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明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 200241)
〔作者信息〕周保明,男,歷史學博士。
不論舊志新志,要想準確、全面、便捷地檢索到所需信息,提高其使用效率和價值,索引的編制已成為不可或缺。1997年 5月 8日,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在《關于地方志編纂工作的規(guī)定》中要求新編纂的志書要附有索引,十年之后,《索引編制規(guī)則》(總則)(2008年 11月 3日頒布、2009年 4月 1日開始實施)問世,至此索引已成“新志書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1〕而《規(guī)則》對于舊志索引編制同樣具有指導意義。
地方志又叫方志,名稱由來已久。東漢時的《越絕書》,記載都邑、地理和人物等較為全面,被認為是方志類書籍成形的代表作。經魏晉南北朝隋唐之發(fā)展,宋代以后,“方志”作為一類地方文獻的稱呼趨于固定。宋元時期,方志體例已十分完備且數量大增,明清兩朝則成為方志文獻的繁榮階段。據統(tǒng)計,我國現存舊志達 8000多種,包括省志、府縣志、州郡志、里鎮(zhèn)志、村保志,以及風物志、山寺志等多個方面。這些志書有的不易尋找,好在已有大小規(guī)模不等成批地影印出版,或單獨整理再版。
根據現代的定義,地方志書是指全面系統(tǒng)地記述本行政區(qū)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2〕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修志之風大興,成為各地加強區(qū)域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新修各類各種地方志已有萬余。新修地方志繼承和發(fā)揚了舊方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其指導思想更加先進、內容更加豐富、體例更加完備、形式更加多樣。從 1980年代初至 2005年 11月,全國(不包括港澳臺)首輪省、市、縣三級志書規(guī)劃編纂 6000余部,已出版5000余部,省、市、縣志共完成了規(guī)劃任務的88.8%。同時,全國各地還編輯出版了 4萬多種部門志、行業(yè)志、鄉(xiāng)鎮(zhèn)志以及名山大川志?!?〕然而,數量巨大的方志資源,卻常常由于索引的不完備影響到其使用價值的體現。
地方志索引,是以地方志中的某種知識單元或信息符號為索引標目(indexheading),按照一定規(guī)則排序,并標明其在志書中的頁碼、欄目等,以方便檢索查找的工具。索引成了對志書信息的再加工和重新組合,索引可以使志書信息系統(tǒng)化,可以使志書信息增值,可以使靜態(tài)信息產生動態(tài)效果?!?〕因此,地方志索引作為一種有助于地方志文獻高效使用的引導工具,是打開地方志珍貴寶藏的鑰匙。
關于索引的類型,《索引編制規(guī)則》(總則)有如下表述:按索引在文獻檢索中的功用分,可分為文獻內容索引、文獻篇目索引;按索引的標目分,可分為主題索引、著者索引、名稱索引、地名索引、題名索引、代碼索引、關鍵詞索引、全文索引、引文索引等;按索引的編排和組織方式分,可分為字順索引、分類索引、分類 -字順索引等;按索引發(fā)表、出版方式分,可分為附錄式索引、單行索引、索引期刊等;按索引的載體分,可分為印刷型索引、縮微型索引、電子索引等。索引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分別劃分為許多種類,對于地方志索引而言,首先可以分篇目索引和內容索引兩種,而又以內容索引為主,這其中又有專門為一部志書所作的索引和以多部志書為信息來源所作的索引。
方志人名索引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清代的地方志編纂,進入 20世紀以來,舊志書各種索引的編制一直處于不斷發(fā)展和規(guī)范之中。
新中國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方志索引,是朱士嘉的《宋元方志傳記索引》(中華書局 1963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重版),該書依據 33種宋元方志人物傳記編輯而成,收錄 3949人。除“人物”外,如職官、選舉、雜錄、拾遺等兼附傳作者也一并收錄。索引以姓氏筆畫為序,姓名下注別姓、別名、字號、別號、引用方志簡稱、卷數、頁數等,書末附人名四角號碼索引。1960年代初,福建省圖書館又編印《福建通志藝文志書名人名索引》、《福建通志藝文志存目書名人名索引》和《福建通志列傳八種人名索引》,均內部油印發(fā)行。日本學者山根幸夫主編《日本現存明代地方志傳記索引稿》(東洋文庫明代史研究室)則于 1964年印行(1986年臺北大化書局重版)。次年出版的還有日人神田信夫編《八旗通志列傳索引》(東洋文庫滿文老檔研究會)。1969年,臺灣盛清沂輯《臺灣省清代二十三種地方志列女傳索引》發(fā)表于《臺灣文獻》第二十卷第三期。
