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翔,雷元衛(wèi),鄭鵬才,蘇 波
(長江大學醫(yī)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楊 凡
(荊州市公安局沙市區(qū)分局法醫(yī)處,湖北 荊州 434023)
心肌炎猝死4例尸體解剖及相關病理分析
張燕翔,雷元衛(wèi),鄭鵬才,蘇 波
(長江大學醫(yī)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楊 凡
(荊州市公安局沙市區(qū)分局法醫(yī)處,湖北 荊州 434023)
目的:分析心肌炎猝死的病因、病理特點。方法:收集荊州地區(qū)2000年3月至2010年3月心源性猝死32例中4例心肌炎猝死尸體解剖病理組織學檢查資料,參照stevens、Dallas及世界心臟聯(lián)合會標準加以回顧性分析。結果: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齡6~53歲,平均30.25歲。心肌炎猝死者在所有心源性猝死中占12.1%,其中淋巴細胞性心肌炎占3例,中性粒細胞性心肌炎占1例。結論:心肌炎發(fā)作突然,病程兇險,好發(fā)于青壯年,初始臨床表現(xiàn)多樣,易造成誤診漏診,應提高警惕,早期干預處理。
心肌炎;猝死;尸檢
心血管疾病危害大,猝死率高。隨著社會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近年來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發(fā)生率也在逐步提高。心肌炎(myocarditis)是導致SCD的主要病變之一,好發(fā)于兒童與青壯年,以科薩奇B病毒感染最多見[1]。我們收集2000年至2010年荊州地區(qū)32例SCD中4例心肌炎猝死者尸檢資料,分析其病理變化和死亡原因。
1.1對象收集荊州地區(qū)2000年3月至2010年3月SCD尸檢資料32例,其中病理診斷為心肌炎者4例,所有病例均經(jīng)鑒定排除他殺、自殺、中毒、機械性損傷等非自然死亡因素。
1.2方法和世界心臟聯(lián)合會(WHF)有關標準[3]。
2.1臨床特點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齡6~53歲,平均30.25歲。除1例兒童在睡眠中死亡外,其他3例死前均訴突發(fā)胸悶、心慌,無明顯誘因,1例訴頭暈并伴有大汗淋漓。所有病例均在24h內死亡,死前均無心電圖記錄及相關血液生化檢驗。
2.2病理特點
2.2.1 心臟的大體解剖形態(tài)特點 4例心臟質量均在正常范圍內,表面光滑,無滲出及出血點,心腔內無血栓、瓣膜光滑無贅生物形成。切開未見穿孔、室間隔無缺損及其他發(fā)育異常,心肌無陳舊瘢痕或出血壞死,冠狀動脈開口無狹窄,3例冠狀動脈管腔均通暢,1例53歲死者有肉眼可見的冠狀動脈2級病變。冠狀動脈分支走形無畸形,未見肌橋形成。
2.2.2 心臟的鏡下形態(tài)特點 4例心肌炎鏡下可見心肌間質有彌漫性炎性細胞浸潤,以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為主,1例27歲死者鏡下可見炎性細胞浸潤至房室結區(qū),心肌間質水腫,肌纖維有灶性變性壞死。
心肌炎近年來在國內發(fā)病率趨于增高,好發(fā)于兒童及青壯年,多由病毒感染所致。由于病毒感染的隱匿性、病原體的多樣性使心肌炎病癥出現(xiàn)非典型性及多樣性。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病理表現(xiàn)多為彌漫性心肌間質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心肌損傷可從空泡變性到心肌細胞完全破壞和溶解[5]。而細菌性心肌炎則主要為中性粒細胞浸潤并往往伴隨有呼吸道的感染[5]。Stevens 提出單病灶100個以上炎性細胞或多個病灶,每個病灶有50個以上炎性細胞的有關心肌炎猝死的法醫(yī)病理學診斷標準[5],再結合參考Dallas及世界心臟聯(lián)合會標準,本組4例雖因條件所限,未能采取相關病毒學檢查,但均符合淋巴細胞性心肌炎診斷,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檢出的4例心肌炎在所有32例SCD中占12.1%,與文獻報道大致相當[6],其數(shù)據(jù)差異可能與本地尸檢開展率較低有關。
4例心肌炎猝死者生前均無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特征性臨床表現(xiàn),為臨床確診造成困難,加之從發(fā)病到死亡病情進展快,4例死者均在發(fā)病后1~24h內發(fā)生猝死,極易造成醫(yī)患糾紛。故臨床上應提高警惕,早期干預處理,常規(guī)心電圖檢查及相關血液生化指標必不可少。
[1]鄧世雄,張佑才. 病毒性心肌炎猝死的法醫(yī)病理學診斷及猝死機理[J]. 中國法醫(yī)學雜志,1996,11(2):80-82.
[2] Aretz HT. Myocarditis[J]. the Dallas Criteria,Hun Pathol,1987,18(6):619-624.
[3]Maisch B,Portig I,Ristic A,etal. Definition of inflammatory cardiomyopathy(myocarditis): on the way to consensus. A status report[J]. Herz,2000,25(3):200-209.
[4] Harre B,Nashelsky M. Fatal group A strcptococcal myopericarditis during influenza A infection[J]. Pediatr Infect Dis J,2006,25(7):660-661.
[5] 胡祥新,潘良勝,黃光照. 心肌炎的組織病理學診斷標準及其在法醫(yī)病理學中的應用[J]. 中國法醫(yī)學雜志,1998,13(2):124-126.
[6]曹素艷,沈瑾,馬正中. 70例心臟猝死患者的臨床尸檢病理分析[J].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5,14(6):504-506.
[編輯] 一 凡
2010-11-10
張燕翔(1975-),男,湖北荊州人,主管技師,從事病理學實驗教學與研究工作。
10.3969/j.issn.1673-1409(R).2010.04.021
R361
A
1673-1409(2010)04-R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