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訴訟社會視野下中國刑事司法模式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

2010-02-15 16:55
政法論叢 2010年6期
關鍵詞:審理權威司法

姜 濤

(江蘇大學法學院,江蘇鎮(zhèn)江212013)

我們目前所處的是一個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時代,社會的發(fā)展變化不僅會帶來了人們觀念的變化,帶來法律制度的革命,而且還給刑事司法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進而造成司法制度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隨著中國訴訟案件數(shù)量的與日俱增,中國已經(jīng)提前進入訴訟社會,這就給原有的刑事司法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隨之而來的則是刑事司法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需求,因此把訴訟社會作為一種法學解釋程式,研究中國刑事司法隨之而來的時代轉(zhuǎn)型,就成為當今中國學者必須直面思考的重大課題,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一、作為法學解釋程式的“訴訟社會”

在法學界,以所處的時代屬性與特征來分析法學變革的路徑,已經(jīng)成為法學研究中的一種解釋程式,目前中國學者已經(jīng)從工業(yè)社會、風險社會、農(nóng)業(yè)社會,或近代社會、現(xiàn)代社會、后現(xiàn)代社會等來研究法律或司法制度的變革問題。不難看出,這是一種比較具有解釋力的法學研究程式,甚至已然成為一種法學研究的“時尚”。筆者于此并無心去評價這些研究程式的得與失、對與錯,只是想借此東風,以提出一種解決中國當下刑事司法危機的新解釋程式,以期能夠有助于中國刑事司法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

這種新解釋程式是從訴訟社會視角來定位中國刑事司法應有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這一解釋程式并非筆者首創(chuàng),而是由我國著名法學家張文顯教授所提出,他指出,“隨著各類訴訟案件急劇增加,我國已超乎預想地提前進入‘訴訟社會’?!盵1]訴訟社會是由于人類實踐所導致的社會沖突占據(jù)主導地位的社會發(fā)展階段。在這樣的社會里,各類糾紛或沖突對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存在著嚴重的威脅,因此,它意味著各類沖突的增長、對司法的需求增加和司法改革步伐的加大。值得注意的是,“訴訟社會”的提法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著深刻的社會現(xiàn)實支撐。其中,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報告足以證明這一點。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3,318件,審結(jié)11,749件,同比分別上升26.2%和52.1%;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137萬余件,審執(zhí)結(jié)1054萬余件,結(jié)案標的額16,707億元,同比分別上升6.3%、7.2%和16.4%?!雹偻ǔH绻粋€社會每年有10%及以上的人口涉訴,基本上就可以稱之為“訴訟社會”。[2]隨著社會發(fā)展中利益沖突的加劇,也隨著民眾維權意識的增強,近年來,中國訴訟案件呈逐年快速遞增趨勢。2009年,我國各級人民法院受理各類案件1,200多萬件,假設每個案件平均涉及6名當事人、利益直接關聯(lián)人、證人等,就有7200萬人口涉案。而進入訴訟程序的案件畢竟還不是最大主體,如果再加上行政復議、仲裁、調(diào)解等準訴訟案件,以及不起訴、撤銷等案件,涉訴人口會更多,已逾10%的比例,標志著我國訴訟社會的來到。

與傳統(tǒng)社會相比,訴訟社會表現(xiàn)出獨特性質(zhì):第一,訴訟數(shù)量急劇增長。訴訟案件的大量增加是訴訟社會的最明顯標志。由此決定,訴訟社會是一個極其不和諧的社會,這也使得司法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作用愈來愈重要;第二,粗糙司法現(xiàn)象嚴重。隨著訴訟案件的增加,司法人員的工作壓力加大,加之司法人員的能力和素質(zhì)不能夠隨之提高,因此,粗糙司法的現(xiàn)象會愈來愈嚴重,無法滿足民眾對公正司法的需求,不利社會和諧發(fā)展;第三,民眾的正義訴求增加。在中國目前的法律制度框架內(nèi),糾紛發(fā)生之時,除了當事人自行和解、行政調(diào)解之外,都會訴諸司法機關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就帶來了新的民眾正義訴求之浪潮。這使中國當下刑事司法面臨新的制度轉(zhuǎn)型需求。