1980年代以來,舊志索引的編制成果更加顯著。1981年,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方品光先生編《福建通志傳記兼藝文志索引》(收入人物 22000余條,收藝文約 10000余條)、《福建通志藝文志索引》內部印行,每人名下列朝代、籍貫、字、號、官銜等 ,仿 《中國叢書綜錄》體例編排?!?〕池秀云 《山西通志人物傳記索引》(1984)根據現存 6種山西通志編成,共收人物 15808人,著錄內容依次是姓名、朝代、籍貫、出處、卷次、頁碼等。高秀芳等《北京天津地方志人物傳記索引》(1987),按北京、天津兩市現屬各縣歷代 73種方志(北京 50種,天津23種)編輯而成,“所收人物,上自上古,下迄清末,……索引條目包括姓名、別名、字、號或其他異稱、生活時代和里籍”,在具體編排上則分“北京地方志人物傳記索引”、“天津地方志人物傳記索引”兩部分。此外,重要成果還有香港學者潘銘燊編《廣東地方志傳記索引》(1988),以及東北各省圖書館編《東北方志人物傳記資料索引》(遼寧、吉林、黑龍江)三卷、廣西通志館舊志整理室編《廣西方志傳記人名索引》(1989)、楊淮和張莉著《太原古方志索引兩種》(1990)、潘一平等編《武林坊巷志坊巷名稱索引》、童銀舫編《光緒慈溪縣志列傳人名索引》(1991)和《光緒慈溪縣志藝文作者及書目索引》(1993)等,后兩書合為一冊以《光緒慈溪縣志列傳及藝文志索引》于 2007年再版。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古籍部編《天一閣明代方志選刊人物資料人名索引》(1997),根據《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中 107種明代方志編制而成,收錄明代及以前各代人物資料 11萬條。沈治宏、王蓉貴編《中國地方志宋代人物資料索引》(1997)據《宋元方志叢刊》、《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xù)編》和《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四大方志叢書所收 302種方志編制而成,收錄宋代人物資料 10.4萬條?!吨袊胤街舅未宋镔Y料索引續(xù)編》(2002)承接前書,收錄臺灣華文書局影印本《中國省志匯編》和文海出版社影印本《中國邊疆叢書》中 37種通志中的宋代人物資料 10.4萬條。蔡志展《清代臺灣三十三種地方志采訪冊紀略人名索引》(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2000)以清代臺灣 33種方志、采訪冊、紀略和臺灣通史編制人名索引,約收錄 77300余則資料。浙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清雍正朝《浙江通志》標點本索引(2000)分為索引總目、省府縣索引和分類索引三部分。此外,《地方志人物傳記資料叢刊》東北卷人名索引和華北卷人名索引分別于 2003、2007年出版。
目前為地方志編制索引有兩個層次的內容,一個是組織人員為舊志補編或為未附索引的新志補編,另一個就是使編制索引成為新修志書的一部分,即索引與志書同時完成。第一個任務正是本文所關注的問題。第二個任務的進行,現在呼聲很高,已經受到各級政府領導下地方志編纂部門的重視,加之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索引編制已經容易了很多,形勢一片大好,而在這個意義上,為舊志補編索引就顯得比較費時費力。
編制索引,以專指 、準確、全面、完備、便捷、集中和信息性為原則,地方志索引既要方便實用,又要堅持編制過程中的科學性。選取范圍、確定類型,然后組織人員、分工協(xié)作。如果為舊志(已經編制的舊志索引多為群志索引)編制人物傳記索引,結合《索引編制規(guī)則》(總則),可以參考如下步驟。
凡例是工具書不可或缺的部分,地方志索引有了凡例部分的詳細說明,讀者可以明了該索引的范圍、組織形式和各項索引款目的具體所指。如專門做人物傳記索引,最好在凡例中列舉所引地方志的卷次。同時做出要選用地方志的目錄,包括名稱、卷數、纂修人、纂修時間和版本,以及有可能使用的“簡稱”或“代號”等,以備讀者查對。這方面做的較好的有潘銘燊編《廣東地方志傳記索引》,《東北方志人物傳記資料索引》前面亦附有“引用書名及略名代號表”。
凡例條目多少不一,多者如清雍正朝《浙江通志》標點本索引,“編制說明”即達二十一款,交待十分詳細。
為方志編制人物姓氏索引,實為“索引之索引”,置于書首。這種按照一定規(guī)則排序的姓氏索引,有助于先行確定同一姓氏的范圍,從而便捷、準確地查找目標。《吳縣志列傳人名索引》前有“檢字”,《元豐九域志索引》書首亦有“檢字表”,《廣東地方志傳記索引》的“姓氏一覽表”,《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人物資料人名索引》的“姓氏筆畫索引”和《中國地方志宋代人物資料索引》及《續(xù)編》的“索引字頭筆畫檢字”、“索引字頭拼音檢字”、“四角號碼查字法”,《地方志人物傳記資料叢刊》的《人物姓名拼音索引》和《人物姓名筆劃索引》等,均屬此類。
