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純
(曲阜師范大學(xué) 圖書館,山東 曲阜 273165)
曲阜為孔、顏圣裔聚居之地,顏姓亦為當?shù)匚幕兰遥覍W(xué)淵遠。顏光敏與兄光猷、弟光敩系同胞三兄弟,世稱“曲阜三顏”??滴跄觊g,三人先后中了進士,而且給后代留下很多詩文。
兄弟三人中最有名者當屬顏光敏(1640—1686年)。顏光敏字遜甫,又字修來,號樂圃。據(jù)顏肇維《顏修來先生年譜》記載,光敏十六歲時拜山東學(xué)政施閏章為師??滴趿?1667)中丁未科二甲第十三名進士,歷官國史館中書舍人、禮部主事、會試同考官、吏部考功司郎中,康熙二十五年(1686)充任《大清一統(tǒng)志》纂修官。清史稿有傳。
顏光敏康熙十七年(1678年)南游蘇州時,寓居樂圃(即今之環(huán)秀山莊),愛其形勝。樂圃,乃宋代朱長文之花園,朱長文《樂圃記》云“孔子曰‘樂天知命,故不憂?!址Q顏子在陋巷不改其樂,可謂至德也已。余嘗以樂名圃,其謂是乎”,“當其暇也,曳杖逍遙,險高臨深,飛翰不驚,皓鶴前引……種木灌園,寒耕暑耘,雖三事之位,萬鐘之祿,不足以易吾樂也?!盵1]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一月初,顏光敏在曲阜城西,近鄰孔廟西墻約400米處購得明孔貞叢之別墅,因慕朱氏之樂圃,亦名之樂圃,顏氏號樂圃本此。又因兄弟三人皆先后在京城為官,家鄉(xiāng)人便稱他們?yōu)椤疤旃佟?吏部的通稱)。顏氏在曲阜古城的這一住宅又被叫做“天官第”,街道亦被命名為“天官第街”。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在京城病逝,年四十七歲??滴醵?1687年)歸葬曲阜,清初著名詩人朱彝尊,同里孔尚任(顏光敏與孔尚任既是好友,又是姻親,孔尚任之子娶顏光敏侄女即顏光猷之女為妻,顏光敏的孫子娶孔尚任的孫女為妻)親題墓碑表彰稱頌。[2]顏光敏一生不信佛, 不迷信于星命, 曲阜士大夫喪葬時不用僧道,就是從顏光敏開始的。
康熙十五年(1676)至十六年(1677),顏光敏、田雯、宋犖等十位詩人皆來與王士禛談藝,王士禛為訂《十子詩略》付刻,“金臺十子”由此得名。“金臺十子”又稱“京師十子”,系王漁洋在走向“盟主”寶座過程中一直進行的“人材儲備庫”建設(shè)的關(guān)鍵部分。定《十子詩略》亦為他日后登上“扶輪大雅”的寶座增添了一顆沉重的祛碼。那么,作為一個群體的“金臺十子”的詩史地位和作用亦可由此論定。談康熙詩壇,王漁洋之下,必然要提到顏光敏。
《十子詩略》中的《樂圃集》是顏光敏的詩歌總集,收詩三百余首,諸體齊備。時人評價頗高。計東稱其“高華麗則……格調(diào)老成” 。[3]王漁洋更數(shù)數(shù)向施閏章稱道“吾鄉(xiāng)邇來英絕,當讓此人”。[4]又語趙執(zhí)信云:“吾鄉(xiāng)若老夫與子與修來,庶免于傖之誚也”。[5]《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八一稱:“《樂圃詩集》七卷,國朝顏光敏撰……此集為王士禛所定,版心題曰‘十子詩略’,猶其全編之總名也?!?/p>
顏光敏除著有《樂圃詩集》七卷之外。還有《舊雨草堂詩》二卷,《南行日記》一卷,《未信篇》一卷,《未信堂時藝》一卷,《訓(xùn)蒙日纂》二卷,《大學(xué)訂本》一卷,《音正》、《音變》、《文釋》等多卷。1994—1996年,筆者曾全力以赴通讀、精讀并??薄⒆⑨屃祟伖饷舻摹稑菲栽娂?0余萬字,請文獻學(xué)家趙傳仁先生審閱定稿后于1997年由齊魯書社出版,注釋稿受到文獻學(xué)家來新夏先生“通俗易懂、細膩嚴謹”的好評。
