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國峰 劉春艷
摘要:當前課堂教學中有效性的缺失嚴重抑制了課堂教學功能的整體實現。追求“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已成為課改的熱點問題。文章分析了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缺失的情形并提出實施有效教學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語文課堂;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09)06-0121-02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倡導對話、合作與探究,力圖超越傳統的記憶型教學文化,創(chuàng)建新型的教學模式所需求的思維型教學文化。這種思維文化不是要求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提出問題;也不是要求教師機械地講授書本知識,而是鼓勵教師進行創(chuàng)造性教學。課堂教學不只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更關注學生人生的發(fā)展。這正是新課程對理想的教學狀態(tài)的期盼。
一、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樹立服務意識
教師在課堂中要樹立服務意識,把“玩”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做”的任務派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創(chuàng)”的使命留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索欲望
小學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學習方式是在問題情境之中的學習,因此如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成為這一學習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條件。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并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fā)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過程,它可以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fā)展。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課文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使學生進入身臨其境的問題環(huán)境,從而產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增強求知欲和自信心,進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二)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學習資源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樣的資源,以何種方式提供,就成為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最重要的策略。教學中教師要合理整合各種教學手段,“因材選媒”,突出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淡化其“裝飾”效應,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景中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切不可讓多媒體喧賓奪主。忽略學生的自我體驗。
目前的語文課堂,似乎不采用現代教學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觀念不先進。為此,上課前教師總是不惜花費時間、人力、物力、財力、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可結果卻并不理想。曾看到一則《趙州橋》的課件,該課件以大量的圖片資料展示了趙州橋的地理環(huán)境、全貌。卻沒有用于解決課文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正確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以及難點”理解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chuàng)舉的內容。運用這種課件教學,由于忽視了教學目標,學生不能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旨,頭腦中只是一些趙州橋的外觀及周圍環(huán)境的零碎畫面。
在語文教學中引人多媒體輔助教學,對課堂效率的提高無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師在設計課件時,首先應明確目的,力求把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yōu)勢表達清楚;其次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語文教育重在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語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為語文教育的主導性手段。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和創(chuàng)新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幫助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內容的先后順序,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如可以自己獨立學習。也可以與人合作,與老師交流。對學生遇到的個別問題進行個別解決,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
二、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一)動手實踐——活動性學習
積極引導學生動手實踐、活動探究,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用外顯的動作來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式和發(fā)展,體會學習語文的過程和方法?;顒有詫W習,目的在于讓學生以更科學的方法學習知識,尤其強調對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倡導活動性的學習方式應突出學生的主動學習,強調圍繞一定的主題進行,并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教師可變示范性教材為探究性材料、變封閉性提問為開放性課題、變終結性結論為過程性探究,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活動性的氛圍。
(二)自主探索——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能啟發(fā)和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多方面的能力。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應適時、必要、有效地進行指導,使學生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獲。教師首先要傾聽學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個研討者的身份適時地、平等地參與學生的討論。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指導學生逐步學會用優(yōu)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組織學生小組學習的基礎上,提倡組內合作、組間競爭,以此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合作交流——互動性學習
合作學習是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fā)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后,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教師要投入到小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這樣有利于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樓朝暉,劉大偉,淺析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教師角色[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09,(4)
責任編輯: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