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虹 萬曉卉
[摘要]諺語是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本文從英漢文化詞匯對比的角度,對英漢諺語表現(xiàn)出的文化共性和個性作了比較與分析,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了英漢諺語的翻譯策略。
[關(guān)鍵詞]諺語;文化詞匯;共性;個性;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09)04-0142-02
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部分,同時又是文化的載體?!罢Z言和文化是兩個相互依存的象征系統(tǒng)?!?Nida,2001)作為各民族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諺語是“在群眾中間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包惠南,2001)英漢諺語中最能體現(xiàn)各自民族特色的除了獨特的文化內(nèi)容以外,就是英漢兩種語言中隱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的文化詞匯。在英語學習中,大量使用英語諺語,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各國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豐富知識,還能使學生在形象感受中對其深刻內(nèi)容牢記不忘,所以,學好諺語對于學好英語有很大幫助。但是,諺語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英語學習尤其是英漢諺語翻譯中的難點。“翻譯是以一種語言為載體的文化內(nèi)涵轉(zhuǎn)換為另一種文化形式的廣義的文化翻譯。”(王寧,2000)因此,理解反映各自豐富文化內(nèi)涵的文化詞匯特征對我們成功她進行英漢諺語的翻譯有積極的指導(dǎo)意義。
一、英漢諺語的文化詞匯比較
譚載喜先生(2000)歸納出英語與漢語詞匯對比的四個特征,這四個特征同樣適用于英漢諺語。
(一)詞匯偶合
譚說:“兩種語言在選擇詞匯時,不可能出現(xiàn)絕對的一致,因為人們的生活經(jīng)驗是往往互不相同的。然而,我們都屬于人類,生活在同一物質(zhì)世界里,自然甚或條件基本上是相同或相似的。因此。我們各自的語言終究尊存在著不少選詞、用詞上的相同之處?!焙盏律J為,人類語言和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講應(yīng)該屬于同一種模式,反映了—個共同的深層“人類共性”。(轉(zhuǎn)引自束定芳,1994)各個地域民族的生活共性使得人類在語言表達和思維形式上形成了跨越時間和地域的共性,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英漢諺語有著驚人的相似: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滴水穿石。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濃于水。
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良藥苦口利于病。
Diligenc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勤奮是成功之母。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這組英漢諺語用相同的喻體來表達相同的意思,可說是形似意和。
(二)詞匯并行
譚載喜(2000)說:“聯(lián)防中語言在表達同一事物或思想是采用不同的方式,稱為詞匯并行?!庇捎谟h民族地理環(huán)境、文化差異和思維習慣的不同,人們對同一概念必然會采用不同的參照物和表達反應(yīng)同一事物:
1.Like a cat on hot bricks,熱鍋上的螞蟻。
2.Cryupwineand sell vinegar,掛羊頭,賣狗肉。
例1中英語以‘貓和“磚”為喻,在漢語中換成“螞蟻”和“熱鍋”,例2中以“羊頭”和“狗肉”代替“酒”和“醋”。還有,在漢語的文化氛圍里,東風即是常年天的風,如宋朝詩人朱熹的詩“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英國地處西半球,報告春天消息的確實西風,英國詩人雪萊的“Ode to the Wind”正是對春的謳歌,“Ifwintercomes,can springbefarbehind?”
(三)詞匯空缺
由于生活習慣、文化習俗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語言之間必然會出現(xiàn)詞匯空缺現(xiàn)象。諺語作為一種極具民族文化色彩的語言形式,在闡明深刻哲理的同時,必須保持其精練見解的修辭特點。這樣必然會使諺語蘊涵大量語符之外的文化信息,反映在詞匯上,就會出現(xiàn)詞匯獨有的現(xiàn)象,即另一語言詞匯空缺。如反映漢民族宗教信仰的“閑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佛教),“物極必反”(道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儒教)。取自文學典故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等。而在西方學多國家,人們信奉基督教,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唯一的,至高無上的神,固有:Godin whereHewas(上帝無處不在)o 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中的Homer來自西方文學《荷馬史詩》。
(四)詞匯沖突
由于中英兩國諺語形成的環(huán)境和過程不同,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和心態(tài)各異,因而對同一事物就會有截然不同的認識,語言中常常出現(xiàn)互相矛盾的詞或概念。以動物在英漢諺語中的設(shè)喻為例,中國人愛貓,用“饞嘴貓”比喻人貪嘴,帶有親昵的成分。而在西方文化中,貓常和陰險、狡詐聯(lián)系在一起。龍在中國人眼中為神圣之物,以龍的傳人為驕傲,對孩子寄予希望,稱之“望子成龍”。而英美人是龍為兇惡的怪物,如英國長詩中的beast(怪物)即為dragon(龍)。
二、英漢諺語的翻譯策略
“翻譯是將一種語言文字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活動?!?朱樂紅,陳可培,2000)因此,翻譯的任務(wù)首先是準確地理解原語語詞背后隱含的思想、文化,然后選擇適合的詞語如實、恰當?shù)赜弥V語的形式表達出來。下面是筆者針對譚載喜所歸納的英漢詞匯對比的四個特征提出的幾種翻譯策略。
(一)套譯