現(xiàn)根據(jù)筆者校勘注釋顏光敏詩歌全集《樂圃詩集》的深刻理解,對顏光敏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做出進一步的研究。
顏光敏的《樂圃集》共收詩三百一十首。這些詩集中表現(xiàn)了他一生的思想和經(jīng)歷,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清初社會現(xiàn)實和精神生活面貌。顏光敏廣游山水,又有官場生活的經(jīng)歷,接觸的生活面較廣,他的詩歌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相當廣闊。有感時傷世的,有揭露官府橫征暴斂和清兵暴行的,有描繪帝王后妃宮廷生活內(nèi)幕的,有刻畫山川秀麗景色的,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酬答詩等等,其中不少詩篇以同情的筆觸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和不幸命運,更富有社會意義。其詩作在內(nèi)容上可以主要分作三類。
清朝入關(guān)以后,實行殘酷的封建統(tǒng)治和民族壓迫,引起了全國人民風(fēng)起云涌的反抗。各地抗清的武裝斗爭一直延續(xù)了四十年。江南一帶士大夫的抗清運動前赴后繼,壯烈犧牲,表現(xiàn)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皳P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是人民反清斗爭中最慘痛的歷史。東南沿海和西南地區(qū)的抗清軍堅持最久,在廣西、云南等地由李定國領(lǐng)導(dǎo)的抗清軍到康熙元年(1662年)才告失敗,由鄭成功在臺灣建立的抗清政權(quán),則一直堅持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顏光敏的祖父顏胤紹,明崇禎四年進士,歷官中憲大夫,河間府知府。崇禎十一年九月,清軍入關(guān),崇禎想到了守衛(wèi)江都的顏胤紹,讓他去鎮(zhèn)守邯鄲。顏胤紹明知清軍強悍,邯鄲城勢單力薄,只為深受朝廷重用,遂臨危受命,悉力捍御,終使邯鄲城安然無恙。后顏胤紹調(diào)任河間府知府。崇禎十三年閏十一月,清軍再次入關(guān),逼近畿輔,河間孤城無援,胤紹集家人一室中而自登城力守,城破自焚。表現(xiàn)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當時,除了顏光敏的叔父顏伯殉被仆人救出幸免于難外,其余六人俱付灰燼。崇禎獲悉此事后,嘉悼不已,贈顏胤紹光祿寺卿。[6]
