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023 沈陽軍區(qū)大連療養(yǎng)院小平島療養(yǎng)區(qū) 張云
疼痛是患者手術后所產生的比較劇烈的生理、心理的應激反應,是人體對組織損傷修復的一種復雜的變化過程。手術的大小、病人自身的情況、手術部位的不同所導致的疼痛程度也不同。術后疼痛可影響病人的飲食、呼吸、睡眠、心理及傷口愈合,因此,手術后疼痛問題已引起各界醫(yī)學學者的重視,對此,我們也進行了初步探討。
疼痛具有主觀屬性,常常是由患者報告疼痛的程度,醫(yī)護人員給予一定的處置,對疼痛的主動評估在大多數醫(yī)院仍沒有成為術后觀察的常規(guī)范疇。患者會誤認為醫(yī)護人員知道疼痛給他們帶來的痛苦,無需報告而強忍疼痛,這在醫(yī)德方面很不完美。
醫(yī)護人員對疼痛的認識存在偏見,對疼痛強度的評估存在很大誤差。只要病人主訴疼痛,那么疼痛就是真實存在的。美國衛(wèi)生保健政策機構《處理急性疼痛的臨床實踐守則》指出對疼痛患者醫(yī)護人員應給予重視。
隨著對疼痛基礎理論研究的深入,人們對術后疼痛的產生機制和處理原則有了許多新的認識,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疼痛已成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4個生命體征后第5個生命體征[1],解除術后疼痛已成為醫(yī)護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疼痛性質的評估是要靠患者提供信息來完成的,疼痛是未分化的感覺,由于患者不了解疼痛的強度,在治療時,常常會有所顧慮,害怕藥物成癮,產生毒副作用,或是擔心掩蓋病情變化等。同時,許多病人在報告疼痛時都是在無法忍受時才向醫(yī)護人員報告的。由于不同強度的疼痛在病人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正確評估疼痛強度至關重要。
目前,據有關資料介紹,臨床上采用疼痛評估標尺和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術后患者克服疼痛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他們是將WHO推薦的0~10數字疼痛強度測量表做成一個10 cm×3 cm的線形標尺,其中“0”表示無痛,“10”表示能夠引起的最痛,1~9數字是不同程度的計量,它能夠較準確地表達疼痛程度及治療后的緩解情況,這樣正確評估其強度便達到控制疼痛的效果。同時,為醫(yī)護人員的交接班及文件記錄提供了較確切的信息,避免了醫(yī)護人員主觀因素造成的誤差。
臨床上多數主張預防性用藥,其效果完全可以肯定。但據報道,在臨床上采用病人自控止痛法效果也比較滿意[2]。該法是為適合病人個體需要而設計的一種可塑性止痛法,病人按動按鈕就可以啟動系統(tǒng),將備好的止痛劑經靜脈套管注入體內,不需醫(yī)務人員操作而達到鎮(zhèn)痛目的。藥物釋放是可預測的,不因寒冷、血容量減少或休克而轉變血藥濃度,它還可以調整劑量和估計兩次劑量間隔的最短時間,及時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注藥周期,目前,臨床應用比較廣泛。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改變,整體觀念已逐步滲透到術后疼痛的物理治療范疇,通常臨床上采用替代療法、補充療法、冷療法等等來達到止痛目的。不同患者的性格習慣、手術部位、疼痛的程度不同,患者所采取的體位和溫、濕度等也不同,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采取適合患者的方式來減輕疼痛,使之順利地度過手術期。
在手術前,醫(yī)療人員應將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及要求制定成章,通過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錄像、個體化講解等方式幫助病人了解手術的目的和意義、手術需要的時間、術后一般情況等,并告知病人術后的疼痛是必然的,我們能做哪些處置等等。通過耐心地講解和溝通,使患者真正了解手術前后的相關知識,從而打消病人的種種顧慮和緊張情緒,使患者有的放矢,同時,明確醫(yī)護人員有責任尊重術后患者的疼痛反應。鼓勵患者如實表達其疼痛強度,及時適應疼痛所做的努力,這樣才能對疼痛強度有個準確的評估,便于有效控制疼痛或減輕患者的痛苦??傊g后疼痛是避免不了的,也是造成術后并發(fā)癥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地緩解術后疼痛,促進傷口痊愈是我們每個醫(yī)護人員的責任。通過對患者術后疼痛的分析評估、治療及健康教育,將其疼痛控制在最小范圍、最低程度,并使病人消除緊張情緒,安全舒適地度過術后恢復期,達到良好的效果。
[1]崔東辰,耿軍.擇期性手術病人的心理應激及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1996,31(12):692-695.
[2]畢娜.術后疼痛及止痛的進展[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1999,18(5):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