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麗
有一件事幾乎是所有語文教師都感到痛苦的,那就是批改作文,而且要“精批細改”。從錯別字到布局謀篇,教師拿著紅筆,對學生的文章大動干戈,把自己改得頭昏眼花,把學生也改得興趣全無。這種做法吃力卻不討好。這種“精批細改”的做法,只會使教師無奈地重復枯燥的、機械的勞動,只會減損學生的責任心和學會學習的能力。
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边@是一種軟化的寬松的評估要求,它使師生雙方從批改的陰影中走出來。批改,本身就帶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審視態(tài)度,它著眼于學生的不足,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不符合新課程平等對話,民主交往的精神。所以,筆者認為,應改革作文的評估方式,把“批改”變?yōu)椤敖涣鳌?。教師就作文和學生平等交流,以學習的態(tài)度、發(fā)現(xiàn)的眼光、欣賞的心情對待學生的作文,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給出自己的建議式、商量式、比較式的評估結果,這樣對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對學生形成他們的寫作個性和表述特色都有極大的幫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交流。
學生的作文交上來后,有的教師往往擱置幾天,才有空看。這樣就錯失了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想法的最好時機。筆者的做法是學生的作文隨交隨看,及時聽取學生的想法,理清學生的思路,有時當面對話,還可以避免因不了解而出現(xiàn)的錯誤。如有一個學生在作文中寫道:“我爺爺家門前種了一棵芙蓉樹?!惫P者以為他寫錯了,芙蓉乃是荷花的別名,怎么能種在地上呢?筆者就問他,他告訴筆者:“這是木芙蓉,和荷花不一樣。”并把介紹木芙蓉的書給筆者看。筆者很慶幸,和他當面交流看法,不然,白紙黑字的評語寫上去,把對的批成錯的,豈不是既丟面子,又打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所以,教師不能總是自以為是,板著面孔批改學生的文章,要注意和學生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
有時不能和學生當面交流,教師可以用文字交流,這種交流和批改不同,它少了冷冰冰的挑剔、盛氣凌人的指導,有的只是師生之間的對話,對文章的探討和教師的建議。學生會感到教師很尊重自己,會有一種成就感,從而樹立信心,激發(fā)情感,使他們感到“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如在寫春游的建議時,有學生建議到鄉(xiāng)下去,可以呼吸新鮮空氣,觀賞到綠樹野花,可以到田間挖野菜、到小河里釣魚,自己燒飯、野炊。筆者在作文后寫道:“看了你的建議,老師被你筆下的鄉(xiāng)村美景陶醉了,那真是一個春游的好地方,老師真想和你們一起去踏青、賞花、釣魚呢!”并給了他五顆星。學生看到后,高興地笑了。
文章不是無情物。即使是小學生的作文,那也是他們情感的表達。盡管有時幼稚、不成熟,但卻有成人無法企及的天真、獨特和創(chuàng)意。教師必須用真心去感受,用童心去理解,用孩子的視角去觀察,從他們的角度去分析,這才能破譯學生心靈的密碼,走進他們的世界,學生才會和教師真誠地對話,而不是編造故事,迎合教師。筆者曾經(jīng)在生氣的時候叫學生寫作文《假如我是老師》。有學生這樣寫:“假如我是老師,我決不對學生發(fā)火,那意味著我無能;我也決不讓學生多抄課文;我不會讓他們對著99分的試卷哭泣?!边@段話對筆者觸動很大。筆者反思良久,為學生的坦率震動。于是筆者給他寫了自己的感想:“老師謝謝你的真情告白,謝謝你的提醒,假如我做學生,我也會喜歡你這樣的老師?!?/p>
筆者開始關注學生作業(yè)中流露出的點滴“真感情”,尤其是在寫日記、練筆中。起初,讓學生寫日記,是想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有許多學生還討厭這種作業(yè),所以剛開始時,學生交上來的日記,大多是為了應付而寫。實行了一段時間以后,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慢慢喜歡上了寫日記。有一個學生,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老師讓我記日記,我總覺得沒事可寫。老師告訴我們,要多去觀察周圍的人和事,把他們都寫到日記里,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上了日記。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以后,翻看自己的日記,回憶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情,如同又回到了從前。”
只要學生真情流露,筆者都會有所反饋,用教師最擅長的、最真誠的、充滿鼓勵的話語激勵他們進步,與之進行心靈的溝通,他們作業(yè)本中紅色的痕跡多了。筆者最高興的是批閱學生的日記。很多學生會把自己所遇到的麻煩、心里的不愉快,通通寫進日記;也有學生通過日記向筆者求助,請筆者幫他們出主意。學生會把自己當面不能對老師說的話,寫進日記,與教師交流。每次,筆者都會很認真地進行批閱,告訴他們自己的想法和辦法。日記,已經(jīng)成為筆者和學生之間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
總之,對學生的作文,教師應采取寬松的、多樣化的評估手段,應該蹲下來看學生的作品,平等地交流。這樣才會引起學生的作文興趣,才會誘導他們多寫、樂寫、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