時代民族的苦難、家庭個人的遭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了解、追尋詩人由筆下隨感而發(fā)的眼中流淚、心底流血、真情流溢的心跡。顏光敏生于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明清易代之際,他雖然只有幾歲,但由于上述抗清力量的此起彼伏,祖父英勇抗清為明捐軀,家世和時代的因素都決定了他早年對清兵入主中原的憤懣和對故明留戀的態(tài)度,強烈的民族意識像一根紅線貫穿了他的一生,體現(xiàn)在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他贊揚那些壯烈殉國的人,通過哀悼,抒寫自己的懷抱。
五言古詩《邯鄲行》長達三百字,表彰祖父建立的赫赫戰(zhàn)功,稱頌其疾惡如仇、愛兵愛民如子的德行。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長篇敘事詩作,是一份珍貴的思想文化資料。
七律《過邯鄲作》:“平干烽火接黃都,故國空懸戶左弧。周歲曾聞封繡褓,含飴遂痛掩黃壚。枕戈遺事傳臧貨,嘔血愁容見畫圖。二十余年人代隔,秋霜春雨夢魂無?!盵7]光敏幼時,隨家寓于兗州。當清兵攻城時,其叔父伯玠置酒于桌上,請光猷保姆吳氏、光敏保姆孫氏二人入內(nèi),舉酒相敬說:此城早晚必陷,我兄弟二人很難幸免。此兩兒年幼,你們不論晝夜千萬要攜抱勿放,我的小女兒就來不及照顧了。說完痛哭流涕。二保姆亦泣不成聲。城被攻破時,兩保姆分別抱光猷、光敏兄弟從亂軍中逃出城外,回到祖居龍灣村,幸免于難。這首詩具體而生動地記錄了清兵殺掠的災(zāi)難和祖父率眾以特殊方法所進行的不屈抗爭,是對祖父輩抗清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的謳歌,是一首染血的詩史式的悲歌。詩中揭示出顏氏家人赴難“死國”的深刻內(nèi)涵,對骨肉情深家族往事的悲悼所包孕的傳統(tǒng)的人倫感情,又在親情的層面上催人淚下,數(shù)百年后仍使讀者的心弦為之顫動。這種易代之際產(chǎn)生的民族、家族命運之悲,在壓抑的心境中醞釀得哀感蒼茫。
有很多明末的遺民雖未參加武裝斗爭,卻始終堅持不合作態(tài)度,他們中間有不少著名的詩人或文人,都親身經(jīng)歷過巨大的世變,因而作品中常常反映了那時代民族斗爭,充分表現(xiàn)了不忘故國的思想感情。這些人的仕途顯然不會暢達,有的被劾謫官,有的被牽入獄。顏光敏不怕牽連,廣泛結(jié)交這些愛國文人志士。當時已興起文字獄,光敏不畏自身將可能招致的危險,勇敢地為之呼走,充分表現(xiàn)了他對明末愛國文人的熱愛和崇敬。
《樂圃集》中還有一些詩通過對歷史英雄人物的歌頌來寄托愛國的思想感情,對魯仲連、荊軻、張飛、諸葛亮等及其有關(guān)古跡都有歌詠?!耙姿鲙浊лd,沙躒滿眼風(fēng)物改,波濤零亂倏明滅,颯颯英風(fēng)至今在?!?七言古詩《易水歌》)[8]“慘澹乘時略,將軍只報恩。君臣留漢室,兄弟老荊門。累斷雄圖歇,名慚國士存。煙塵昏絕域,廟祀尚中原”(五言排律《張桓侯祠》)[9]或取其抗秦,或取其興漢,都表明了顏光敏的民族意識。
關(guān)注現(xiàn)實、關(guān)懷民生的作品是顏光敏詩作中社會性和現(xiàn)實、歷史意義價值最高的部分。它源自詩人深厚積淀的儒學(xué)根基和悲天憫人的情懷。顏光敏以儒家的“仁者愛人”之心,本著以詩為史的態(tài)度,用現(xiàn)實主義的筆觸去真實而深入地再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此類詩歌多為古體,這樣的形式字數(shù)不限,句式不拘,具有厚重蒼勁的風(fēng)格特點,因此更適宜于對凝重內(nèi)容的表達。
