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周易正義》的注疏特色

2010-01-17 03:42:58倪淑娟
周易研究 2010年5期
關鍵詞:注疏

倪淑娟

摘要:從形式上來說,唐代的注疏之學,是在南北朝的義疏之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至唐初孔穎達注疏《周易正義》時,受了南北朝義疏的影響,即以一家之注為底本,兼采諸經(jīng)、諸家之說。而從內(nèi)容方面來說,《周易正義)則以儒為宗,兼采老莊之說,并摻雜佛風,同時。重義理而不廢象數(shù),是儒家思想主導下儒、釋、道三家合流、象散與義理互融的結(jié)果,在學術(shù)上顯示了兼容并包的盛唐氣象。

關鍵詞:義疏;注疏;以儒為宗;儒釋道合流;南北朝易學

中田分類號:1324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3882(2010)05—0063—04

孔穎達等人奉唐太宗之命編纂《五經(jīng)正義》,此著作以后便成為經(jīng)學注疏的定本、科舉考試的標準。其《周易正義》,對魏晉南北朝以來各家各派的注經(jīng)成果,進行了一次大整合。孔穎達于《周易正義》疏王弼《周易注》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周易》的內(nèi)容,但更多的變化則發(fā)生在注解《周易》的方式上。

從形式上來說,唐代的注疏之學,是在南北朝的義疏之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南北朝的義疏源于漢朝的經(jīng)說,只是經(jīng)說體裁發(fā)生了改變,反映出各自學術(shù)風氣的不同。至唐初孔穎達注疏《周易正義》時,受了南北朝義疏的影響,即以一家之注為底本。兼采諸經(jīng)、諸家之說。而從內(nèi)容方面來說,《周易正義》則以儒為宗,兼采老莊之說,并摻雜佛風,同時,重義理而不廢象數(shù),是儒家思想主導下儒、釋、道三家合流、象數(shù)與義理互融的結(jié)果,在學術(shù)上顯示了兼容并包的盛唐氣象。

1.以一家之注為底本

孔穎達雖然在內(nèi)容方面貶斥南北朝義疏,認為其“皆辭尚虛玄,義多浮誕”,但卻接受了義疏這種形式。大概因為義疏這種形式便于融合吸收諸家之成果??梢?,唐代的注疏之學確實體現(xiàn)了一種學術(shù)上開放的心態(tài)。

注疏之學有一個原則。就是要以一家之注作為底本。那么,注疏《周易》應該采用哪種底本呢?孔穎達在《周易正義·序》中聲稱,“必以仲尼為宗”。據(jù)此,顯然應找儒家的注作為底本,可實際上卻選取了大玄學家王弼的《周易注》為底本。這是為什么呢?孔穎達說,自“十翼”以來,“秦亡金鏡,未墜斯文;漢理珠囊,重興儒雅”,但“非有絕倫”,唯有“魏世王輔嗣之注獨冠古今”(《周易正義·序》)。秦世“焚書坑儒”,唯《易》乃述卜筮之旨,獨得不焚,僅使《周易》得以保存而已;漢世傳《易》者,則以發(fā)明象數(shù)為宗旨,義理方面則“非有絕倫”。對義理之闡述,唯“王輔嗣之注獨冠古今”。所以,盡管王弼《易注》義屬玄學,但在義理方面仍屬當時可見的最好著作,故《周易正義》仍選取王弼《易注》作為底本。

對于《系辭上傳》、《系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王弼并未作注。《易傳》的這四種五篇后來由晉韓康伯加以補注,合為《周易王韓注》。因王注不全的部分是由韓康伯注補全的,所以,《周易正義》在選擇這四種五篇之注的底本時,自然選取了韓康伯注。當然,孔疏在選取底本時,應該也不全因韓注是王注的補全本,大概也是包含對其注價值的肯定與判斷的。至唐初為止,從義理角度注解《系辭傳》等篇較好的著作大概也非韓注莫屬。此外,韓注與王注一樣,也屬玄學易,在學派與風格上比較一致。還有,王弼雖未直接注過《系辭傳》,但卻作有《周易略例》和《大衍義》,而王弼的這兩部著作都與《系辭傳》的思想與內(nèi)容有很密切的關系,韓康伯在補注《系辭傳》時,也吸收了不少這兩部著作的內(nèi)容,使得韓注與王注在思想上更為貼近。以上這些大概才是孔疏選取韓注作為補全底本的真正原因。