訴訟社會來臨之后,司法就蛻變成為了矛盾的化解器。面對訴訟社會的壓力,司法自然以高效化解各類糾紛為目標。而刑事司法作為現(xiàn)代刑事訴訟的構(gòu)造性要素,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而不斷調(diào)整,由此帶來司法模式的多次轉(zhuǎn)型。事實上,我們今天看到和實踐著的刑事司法就是這種轉(zhuǎn)型的結(jié)果。在社會發(fā)展程度較低,且糾紛比較少的時代里,刑事司法自然以正義為基本訴求,其制度設計自然以正義為根基而建立起來??墒窃谏鐣l(fā)展程度高,且就糾紛比較多的時代,刑事司法就不能只考慮正義的需求,還必須關注訴訟效率的要求,并使“遲來的正義為非正義”的司法理念深入人心。與此對應,刑事司法在庭審制度、證據(jù)制度等方面都會隨之發(fā)生根本性的轉(zhuǎn)變。這種分析表明,現(xiàn)代刑事司法轉(zhuǎn)型的現(xiàn)實基礎,應是現(xiàn)代社會對刑法作為社會矛盾化解工具的需要。

綜上可見,訴訟社會對刑事司法的需要越來越多,新的訴訟問題不斷涌現(xiàn)。那么,我們又應如何合理應對呢?筆者認為,滿足需要的方法引出新的需要,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更多的問題。在訴訟社會之下,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犯罪懲治需求與司法機關作為之間無法達成長期平衡,二者永遠處于一種緊張狀態(tài),需要通過持續(xù)不斷的反思進行調(diào)適。同時,在這樣一個社會,效率與公正、理性與非理性越來越支配著一國的司法模式,這就需要我們直面它所帶來的挑戰(zhàn),并提出相應的問題解決之道。

二、訴訟社會給刑事司法帶來的挑戰(zhàn)

法律作為人類社會的系統(tǒng)工程之一,化解與減少社會矛盾是其職責所在。而要達此目標,我們必須首先認識訴訟社會給當下現(xiàn)代司法所帶來的挑戰(zhàn),以便能從問題本身出來解決相應的問題。無疑,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現(xiàn)實,訴訟社會給現(xiàn)代司法帶來的挑戰(zhàn)既是多維度的,也是全方面的,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加劇

雖然“案多人少”的矛盾和困境一直存在,但在訴訟社會下,情況尤甚。我國目前正處于一個“挑戰(zhàn)與機遇同在,矛盾與穩(wěn)定并存”的社會轉(zhuǎn)型期,各種利益格局的調(diào)整使糾紛多發(fā),社會矛盾呈現(xiàn)出復雜性加大、群體性突出、沖突性趨強的特點,加之社會成員民主意識增強和法律法規(guī)不夠健全配套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各類社會矛盾異常突出,引發(fā)犯罪案件大量增加。在這種背景下,法院事實上已經(jīng)成為實現(xiàn)犯罪控制的主渠道,實際上也擔當起了緩沖激烈對抗的“安全閥”的作用。超負荷工作不僅不利于審判人員的身體健康,也會影響案件辦理的質(zhì)量,引發(fā)司法腐敗和司法不公,從而造成案多人少之間的矛盾,嚴重阻礙和諧社會的建構(gòu)。

(二)原有司法模式弊端重重

如果“模式”是指“某種事物的標準形式或使人可以照著做的標準樣式”,[3]P894那么,司法模式就是司法機關處理各類案件的標準樣式。我國1997年刑事訴訟法頒布以后,我們從宏觀上建立起了公、檢、法之間“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刑事司法模式,并實現(xiàn)了偵查、審查起訴與審判的法定化和程序化。然而長期以來受工具主義本位法律思想的影響,中國的刑事司法模式在訴訟社會之下暴露出如下弊端:首先,長期以來,我們并沒有依據(jù)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形成合理的案件分流機制,以至于造成大量的刑事案件流入到刑事審判程序,造成嚴重的訴累。其次,中國司法機關長期以來重視“有罪必罰”的刑罰理念,并受重刑主義思想影響嚴重,以至于“輕罪重判”的情形還十分嚴重,增加了司法機關負擔。最后,雖然中國學者一致呼吁要提高司法效率,可問題并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相反,現(xiàn)實中由于對刑事案件不能貫徹集中審理,因此延期審理、推遲起訴、撤回起訴后再次起訴等遲延司法現(xiàn)象成為刑事司法的常態(tài),造成案件一拖再拖。很顯然,這種司法模式在訴訟社會背景下遭遇到了更多的寒流,以至于造成公民“信訪而不信法”的極端現(xiàn)象。