在博物館的實驗室中,當包裹在化石外面的石膏被清理干凈之后,古生物學家驚奇地發(fā)現:這些化石竟然來自于12只恐龍,而且這12只恐龍都屬于同一種食肉恐龍。這么多食肉恐龍,而且是大型食肉恐龍一起被發(fā)現,是非常罕見的。
現在編輯重印的某些地方志文獻集成、輯刊或匯編,在某一方面資料比較集中,就文獻利用而言已經進行了一次加工,索引范圍不必特別說明,如《地方志人物傳記資料叢刊》“東北卷”或“華北卷”人名索引就是如此。但是更多的情況下,需要在一種志書或群志中確定范圍。以群志為例,如《東北方志人物傳記資料索引》遼寧卷、吉林卷、黑龍江卷等就需要做這些工作。又如《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人物資料人名索引》“凡例”云:凡志書中人物、職官、選舉、志余、補遺等所載人物,有姓氏、年里可稽者,均予著錄,而對仙釋、方外、孝子、節(jié)婦、封贈、壽官等門所載人物原則上不予收錄。再如《廣東地方志傳記索引》收編廣東省 11部地方志的全部傳記,人表、列女、耆壽、壽婦、封典、鄉(xiāng)飲、選舉等“無甚事跡之資料”則不收錄。《中國地方志宋代人物資料索引》除有小傳的“人物”類之外 ,職官、官制、選舉、科第 、流寓 、仙釋、郡守題名、縣令廳壁題記、人事、人文、雜錄、雜著、雜考、佚事、附錄、拾遺等類中的人物資料全部收錄。
確定標引范圍,適用于手工為舊方志編制索引,應當視該志書內容而定,因為有時候舊志體例的差別也是比較大的。確定標引范圍,既方便讀者使用,也方便編者操作,可為索引的“遺漏”提供正當解釋。例如筆者在使用過程中就發(fā)現,地方志的“賦役”部分往往包含不少人物方面的重要內容,卻常被排除在人物索引內容之外。
為舊地方志編制索引的傳統(tǒng)方法,是以摘抄卡片開始的,最終卡片上寫有索引款目應具備的所有信息,包括所有的索引出處,經校對然后分類歸類,這些都是合并索引項和制作參照系統(tǒng)的最直接的重要依據,須手工完成。
已編制的舊方志索引存在三種排序方式:音序、字順或四角號碼檢字法。在漢語拼音十分普及的今天,音序編排最為簡潔準確,再結合 26個英文字母的排列順序,比較容易掌握和使用。按照漢字的筆畫、順序和筆形結構進行排列,也相對直觀,容易掌握,只是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繁簡字的差異造成的些許不便。四角號碼檢字法曾是涉足國學的必要知識儲備,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卻越來越走向邊緣。利用這種方法進行排序不論對索引編制者還是對索引利用者來說都存在相關知識的更高要求。同時,四角號碼檢字法確實也存在一些繁簡字容易混淆、相同號碼過多的弊端,只是現在為舊方志編制索引往往還保留了這個傳統(tǒng),而大量新修方志索引都采用了比較簡便易懂的音序或筆順排列方式。或者說,許多時候條件允許的話幾種編排方式會同時出現在一部索引當中。舉例說來,在已有的舊志索引中,《北京天津地方志人物傳記索引》用四角號碼檢索法,同時亦可用筆畫檢字法?!短煲婚w藏明代方志選刊人物資料人名索引》、《中國地方志宋代人物資料索引》及《續(xù)編》等即按人名四角號碼順序排列?!稄V東地方志傳記索引》則分別以漢語拼音和人名表排列所收傳記人物。
目前的新修地方志索引編制存在一些問題,如標引范圍廣度不夠、索引取詞不規(guī)范、索引種類單一和參照系統(tǒng)薄弱等問題?!?〕實際上,這些問題在舊志索引編制方面也比較突出。我們只有在《索引編制規(guī)則》(總則)的指導下,確定某舊志(或群志)適當的索引規(guī)模和標引范圍,在單一種類人物傳記人名索引的基礎上盡量使索引種類多樣化(為一部總量適中的方志編制多種索引是完全可行的),標目用詞簡潔,對應準確;對等同關系詞、上位詞、下位詞和相關詞建立必要的參照系統(tǒng),將《索引編制規(guī)則》(總則)的精神運用到舊志索引編制中,使得方志索引編制有一個大家共同遵守的規(guī)范,才能編制出越來越多符合讀者需要的高質量索引,從而大大增加方志文獻在學術研究中的利用。
注釋
〔1〕趙峰,顧海英 .地方志索引基本問題思考 .中國地方志,2006(9)
〔2〕地方志工作條例 .2006-05-18
〔3〕本刊編輯部 .中國新編地方志二十多年輝煌成就 .中國地方志,2006(6)
〔4〕任桂全.論地方志索引.中國地方志,1998(3)
〔5〕參劉德城,劉煦贊 .福建圖書館事業(yè)志 .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82。方品光后又編纂《福建省 96種地方志傳記藝文志索引》,是為一次較大規(guī)模的綜合。
〔6〕趙峰,顧海英 .地方志索引基本問題思考 .中國地方志,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