有些英語諺語和漢語諺語在詞匯表達的內(nèi)容和意義不謀而合,具有相同的喻體、相同的喻義,即詞匯偶合的現(xiàn)象。在翻譯這些英語諺語時,就可直接套用相應(yīng)的漢語諺語,這樣既可以忠實的表達原句內(nèi)涵,又可以使譯文不失諺語的形式及特性。運用同義的漢語諺語來翻譯英語諺語“一方面可使譯文更加通順,另一方面更容易為譯文讀者理解和接受。”(馮慶華。1997)如: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熱打鐵。
Hewho ridesthetigeri8 afraidto discount,騎虎難下。
Learn t0 creep before you leap,先學爬,后學走。
No man can sel've two master8,一仆不能侍二主o
Afriendinneedisafriendindeed,患難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二)直譯
所謂直譯,就是在符合譯文語言規(guī)范的基礎(chǔ)上,在不引起錯誤聯(lián)想和誤解的情況下,保留英語語言的比喻、形象及民族特色。如果所要翻譯的諺語喻義清新、形象逼真。按其字面直譯其意,就能表達原文的喻義,則可直譯。這樣既能較完整地保存原語的表達形式和原語的神韻,又可以豐富我們自己的語言文化。如:All roadsleadt0Rome的漢譯:“條條大路通羅馬”早已成為我們漢民族語言的一部分。對于When the eats
away,themicewill play的漢譯,有人譯為:“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雖然表達出原語的喻義,但抹殺了原語的喻體。不利于我們吸收外來的文化。因此筆者認為,譯為:“貓兒不在,鼠兒作亂”較好,既表達了喻義,又點出原語的音韻美(壓韻)。還有其它可直譯的如:
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8 king,盲人國里,獨眼稱王。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
Hopeforthe best,butpreparefortheworst,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
(三)意譯
有些詞匯上并存的英漢諺語,即用不同的喻體表達相同的喻義,由于帶有各自語言國家特有的地理環(huán)境、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直譯后,譯文讀者難以理解,雖然加腳注或說明可能表達喻義,但失去了諺語的語言簡練的特點。采取意譯,則“可以避免在某些情況下因直譯而引起的拖泥帶水、隔靴搔癢“甚至以詞害意,造成誤解等弊病?!?曾自立,1983)諺語的翻譯,從本質(zhì)來說是語詞背后的總體意象的轉(zhuǎn)換,翻譯過程中意象的轉(zhuǎn)換既要考慮讀者的接受能力,也要考慮翻譯對譯文的文化影響問題?!爱斣诜g中出現(xiàn)文化意義和風格的沖突時,意義的翻譯應(yīng)處于主導(dǎo)地位?!?Njda,2001)如:Every-man has a rod_m his sleeve,應(yīng)譯為“人人都有糊涂時”。而如直譯為“每人袖筒里都有一個傻子”,則讀者難以理解其語詞隱含的意義。再如英國人地處島嶼,西臨大西洋,航海業(yè)發(fā)達,有許多與水有關(guān)的諺語;中國長期以來是個農(nóng)業(yè)為主的國家。漢語諺語有很大一部分與土地有關(guān)。因此,當英語諺語中的“Spend money like water,”被意譯成“揮金如土”就很容易被中國讀者理解并接受了。其它適宜意譯的如:
Care killed the cat,憂慮傷身。
WhenGreekmeetGreek,then comesthetug 0fwKr,兩雄相爭,其斗必烈。
Betterbethehead 0fadogthanthetail ofalion,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There i8 n0 smoke without fire,無風不起浪。
Theleopardcanneverchangeitsspots,江山易該秉性難移。
(四)直譯與意譯相結(jié)合
有些諺語具有濃厚的民族、地方特色,直譯雖然可以保持其特色,但譯文讀者不一定理解其意;意譯可使人明白,卻失去原語的形象比喻和民族地方特色。這種諺語最好的翻譯辦法是直譯與意譯結(jié)合,點出語詞后面的隱含意義,使原文形象生動,體現(xiàn)原文的風格和韻味,并且,使讀者能接觸到異域文化。如:
AB poor aB Job,窮如約伯,一貧如洗。
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荷馬也有瞌睡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好狗應(yīng)得好骨頭,有功者受獎。
To help a lane dog over a stile,幫助一直跛腿的狗跳躍籬笆,幫人度過難關(guān)。
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處于魔鬼和深海之間,腹背受敵,進退兩難。
三、結(jié)語
英漢諺語是英漢兩個民族語言文化寶庫中的可貴財富,而英漢諺語中反映各自豐富內(nèi)涵的文化詞匯特征體現(xiàn)了良種關(guān)于眼見的共性和個性。正是這中共性和個性,決定了英漢諺語翻譯策略的多樣性。本文針對莢漢諺語在詞匯對比層面上的表達特性提出了套譯、直譯、意譯和直譯意譯結(jié)合的翻譯手法,以期能夠較為準確傳神地翻譯諺語。同時又不失其風格特點。要想提高英漢諺語的翻譯水平,進而提高在東西方語言文化交流中應(yīng)對自如的能力,就需要我們長期不斷地學習、思考和積累。
參考文獻:
[1]Nida,E.A.LanguageandCulture-Context in Txanslatlng[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2]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時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3]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4]金惠康.跨文化交際翻譯[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7.
[5]陸固強.現(xiàn)代英語詞匯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
[6]束定芳.語言·文化·外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7]譚載喜.翻譯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8]王寧.全球化時代的文化研究和翻譯研究[J]中國翻譯2000,(1).
[9]曾自立.英語諺語概說[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3.
[10]朱樂紅.陳可培.英漢諺語文化差異與翻譯策略[J].外語教學,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