(三)函待重塑刑事司法權威

一般認為,司法權威包括兩方面的涵義:一方面,司法機關在實現(xiàn)其解決糾紛、化解沖突等職能的過程中將國家的意志施加于訴訟參與人及其他社會公眾;另一方面,訴訟參與人及其他社會公眾自愿服從于司法機關所代表的國家的意志。[4]司法必須享有權威,國家才有法治,司法才有條件實現(xiàn)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并得到社會尊重和信服。因此,司法權威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在筆者看來,司法權威一般來源于三個方面:基于嚇阻的權威、基于知識的權威和基于認同的權威。在此,基于嚇阻的權威是專制時代司法權威的主要來源,基于知識的權威來自于法律專家的專業(yè)知識,而基于認同的權威則是現(xiàn)代刑事司法的最主要來源。隨著案件數(shù)量的增加,民眾對公正司法的社會需求與日俱增。與此同時,不堪重負、粗糙司法或扭曲司法等在所難免,這就造成了社會發(fā)展中司法需求與司法供給之間的沖突現(xiàn)象。而一旦民眾的合法利益得不到救濟,民眾自然會失去對刑事司法的信任,從而造成司法信任危機。可見,當民眾對刑事司法形成信任危機之時,再言司法權威也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綜上可見,隨著社會沖突成為當下中國社會的特征,刑事司法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現(xiàn)代刑事司法改革中的種種設想及其實現(xiàn),都是同期社會內(nèi)在視角與外在視角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刑事案件的數(shù)量劇增增加了司法機關的訴訟負擔,如何有效地控制犯罪并為和諧社會保駕護航,開始支配著中國當下刑事司法的時代走向。刑事司法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便是國家對訴訟社會下民眾對現(xiàn)實刑事司法之需求的一種積極回應。

三、訴訟社會下刑事司法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

面對訴訟社會的來臨,學者們及時思考應對,比如游偉教授就從司法機關組織結(jié)構(gòu)的自身完善角度,主張解決案多人少的矛盾,有待法院自身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整。[5]這其實是從微觀和直觀的角度所規(guī)劃的對策應對。筆者認為,當我們面臨訴訟社會之時,首先應從宏觀上追尋刑事司法的應對策略,因為根本問題不舉,而只從微觀上規(guī)劃,解決的還只是皮毛問題。以下,就是中國刑事司法的應有轉(zhuǎn)型:

(一)強化案件分類,實行多元模式

刑事案件的增加是現(xiàn)代社會面臨的普遍問題,如何以有限的司法資源,解決大量的刑事案件,已成為各國刑事訴訟中的重大課題。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之下,刑事司法的模式會有一個基本類型的劃分,西方學者一般把刑事犯罪區(qū)別為輕罪與重罪,中國學者一般把刑事犯罪區(qū)別為輕微犯罪和重大犯罪。筆者認為,這種分類并不具有周延性,遺漏了大量中間型的刑事犯罪,即介于輕罪與重罪之間的犯罪。其實,中間型的犯罪才是一國刑事犯罪中的最大量,只是其并不具有鮮明的特征,因此,往往被學者們所忽視。以對刑事案件的類型劃分為基礎,從一國的刑罰目的出發(fā),采用不同的刑事司法模式,這是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應有之義。其目的在于依據(jù)案件是否輕微或重大,以及案件當事人對案件有無爭議,以選擇不同的刑事審理程序,把大量的司法資源集中于辦理重大(比如嚴重暴力性犯罪)的或民眾關注度高(比如腐敗犯罪)的刑事案件,這才是刑事司法的重點。

由此出發(fā),我們就應該在案件分類的基礎上,適用一種多元化的司法模式:首先,對于輕微刑事案件,要重視恢復性刑事司法。對此,除了檢察機關以不起訴減少部分案件流入刑事審判程序之外,認罪協(xié)商成為在訴訟社會背景下,減少司法機關負擔,并集中辦理大案、要案的必由之路,應該予以強化和規(guī)范化,即建立起中國特色的認罪協(xié)商制度;其次,對于重大刑事案件,要強化嚴格性刑事司法。由于重大刑事案件案情重大,危害嚴重,且對社會治安影響巨大,因而民眾關注廣泛,這些案件應該成為刑事司法的重點。換言之,司法機關應該集中力量辦理社會中發(fā)生的大案和要案,對此,要以嚴格而又不低效的司法模式,將其辦成精品案和鐵案;最后,對于中間刑事案件,要突出嚴肅性刑事司法。毋庸置疑,中間刑事案件是中國刑事司法的最大量,而且也是民眾和學術界關注較少的案件,也是司法腐敗的最大“生源地”。對此,我們絕不能在“抓大放小”后,放縱司法機關對這些案件的審理,而是應該嚴格遵守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對其進行合法地、有效地處理。