五言古詩《昔聞》:“昔聞老農(nóng)言,所患惟饑饉婦子勤經(jīng)年,私喜空倉軔,匹夫罪懷壁,斯語良亦信。奈何稼穡艱,遂使嬰禍釁。愚氓貴茍全,良苗復(fù)奚吝。遠竄昧生理,隱忍求纖潤。頗聞軒蓋中,薰獲得互進,矧我微且尰,獨得守貞順。朝遂中山狼,暮追東郭。甘為徒侶嗤,但懼鄉(xiāng)里訊。中宵擊壤歌,痛思康衢覲。我始亦良農(nóng),傷哉負堯舜?!盵10]表現(xiàn)出詩人對人民疾苦的關(guān)切同情,對社會黑暗的批判暴露。毫不回避地將社會動亂、黑暗和人民的苦難一一真實再現(xiàn),對明末清初的改朝換代之變作出了如實的歷史紀錄,末句將詩歌含義推進一層,表達了對對太平盛世的深切期盼。
五言古詩《雨后》:“三伏積霪雨,泥淖充天街。……雙車來哼哼,滿載惟蒿萊。爭道緣地急,瞋目聲如豺。我見殊未忍,欲歸獨徘徊?!盵11]水旱災(zāi)一直是千百年來農(nóng)業(yè)社會的最大公害,陰雨連綿的天氣,泥濘的大街,滿車是雜草,寫出艱辛備嘗的趕車人的焦躁、易怒,流露出詩人對勞動人民疾苦的密切關(guān)懷和憂慮。
“又不見,古沙丘,朝朝寒食王孫游,田家八口憂飦粥?!?七言古詩《寒食日過故沙丘》)[12]細致觀察和真實感受中融入了自己對農(nóng)家的深刻同情,又明確表達出對紈绔子弟的厭惡之情。詩中反映的貧富懸殊,實質(zhì)是階級差異。
五言古詩《野老》:“野老對門巷,侵晨蔭榆柳,偶坐壺觴前,似是商山叟,東方一騎來,翻然解趨走,掃室移囷倉,隔籬障雞狗。東皋雨新足,布谷鳴北牅,三朝廢鋤犁,坐嘆生稂莠。……”[13]本來是風(fēng)調(diào)雨順,安居樂業(yè)的美景,官吏的到來,使得農(nóng)民驚慌失措,障雞藏糧,鋤莠地荒,不能正常地生活。貪官酷吏造成的百姓生活的苦難,無一不震撼著詩人的內(nèi)心,激發(fā)出詩人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對人民所遭受苦痛的同情。在詩的最后憤怒責(zé)問“奈何鞭撲威,意忍施黃耇?!敝苯颖磉_了詩人沉痛悲憤的心情。
五言古詩《驅(qū)蝗》則真實地描寫了農(nóng)民與災(zāi)禍斗爭的激烈場面,“夏蝗乘南風(fēng),蠶食逼鄰邑。百里互傳警,一朝遍原隰。側(cè)聽風(fēng)濤涌,仰驚霰雪集。良苗郁芃芃,兇年變呼吸?!盵14]蝗蟲遮天蔽日,過后莊稼如遭蠶食?!氨任轄幮Y,余亦操竿立。衾裯搖旆旌,婦子列伍什。攘袂或暫休,斷穗紛爭拾。浹旬得晴干,子孫復(fù)蟄蟄。田祖空有神,薦瘥竟相襲。惟昔有仁人,四境期不入。阡陌莽交通,驅(qū)除豈能及?矧我比閭間,饘粥常難給。人情賤煢嫠,追乎獨爾急。我倉雖未盈,雁鶩時余粒。忍令偏罹災(zāi),坐見向隅泣?!盵15]面對蟲災(zāi),人們不分男女老幼,一起呼叫奔走,操竿搖旗,累得汗流浹背,急得聲淚俱下。真實細膩地描繪了蟲荒的情景,點出了天災(zāi)人禍并行下百姓苦難的殘酷現(xiàn)實。詩人的立場始終站在人民一方,時時處處為人民的不幸落淚和呼吁。
顏光敏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一生廣游山川。曾西登華山,到過伊闕;南游于長江淮河之上,觀濤錢塘江邊,更走遍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游嶧山,尋泗水源;過逵泉,宿龜蒙山。這些游歷開闊了心胸,拓寬了視野,使詩人寫出許多歌詠山川壯麗的詩篇?!稑菲约分袑懙淖疃嘧詈玫募词沁@類游歷山水的詩歌。
