則走上了前化高化的道路,而后介音演變?!?、二等介音經(jīng)歷的演變的一般進(jìn)程是:
期間韻尾或失落或保存,使得湘南土話蟹攝字的讀音異常復(fù)雜,如江永城關(guān)蟹攝一二等竟有a、i、?、y、?、ie、y?、u?、u?、ua、??、a?、??、ai等多種讀法。
綜上所述,湘南土話的蟹攝的讀音很復(fù)雜,有讀舌面前元音的,有讀舌面后元音的,有的讀單元音,有的讀復(fù)元音;舌位有高有低;除江永城關(guān)、嘉禾坦平外,其他各點(diǎn)蟹攝開口都有高元音擦化的現(xiàn)象;與官話一樣,湘南土話蟹攝的部分祭韻開口、齊韻開口讀同止攝開口字。蟹攝與止攝相混的時間也很早,《蒙古字韻》中咍韻一部分、祭韻開口、齊韻開口入支部開口i;《中原音韻》中祭、齊、廢開口讀i,讀同止攝開口。
一般而言讀低元音的層次要比讀高元音的層次更為古老;在湘南很多土話點(diǎn)中,高元音一般是文讀層,低元音一般是白讀層。如東安土話中,低tai33、底tai55、抵thai55、梯thai33、替thai35、剃thai35、弟dai24、第dai24都是白讀音,文讀為高元音i。
湘南土話蟹攝字語音演變的復(fù)雜性正是混合性方言的共有特征,這種特征體現(xiàn)在在各土話點(diǎn)語音系統(tǒng)的盤根錯節(jié)、層層覆蓋上,只不過在蟹攝字的讀音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旌隙腔靵y,其主元音讀音各個代表點(diǎn)有很大的差異,而這種共時的差異往往體現(xiàn)的是歷時的同一性,因?yàn)檎Z言的地域差別反映著時間上的發(fā)展序列,語言的空間差別往往包含著時間的差別,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同一種方言在各個地域的演變速度并不一致,這種時間的快慢往往就是造成空間差異的主要原因。
從總體上看湘南土話蟹攝字的演變方向是非常明確的,即一、二等混同的態(tài)勢非常明顯;除佳韻部分字外,湘南土話蟹攝一二等韻合并是主流。從各個代表點(diǎn)的讀音來看,湘南土蟹攝一二等字的主元音演變明顯遵循兩條線路:前高化、后高化。
[1] 潘悟云.漢語歷史音韻學(xu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134.
[2] 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124.
[3] 儲泰松.鳩摩羅什施譯音研究[Z].語言研究, 1996:75-80.
[4] 田范芬.宋代荊湖南路詩人用韻考[D].湖南師范大學(xué)碩士論文, 2000:12.
[5] 蔣驥騁.近代漢語音韻研究[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199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