(二)重視社會資本,重塑司法權威

在訴訟社會之下,訴訟的效率與對訴訟結(jié)果認同的重要性得以凸顯,這都需要我們重塑司法權威,為刑事審判開辟順暢的制度通道。在著力倡揚司法民主化的時代背景下,社會資本成為了司法權威的活水源頭。一般認為,社會資本是社會組織的特質(zhì),有關信任的社會規(guī)范與網(wǎng)絡能夠藉由促進合作的行動,提升社會行動的效能。[6]其對重塑司法權威的意義在于:一方面,社會資本能夠為司法權威提供重要動力。科爾曼認為,權威是個人擁有的控制他人行動的權利。當某位行動者有權控制另一位行動者的某些行動時,他和后者之間就存在著權威關系。這種以控制權為特征的權威關系正是社會資本的表現(xiàn)形式。[7]P356-376很顯然,在司法民主化的時代,這種權威關系是一種建立在認同基礎上的信任與合作,而不是基于受制于威力之下的服從,而社會資本則有利于增強民眾對司法機關的信任與合作。另一方面,社會資本能為司法權威提供有效支撐。如前所述,當代刑事司法的困境之一是司法權威的“衰落”,出現(xiàn)了司法信任危機。要克服這一點,社會資本就顯得至關重要。因為社會資本旨在建立一種互惠合作的交往關系,強化人們與司法機關之間的信任規(guī)范,增強公民參與的能力和擴大參與網(wǎng)絡。

但由于多種因素的作用和影響,我國當下刑事司法之下的社會資本卻出現(xiàn)了畸形發(fā)展的局面,嚴重制約了司法權威和司法認同的建立。這種“畸形”集中體現(xiàn)在:隨著司法改革的深入推進,民眾對司法的認同度并不因此而增加,從而形成司法信任危機??v然,造成這種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司法不公、司法腐敗等,但司法的社會資本的缺失卻是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這是因為:如果一國的刑事司法缺乏社會資本,則意味著司法與民眾之間的距離拉大,刑事司法在案件認同上將遭遇風險性。其實,司法權威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具有復雜性,社會資本積累可以形成司法權威,司法權威的功能發(fā)揮又可以形成社會資本。在訴訟社會背景下,如果社會資本可以得到有效地積累,則極其有利于樹立司法權威,進而,可以有效地保障刑事司法的順利開展,有利于刑事案件的快速審理。那么,我們應如何為刑事司法積累更多的社會資本呢?一個總體的思路是:以司法為民為基本導向,擴大公民對司法的參與,并將案件審判結(jié)果公開,以接受民眾的監(jiān)督。在這里,特別強調(diào)的是,司法為民不是響亮的口號,而是切實的司法行動,公民參與司法并不是點綴或替補,而是一種制度。當然,案件審理結(jié)果的公開,不僅開辟了公民監(jiān)督司法和預防司法腐敗的制度通道,而且還對刑事司法爭取社會資本具有積極意義。

