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民
吳某,女性,82歲,舌痛3年逐漸加重,于2009年3月15日來診。癥見舌痛,嚴重影響飲食,不能吃固體食物及熱食,否則舌痛難忍。每餐只能喝涼的牛奶或粥,終日以冰糖含于嘴中,痛楚不堪。查體示聽力差,舌苔全部剝落,舌質偏紅,平脈,精神可。3年來曾先后就診于多家醫(yī)院,醫(yī)生多處以沙參、麥冬、生地黃、石斛等養(yǎng)胃生津之品,均無效。一診:予生地黃15g,熟地黃30g,山藥 30g,山茱萸 18g,烏梅 27g,白芍 15g,炙甘草 9g,薏苡仁 30g。每日1劑,水煎分服。7劑后復診:患者訴舌痛依舊。考慮到久病,可適當守方不變。此外,心開竅于舌,舌紅是火熱之象。在守方滋陰的同時,增強清熱瀉心火之力。處方:石膏15g,黃連9g,生地黃15g,熟地黃30g,山藥30g,炙甘草6g,大棗15g,白芍15g。每日1劑,水煎分服。又7劑后再診:患者仍訴無效,且情緒激動,厭煩服藥。處方:停服中藥;彌可保注射液每次500g肌肉注射,隔日1次;葉酸片每次5mg口服,每日3次。1周后復診:患者訴舌痛好轉,故增強治療密度。處方:彌可保注射液每次500g肌肉注射,每日1次;葉酸片每次5mg口服,每日3次。1周后舌痛完全消失,已能正常進食,聽力有所改善。但仍是鏡面舌。處方:處以彌可保片口服以善后,并囑咐合理膳食。
鏡面舌為重病階段,鏡面舌色紅者,為胃陰干涸,胃無生發(fā)之氣[1]?;仡櫿麄€治療經過,先期采用中醫(yī)對于鏡面舌的理論加之診療,考慮鏡面舌為胃陰干涸,胃無生發(fā)之氣。治以養(yǎng)胃生津未效。然后進一步治以滋腎陰和瀉心火仍未效。后期以試探性補充葉酸和彌可保后,舌痛癥狀大減,能夠正常進食。許多有關舌象的文獻都將“牛肉舌”和“鏡面舌”分列于不同的條目加以論述,似乎表明它們所指不同。而在診治本例舌痛患者后,筆者認為,兩者本是一物,含義相同,都是指舌苔全部剝落。西人習慣稱之為牛肉舌,國人自古稱之為鏡面舌。臨床上還有一個現象可以佐證:胃切除術后的病人常見舌苔光剝,西醫(yī)認為胃切除后葉酸、維生素B12吸收減少導致牛肉舌,而中醫(yī)理論則解釋為胃切除后胃陰干涸導致鏡面舌。盡管理論體系不同,鏡面舌和牛肉舌本是一物。從該病例的診治經過來看,在控制舌痛這一癥狀上,中醫(yī)鏡面舌診治理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可以很快控制癥狀。根據文獻報道和筆者臨床經驗,運用中醫(yī)養(yǎng)胃生津的理論治療伴有舌痛的花剝苔或地圖舌非常有效?;▌兲虻貓D舌為舌苔的部分剝脫,牛肉舌或鏡面舌為舌苔的全部剝脫。盡管都是舌痛、剝苔,但是,同樣運用中醫(yī)養(yǎng)胃生津的理論治療,結果是前者效而后者不效。究其原因,也許是因為剝苔程度不同,其內在的病因病機有所不同,其中的差異,值得進一步研究。
[1]王憶勤.中醫(yī)診斷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