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煉 童歡
(湖北省武漢市中山醫(yī)院中醫(yī)科 湖北武漢 430033)
人參健脾片合固腸止瀉丸治療慢性腹瀉60例
劉紹煉 童歡
(湖北省武漢市中山醫(yī)院中醫(yī)科 湖北武漢 430033)
慢性腹瀉已成為臨床最常見疾病之一,因其病程長,反復發(fā)作,影響因素較多,其病理機制為脾虛濕性,肝郁氣滯,濕熱蘊阻,表現(xiàn)出虛實相兼,寒熱錯雜的復雜性。運用中藥人參健脾片合固腸止瀉丸,健脾滲濕,理氣解郁,清利溫中,澀瀉止瀉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慢性腹瀉 中藥治療 人參健脾片 固腸止瀉丸
慢性腹瀉是臨床常見病之一,因其病程遷延反復,影響因素較多,故其治療效果欠佳。近1年來筆者采用人參健脾片合固腸止瀉丸治療慢性腹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將治療結(jié)果報導如下。
所有病例均屬我院門診病人,治療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最大者75歲,最小者19歲,平均年齡41.8歲。病程最短者10個月,最長者8年。對照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齡最長者71歲,最小者20歲,平均年齡40.5歲。病程最短者1年,最長者7年。臨床表現(xiàn)均有大便稀溏,每日3次以上。伴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脹,肛門墜脹,納差。2組病例診斷,均依據(jù)1996年全國慢性腹瀉學術(shù)討論會制定的標準。并經(jīng)X線鋇劑灌腸或纖維結(jié)腸鏡及大便常規(guī)檢查。屬慢性功能性腹瀉或腸道易激綜合癥者81例,其余為慢性結(jié)腸炎,直腸炎21例。其他疾病引起的腹瀉不在觀察范圍內(nèi)。2組年齡,性別,病程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給予人參健脾片(河北兆康制藥公司)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固腸止瀉丸(陜西中醫(yī)學院制藥廠)口服,每次5g,每日3次。對照組給予金雙歧片(內(nèi)蒙古雙奇藥業(yè))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大便恢復正常,每日1~2次,半年以上無復發(fā)。有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大便次數(shù)明顯減少,大便基本成形。無效:臨床癥狀無緩解,大便次數(shù)無明顯改善。
治療組60例:治愈29例,有效25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0%。對照組42例,治愈10例,有效18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66.67%,2組療效比較,P<0.01(χ2=8.5332),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近年來臨床上感染性腹瀉逐年下降,非感染性腹瀉逐年增加,慢性腹瀉成為臨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中醫(yī)認為其病理機制主要為脾虛濕盛,脾失運化。其病因有飲食失節(jié),情志失調(diào),濕邪侵襲等。慢性腹瀉其病程纏綿,遷延不愈,久而脾虛肝郁,肝失調(diào)暢,濕易化熱,濕熱蘊滯,而見寒熱錯雜,虛實相兼。所以治療也需虛實兼顧,寒熱并用。人參健脾片補氣健脾,理氣化濕。方中人參,白術(shù),甘草補氣健脾。扁豆、山藥、蓮子、苡仁,草豆蔻、芡實滲濕止瀉。青皮、陳皮、木香、枳殼、玄胡、當歸、行氣解郁,柔肝和胃。神曲、谷芽、山楂消食導滯。固腸止瀉丸,調(diào)和肝脾,澀腸止瀉。方中烏梅、罌粟殼澀腸止瀉。黃蓮、干姜寒熱并用,即清利濕熱,又溫胃和中。木香,玄胡則調(diào)理氣機。兩方配伍,補而不滯,澀中有通,寒熱并用,共湊健脾滲濕,疏肝理氣,溫利合參,澀腸止瀉之功效。
R25
A【文章標號】1674-0742(2010)08(c)-0119-01
201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