(三)改進司法模式,實行集中審理

集中審理是當今刑事司法審理中的一項重要原則,為大陸法系國家所普遍采用。《日本刑事訴訟規(guī)則》第179條之二規(guī)定:“法院對需要審理2日以上的案件,應當盡可能連日開庭,連續(xù)審理。”[8]《法國刑事訴訟法典》第307條規(guī)定:“審理不得中斷,應當持續(xù)進行至重罪法院作出裁定,宣布審判結(jié)束為止?!薄兜聡淌略V訟法典》第226條規(guī)定:“審判是在被召集作裁判人員、檢察院和法院書記處一名書記員不間斷地在場的情形下進行?!逼涞?68條第3款規(guī)定:“在審判結(jié)束時應當宣告判決,至遲必須是在審判結(jié)束后第11日宣告判決,否則應當重新開始審判”。1974年美國國會通過的《聯(lián)邦快速審理法》(Federal Speedy TrialAct)規(guī)定了迅速審判的基本程序,并限定了快速審理的期限。[9]理論界對此也持肯定態(tài)度,德國著名刑事法學家羅科信認為,“刑事訴訟程序很容易就會不當?shù)厍址噶吮桓娴臋嗬秶?也因為證據(jù)的品質(zhì)會因時間一長而衰弱(例如:尤其是證人的記憶力),所以需要有一迅速的刑事司法程序?!盵10]P130而且在集中審理程序的功能問題上,德國學者托馬斯·魏根特有過精辟的見解,他認為,“這類特別程序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對案件的迅速審理,這樣可以減少犯罪嫌疑人的審前羈押時間,也會增強刑事制裁的威懾功能?!盵11]P206

那么,我們應如何建構(gòu)中國特色的集中審理模式呢?從理論與實證的角度分析,雖然這種建構(gòu)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維度:首先,一個案件組成一個審判庭進行審理,每起案件自始至終亦應由同一法庭進行審判,而且在案件審理已經(jīng)開始尚未結(jié)束以前不允許法庭再審理任何其他案件;其次,集中證據(jù)調(diào)查與法庭辯論。證據(jù)調(diào)查必須在法庭成員與控辯雙方以及有關訴訟參與人均在場的情況下進行,證據(jù)調(diào)查與辯論應在法庭內(nèi)集中完成;最后,庭審不中斷并迅速作出裁判。法庭審理應不中斷地進行,法庭因故延期審理較長時間者,應重新進行以前的庭審。庭審結(jié)束后,應迅速作出裁判并予以宣告。[8]當然,貫徹集中審理原則并非單獨行動,而是整體行動,因此,我們還應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其中,包括建立和完善證據(jù)交換制度,完善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以及建立對延期審理的有效監(jiān)督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地提高刑事司法效率,以合理應對訴訟社會下民眾的司法訴求。

結(jié)語

在刑事法治意義上說,刑事司法的有效運作是合理的司法制度設置與理性的司法信念與精神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其猶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兩者皆不可偏廢。因此,必須進行刑事司法的時代轉(zhuǎn)型,在刑事司法中確立真正的司法為民的目標取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強化一般民眾的司法認同意識,切實地提高刑事司法的效率,克服“信任危機”而建立司法權威,使其在社會上更廣泛地、積極有效地開展司法活動,從而促進社會資本的積累,合理應對訴訟社會所帶來的挑戰(zhàn)。

注釋:

① 參見:最高法院院長王勝俊2010年3月11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工作報告。

[1]李靜睿.最高法:去年審判黑社會犯罪增16%,改判萬余錯案[N].新京報,2010-03-12-05.

[2]張文顯.中國進入訴訟社會案多人少亟待解決[EB/OL].http://www.china.com.cn/news/zhuanti/2010lianghui/2010-03/08/content_19561678.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漢語詞典(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4]卞建林.我國司法權威的缺失與樹立[J].法學論壇,2010,1.

[5]游偉.解“案多人少”之困有待法院自身“調(diào)結(jié)構(gòu)”[N].東方早報,2010-3-15.

[6]RobetD Putnam.Making Democracy Work: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

[7][美]詹姆斯·科爾曼.社會理論的基礎(上)[M].鄧方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0.

[8]陳衛(wèi)東,劉計劃.論集中審理原則與合議庭功能的強化——兼評“關于人民法院合議庭工作的若干規(guī)定”[J].中國法學,2003,1.

[9]馬靜華,潘利平.迅速審判:不同刑事訴訟模式下的理念與制度之比較——刑事程序簡化理論基礎之考察[J].四川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4.

[10][德]克勞斯·羅科信.刑事訴訟法[M].吳麗琪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1][德]托馬斯·魏根特.德國刑事訴訟程序[M].岳禮玲,溫小潔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審理權威司法
制定法解釋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權
審計項目審理工作的思考
各大權威媒體聚焦流翔高鈣
知名案件法院審理與ICC意見對比
司法所悉心調(diào)解 墊付款有了著落
非正式司法的悖謬
跟蹤督察:工作干得實 權威立得起
權威發(fā)布
權威的影子
限于親友“低吸高貸”行為的司法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