收在《樂圃集》中的第一首詩《望岳》(五言古詩),寫泰山的雄偉奇險:“云氣朝四塞,倏忽高天空。 天門如復(fù)蓋,兩壁來松風(fēng)?!盵16]盡管它高峻陡峭,詩人卻發(fā)出“何時陟峻崿,目盡扶桑東”的感慨。
《登太華山》(五言古詩)數(shù)十首,既有寧靜的丘壑,優(yōu)雅的林泉,也有奇峰絕壑的大山,天外飛來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讀來令人心怡神曠,目眩神迷?!皷|北窮石林,劈空懸巨溜……白帝觴百神,眾峰為籩豆?!?《千尺峽》)[17]華山諸峰美如白帝宴飲眾神的玉器,橫空懸臥的巨石令游客膽戰(zhàn)心驚。“萬仞青瑯玕,瀑流下砰訇。……細沫隨霧消,大珠如星迸。”(《瀑布》)[18]美麗的瀑流,微如細沫隨霧消散,大如玉珠飛奔如星?!袄鐪蟿澖^壁,直上無回藏?!吡纸^鳥雀,萬壑聞笙簧?!?《犁溝》)[19]絕壁上陡峭如溝的石路傳說是太上老君牽青牛犁出,鳥雀絕跡的幽谷深林卻有弄玉那悠揚的蕭笛聲繚繞,詩人熱切地向往“便合此中住,彌年承玉漿。”[20]
自古有“八水繞長安”之說,華山更有許多美麗的神話故事?!叭ǜ魂愛E,八水無停瀾。玉女悵不顧,目斷雙青鸞。”(《白云峰》)[21]弄玉和蕭郎厭倦皇宮生活,二人乘龍騎鳳到華山隱居?!跋佇芯壗^棧,逡巡皆股栗?!?《擦耳崖》)[22]“漸覺明霞昏,忽訝繁星繞。何年采芝翁,結(jié)廬出林杪。夢余念疇昔,纖末俱了了。愿從叔卿游,自顧浮生小。”(《西峰》)[23]“巨靈拓太古,高掌誰能捫?時光沒河漢,似有云車痕。陰風(fēng)折秋花,吹落洗頭盆?!?《東峰》)[24]從寧靜幽美的深林繁星,奇麗壯觀的日光云海,到曲折迷離的千巖萬轉(zhuǎn)的道路,令人驚恐戰(zhàn)栗的層巔,從夢鄉(xiāng)到仙境,淋漓揮灑,寫出了詩人對山川美景的熱愛,表現(xiàn)了詩人精神上的種種歷險和追求。
《樂圃集》對故鄉(xiāng)山水的描寫,常常有一種因詩人心胸之閑適舒曠及由此種閑適舒曠與景物相摩相蕩而生出的清新與可人。“絕頂驚看西日在,危樓長對北風(fēng)寒。松間明滅燒丹火,竹外馨香搗藥盤。穩(wěn)睡不愁雷雨至,野人身已出云端。”(七律《蒙山》)[25]古亭樓閣,月光竹林,煉丹的爐火,身出云端的農(nóng)夫,勾勒出一幅美麗的圖畫。
“杳靄疑天近,盤回惜路窮。蒼山忽墜地,白日迥臨空。目眩龍蛇窟,身憑鸛鶴風(fēng),浮生隨浩劫。恥與眾人同?!?《游鄒嶧山》之四)[26]在歌詠嶧山的同時,寄寓了詩人清高絕俗的志趣?!白鴲鬯N薇發(fā),行憐翡翠馴。青陽看已暮,采擷更何人”(《游鄒嶧山》之六)[27]“龜蒙遙接泰山阿,石屋荒臺覆薜蘿。 斷壑陰森藏暮雨, 孤峰屈注轉(zhuǎn)銀河。 丁丁樵音穿林早, 謖謖松濤閉戶多?!?七律《宿蒙山頂》[28]“七十二泉殷地出,石角沙痕相斗爭,累如玉繩曲篆籀,東西奔匯無定名。卞橋橫束不盈丈,飛湍變滅何渟泓?!?七言古詩《游泗水源》)[29]幽靜的嶧山上有摘花采草的游客,巍峨的龜、蒙山間傳出叮叮咚咚砍柴的聲響,還有美如玉繩的篆字,清波蕩漾的泗河泉水。詩人著意刻畫了家鄉(xiāng)山山水水的秀麗景色,表現(xiàn)了對家鄉(xiāng)人民的熱愛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然環(huán)境的清新美好,與顏光敏此時心情的平靜舒暢相互融洽,體現(xiàn)出顏光敏其時在心態(tài)與創(chuàng)作上與往昔的不同。經(jīng)過易代的動蕩,時局恢復(fù)穩(wěn)定,一切都在好轉(zhuǎn),自己也官運亨通,名氣聲望領(lǐng)袖京師十子詩壇,處在這樣的心境中,人是會有一種滿足感的,從悅耳動聽的水聲與明麗動人的山影中,我們看到了詩人心態(tài)上已趨于雍容和平靜。
