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鳳美
(吉林市雙吉醫(yī)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102)
產褥期是指從胎盤娩出至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至正常未孕狀態(tài)所需的一段時期,通常規(guī)定為6周。此期母體各系統(tǒng)變化很大,再加上分娩體力透支,致使產婦身體虛弱,食欲不佳,如處理不當易發(fā)生感染和其他病理情況。
產后2h內極易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如產后出血、子癇、產后心力衰竭等,故應在產房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子宮收縮情況及陰道流血量,并注意宮底高度及膀胱是否充盈等。若發(fā)現子宮收縮不良、宮底上升者,提示宮腔內有積血,應擠壓宮底排出積血,并給子宮收縮劑。若產婦自覺肛門墜脹,多有陰道后壁血腫,應進行肛查確診后給予及時處理。此期間還應協(xié)助產婦首次哺乳。若產后2h一切正常,將產婦連同新生兒送回病房。
產后1h可讓產婦進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后可進普通飲食。進食應堅持以高蛋白,低脂肪,充足的維生素、微量元素、水及膳食纖維的平衡為主并要保證熱量,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飲食原則。各種營養(yǎng)素平衡搭配,保障供給,才能保證乳汁的質量,滿足嬰兒的需要,使產褥期婦女的身體盡快恢復到正常水平.
產后5d內尿量明顯增多,應鼓勵產婦盡早自行排尿。產后4h內讓產婦排尿。若排尿困難,除鼓勵產婦坐起排尿,解除怕排尿引起疼痛的顧慮外,可選用熱水熏洗外陰、溫開水沖洗尿道外口周圍誘導排尿,也可以針刺關元、氣海、三陰交、陰陵泉等穴位。若使用上述方法均無效時應予導尿,留置導尿管1~2d,并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產后因臥床休息、食物缺乏纖維素,加之腸蠕動減弱,產褥早期腹肌、盆底肌張力降低。容易發(fā)生便秘,應鼓勵產婦多吃疏菜及早日下床活動。若發(fā)生便秘,可口服緩瀉劑。
每日應于同一時間手測宮底高度,以了解子宮復舊情況。測量前應囑產婦排尿。每日應觀察惡露數量、顏色及氣味。若子宮復舊不全,紅色惡露增多且持續(xù)時間長時,應及早給予子宮收縮劑,若合并感染,惡露有腐臭味且有子宮壓痛,應給予廣譜抗生素及甲硝唑控制感染。
用0.05%聚維酮碘液擦洗外陰,每日2~3次,平時應盡量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會陰有水腫者,可用50%硫酸鎂液濕熱敷,會陰部有縫線者,應每日檢查切口有無紅腫、硬結及分泌物。于產后3~5d拆線。若傷口感染,應提前拆線引流或行擴創(chuàng)處理,并定時換藥。
推薦母乳喂養(yǎng),按需哺乳,廢棄定時哺乳。母嬰同室,做到早接觸、早吸吮。指導正確哺乳方法。于產后30min內開始哺乳,哺乳的時間及頻率取決于新生兒的需要及乳母感到奶脹的情況。哺乳前,母親應洗手并用溫開水清潔乳房及乳頭。哺乳時,母親及新生兒均應選擇最舒適位置,一手拇指放在乳房上方,余四指放在乳房下方。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放入新生兒口中,用手扶托乳房,防止乳房堵住新生兒鼻孔。讓新生兒吸空一側乳房后,再吸另側乳房。哺乳后佩戴合適棉質乳罩。每次哺乳后,應將新生兒抱起輕拍背部1~2min,排出胃內空氣以防吐奶。出現乳脹、乳頭皸裂者,應及時處理,乳汁不足者應鼓勵乳母樹立信心,指導哺乳方法,適當調整飲食
經歷妊娠及分娩的激動與緊張后,精神極度放松;對哺乳新生兒的擔心;產褥期不適等,均可造成產婦情緒不穩(wěn)定,尤其在產后3~10d,可表現為輕度抑郁。應幫助產婦減輕身體不適,并給予精神關懷、鼓勵、安慰,使其恢復自信。
產后婦女身體虛弱、活動減少、食欲不佳并有組織受損,所以此時飲食應以高蛋白、低脂肪為主,保持身體清潔,居室應清潔通風,注意休息。
產后盡早適當活動,避免或減少靜脈栓塞的發(fā)生,且能使骨盆底及腹肌張力恢復。
若已恢復性生活,應采取避孕措施,原則是哺乳者以工具避孕為宜,不哺乳者可選用藥物避孕。
社區(qū)醫(yī)療保健人員在產婦出院后應行產后訪視,了解產婦及新生兒情況,若發(fā)現異常應給予及時指導。產婦應于產后6周去醫(yī)院常規(guī)隨診,了解盆腔生殖器是否恢復至非孕狀態(tài)。
總而言之,加強產褥期管理,對預防產褥感染、晚期產后出血、降低產婦死亡率有極其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