2.引諸經(jīng)作為參證

盡管《周易正義》選取了王弼本作為底本,但并不等于《正義》對王弼易就采取了一概肯定的態(tài)度。王弼立足于老莊玄學,主張貴無賤有,而《正義》則立足于有的世界,關注儒家之綱常名教與事功。因此,孔穎達說,對待王弼易,要“去其華而取其實,欲使信而有征”(《周易正義·序》)?!叭テ淙A”就是去其玄虛;“信而有征”就是立足于實有。那么,這個實有又是什么呢?孔氏《正義·序》說:“考察其事,必以仲尼為宗?!赃@個實有即是儒家所提倡之事,即儒家之綱常名教與事功。當然也有一些是不涉價值判斷的自然與社會中的一般事類。

儒家是最關注生活本身的,儒家要解決的就是人如何面對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的問題。因此,儒家之綱常名教及自然與社會生活中的一般事類,在儒家經(jīng)典之中都有比較集中的體現(xiàn)。故《周易正義》在疏解《周易》時,既然特別注重實證,就必然要引《詩經(jīng)》、《尚書》、《周禮》、《禮記》、《春秋傳》、《左傳》等經(jīng)來證所注之文。

,

如疏《訟·九二》注“三百戶”時即引《札記》與《周禮·小司徒》來詮解:

正義曰:……“三百戶”者,鄭注《禮記》云:“小國下大夫之制?!庇粥嵶ⅰ吨芏Y·小司徒》云:“方

十里為成,九百夫之地,溝渠、城郭、道路三分去其一,余六百夫。又以田有不易,有一易,有再易,定

受田三百家?!奔创恕叭賾簟闭?,一成之地也。鄭注云:“不易之田,歲種之;一易之田,休一歲乃種;

再易之地,休二歲乃種?!毖灾帘∫?。茍自藏隱,不敢與五相敵,則無眚災。

再如解《震》卦辭的“匕”引《詩·小雅·大東》毛詩的內(nèi)容來解釋:

王注:威震驚乎百里,則是可以不喪匕鬯矣。匕,所以栽鼎實;鬯,香酒,奉宗廟之盛也。

正義曰:……《詩》云:“有抹棘匕”是,也。用棘者,取其赤心之義。祭祀之禮,先烹牢于鑊,既納

諸鼎而加冪焉。將薦乃舉冪,而以匕出之,升于組上,故曰“匕所以載鼎實”也。

又如釋《蠱》卦初六象曰的“考”時,則引用《尚書·康誥》的主張來解說:

王注:干事之首,時有損益,不可盡承,故意承而已。

正義曰:釋“干父之蠱”義。凡堪干父事,不可小大損益一依父命,當量事削宜以意承考而巳。

對文父沒稱“考”,若散而言之,生亦稱“考”。若《康誥》云:“大傷厥考心?!笔歉冈诜Q考。此避干父

之文,故變云“考也”。

可見,《正義》孔疏確實大量引用了儒家諸經(jīng)來作為參證。

3.融合南北朝易學

孔穎達《周易正義》承繼的是南學王弼《易注》。南學主要是承繼的王弼義理易,北學承繼的則主要是鄭玄象數(shù)易。雖說孔穎達從總體上認為北學罕有及于王弼南學者,但其對北學也不是一概排斥。恰恰相反,一方面,由于王弼掃象過甚,其注不免有流于虛玄、空疏或簡略的弊端,需要加以實證,另一方面,由于易學是一門象數(shù)與義理合一的學問,故而也需要吸收象數(shù)易學的合理因素來補充王弼易注。故在疏解王注時,對以北學即鄭易為代表的象數(shù)學派的易注,《正義》電時有吸收。如在疏復卦卦辭“七曰來復”之王注“陽氣始剝盡至來復時,凡七曰”時,《正義》即引《易緯》和鄭易的“六曰七分”之說為證。

而南學除了王學以外,還有諸多江南義疏??资蠈狭x疏的評價是:“其江南義疏,十有余家,皆辭尚虛玄,義多浮涎?!?《周易正義·序》)總體上是傾向于否定的。但在局部或個別問題上,也仍有取于南學義疏之內(nèi)容,顯示了實事求是、兼容并包的態(tài)度。

如在釋《恒》卦卦辭時,就采用了南朝粱褚仲都的意見。對《恒》卦卦辭,王弼注云:

恒而亨。以濟三事也。恒之為道,亨乃“無咎”也。恒通無咎。乃利正也。關于王注所言“三事”,《正義》疏曰:

褚氏云:“三事,謂無咎、利貞、利有攸往?!?/p>

再如,關于《系辭上傳》與《系辭下傳》章節(jié)的分法,則采用了南朝粱周弘正的說法:

周氏云:“天尊地卑”為第一章,“圣人設卦觀象”為第二章,“彖者言乎象者”為第三章,“精氣

為物”為第四章,“顯諸仁藏諸用”為第五章,“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為第六章,“初六藉用白茅”為

第七章,“大衍之數(shù)”為第八章,“子曰知變化之道”為第九章,“天一地二”為第十章,“是故易有太

極”為第十一章,“子曰書不盡言”為第十二章。

孔穎達注疏《周易正義》所繼承的體例為南北朝注疏之體,其在解經(jīng)時所用的亦是“疏不破注”的原則,遇到與底本有矛盾之時,博采眾家之說,并為之判辨。這種特殊發(fā)展出來的注疏形式,為傳統(tǒng)經(jīng)典提供了一種詮釋的方法,對后代易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其在易學思想史及經(jīng)學發(fā)展史上,也彰顯出其獨特的學術(shù)價值。

4.以儒為宗,兼采老莊之說

前已述《周易正義》“必以仲尼為宗”,但由于王弼《易注》本身就是儒道兼宗,故其必然會融人老莊之內(nèi)容,對老莊之學會有所吸收。

如王弼注《訟·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驈耐跏聼o成”之文,就用了《老子》“貴柔不爭”的思想。孔穎達則加以詮釋認同:

王注:體夫柔弱以順于上,不為九二自下訟上,不見侵奪,保全其有,故得食其舊德而不失也。

居爭訟之時,處兩剛之間,而皆近不相得,故曰“貞厲”。柔體不爭,系應在上,眾莫能傾,故曰“終

吉”。上壯爭勝,難可忤也,故或從王事,不敢成也。

正義曰:“食舊德”者,六三以陰柔順從上九,不為上九侵奪,故保全己之所有,故食其舊曰之德

祿位。“貞厲”者,貞,正也;厲,危也。居爭訟之時,處兩剛之間,故須貞正自危厲,故曰“貞厲”。然

六三柔體不爭,系應在上,眾莫能傾,故“終吉”也。“或從王事無成”者,三應于上。上則壯而又勝,故六三或從上丸之王事,不敢觸忤,無敢先成,故云“無成”。

再如王弼注《坤·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引用了《老子》的“自然無為”的重要觀念,來解說《坤·六二》的直方大的優(yōu)良德性,此釋同樣得到孔氏的認同:

王注:居中得正,極于地質(zhì),任其自然而物自生,不假修營而功自成,故“不習”焉而“無不利”。

正義曰:《文言》云:“直其正也”。二得其位,極地之質(zhì),故亦同地也。俱包三德,生物不邪,謂

之直也。地體安靜,是其方也。無物不栽,是其大也。既有三德,板地之關,自然而生,不假修營,故

云“不習無不利”。物皆自成,無所不利,以此爻居中得位,極于地體,故盡極地之義。此因自然之

性,以明人事,居在此位,亦當如地之所為。

又如王弼注《睽》卦上九爻辭時,化用了《莊子·齊物論》的內(nèi)容:

王注:處睽之極,睽道未通,故曰“睽孤”。己居炎極,三處澤盛,睽之極也。以文明之極,而觀

至穢之物,睽之甚也。豕而負涂,穢莫過焉。至睽將合,至殊將通,恢詭譎怪,道將為一?!?/p>

以上王注中的“恢詭譎怪,道將為一”即化用于《莊子·齊物論》。對于以上王注,孔疏則曰:

正義曰:“恢詭譎怪道將為一”者,《莊子·內(nèi)篇·齊物論》曰:“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舉霆

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惫笞⒃疲骸胺蝣獧M而楹縱,厲丑而西施好,所謂齊者,豈必

齊形狀,同規(guī)矩哉。舉縱橫好丑,恢詭譎怪,各然其所然,各可其所可,即形雖萬殊,而性本得同,故

曰‘道通為一也?!鼻f子所言以明齊物,故舉恢詭譎怪至異之物,道通為一,得性則同。王輔嗣用此

文而改“通”為“將”字者,明物極則反,睽極則通,有似引詩斷章,不必與本義同也。由孔疏可見,孔氏認為王弼化用《莊子》之文,只是“明物極則反,睽極則通”,非用《莊子》齊物之本義,與儒家思想并無沖突。