顏光敏是多才多藝的,不但工詩能文,而且雅好鼓琴、圍棋、蹋鞠之技,得心應(yīng)手。書法繪畫也有較深的造詣?!稑菲约分杏幸恍┟鑼憞濉⑸浍C、蹋鞠、題畫等的詩篇,反映了顏光敏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和才能?!吧倌晗埋R蹴鞠場,內(nèi)府盤螭云錦裳。觀者漸多神洋洋,解衣映徹珊瑚光。”(七言古詩《蹋鞠行》)[30]“俯身握寒雪,凈洗蓮花劍?!?五絕《題射獵圖》之一)[31]“抽劍隨雙雕,目射陰山外?!?五絕《題射獵圖》之二)[32]表現(xiàn)了詩人建功立業(yè),熱愛生活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
顏光敏的思想、創(chuàng)作與其先輩有著千絲萬縷的血肉聯(lián)系。數(shù)世家學(xué)長期積累、傳代,以及顏氏家族所特具的政治、經(jīng)濟地位,為造就顏光敏的文學(xué)天才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這是我們欣賞、研究《樂圃集》時所不應(yīng)忽視的一點。
充分占有文獻資料是學(xué)術(shù)研究的必要條件,特別是對古典詩歌的箋注研究,無論是解釋詩歌中的典故還是引用詩句的出處,無論是介紹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還是詮釋詩意,都必須查閱并擁有大量的文獻資料。顏光敏是清初著名的詩人,隨著世代的變革,他的生平詩作已多不為世人所知,其《樂圃集》的文獻價值亦未能得到史學(xué)界、文學(xué)界、圖書館界足夠的重視。顏光敏的詩歌創(chuàng)作“以詩證史”,記錄了民族的一段特殊歷史,亦擅寫世道人情,富有哲思,成為重要的思想文化資料。研究清代歷史、文學(xué)史和文獻學(xué)史,對顏光敏的詩文集作深入的價值研究,無疑將是一種艱澀的拓荒性質(zhì)的勞動。本文作者拋磚引玉,希望能彌補清初顏氏資料的缺失,給中國古代文學(xué)、古典文獻學(xué)研究帶來一縷清新的風(fēng),推動清初作家作品的教學(xué)及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 (宋)朱長文.樂圃余稿(卷六)[M]. 康熙五十一年家刻本,《四庫全書》以此底本收入;(清)紀昀等纂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據(jù)臺灣商務(wù)印書館影印“文淵閣”本縮印本.26-27頁.
[2] [3][4][5][6][7][8][8][9][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趙傳仁,王純.顏光敏詩文集箋注[M].濟南:齊魯書社1997:298-299,322,314,321,301-302,180,224,60,161,4,41,65,6,7,7,69,43,128,102,1,11,12,12,12,13,14,15,17,20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