老莊思想深深影響著魏晉南北朝解《易》的學思,作為繼南北朝易學而起的《周易正義》,不可避免地會受到這種思潮的影響。因此,《周易正義》中融入老莊思想并不奇怪。但這些思想只是作為《正義》思想的補充,有機融入其積極有為、以德為尚的思想體系中,整體上并沒有淹沒其儒家思想之宗旨。

5.摻雜佛風

佛學盛行于南北朝,對儒家經(jīng)學注疏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首先,儒經(jīng)的注疏這一形式本身就受到佛學義疏的影響?,F(xiàn)存最早的義疏是東晉法崇的《法華義疏》。而道安則是東晉義疏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道安之前,雖有注經(jīng),然注疏創(chuàng)始,用功最勤,影響最重者,仍推晉之道安?!闭窃诜鸺业浼x疏的基礎上,產(chǎn)生了儒家經(jīng)典注疏這一解經(jīng)模式?!吨芤住纷钤绲牧x疏大概是在南朝出現(xiàn)的,所謂“江南義疏,十有余家,皆辭尚虛玄,義多浮誕”。可見,在唐以前,義疏形式的著作已相當流行。正是在此基礎上,才產(chǎn)生了“五經(jīng)正義”這樣的義疏類著述,并將這種形式的著述發(fā)展到顛峰。

其次,在注疏的內(nèi)容上也難免受到佛學思想的影響。

如《周易正義》在疏《序卦傳》時說:

周氏就《序卦》以六門往攝,第一天遭門,第二人事門,第三相因門,第四相反門,第五相須門,

第六相病門。如《乾》之次《坤》、《泰》之次《否》等,是天道運數(shù)門也。如《訟》必有《師》,《師》必有

《比》等,是人事門也。如因《小畜》生《履》,因《履》故通等,是相因門也。如《遁》極反《壯》,動競

歸止等,是相反門也。如《大有》須《謙》,《蒙》稚待養(yǎng)等,是相須也。如《賁》盡致《剝》,進極致傷

等,是相病門也。孔穎達在此例明顯是取法于佛門,反映出《周易正義》摻雜佛風的特性。但是對于佛家崇尚空虛的主旨,《周易正義》又是持堅決反對態(tài)度的。因此,《周易正義》對佛家雖然有所吸收,但其宗儒的根本宗旨又是不變的。

綜上所述,孔穎達注疏《周易正義》的特色,除了采一家之注為底本、以儒為宗之外,尚有引諸經(jīng)為證、融合南北朝易學、兼采老莊之說、摻雜佛風等特色,在深化與創(chuàng)新中,保有義疏創(chuàng)作的精神,使各家學說得到融通與歸納,使經(jīng)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也為后代易學發(fā)展開拓了較為自由的理論空間。

猜你喜歡
注疏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jīng)》注疏
絲綢之路(2019年3期)2019-11-30 09:45:43
《爾雅注疏》點校零識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8
清代浦鏜《周易注疏正字》“盧本”發(fā)覆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4
《論語》各家注釋的差異舉例及其分析
文教資料(2018年11期)2018-08-18 06:56:52
《大學》“明明德”的理解與闡釋
《心經(jīng)》翻譯及注疏的學術(shù)史考察
李元陽本《十三經(jīng)注疏》研究述論
文教資料(2015年35期)2015-03-23 02:48:33
《論語》注疏之西方傳承:從理雅各到森舸斕
《孟子注疏校勘記》??狈椒ㄌ轿?
朱鼎煦與顧校《儀禮注疏》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20
崇州市| 武穴市| 余庆县| 县级市| 浪卡子县| 怀远县| 武功县| 新乐市| 高唐县| 青川县| 裕民县| 绥滨县| 长治县| 华安县| 湘乡市| 恩施市| 花垣县| 六枝特区| 板桥市| 温宿县| 师宗县| 昌邑市| 怀宁县| 柞水县| 田东县| 大同市| 龙里县| 五常市| 喀什市| 玉环县| 雅江县| 海兴县| 武冈市| 宜州市| 德昌县| 交口县| 锡林郭勒盟| 鄢陵县| 巴彦县| 新晃|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