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學習來汲取知識,掌握讀書的方法,培養(yǎng)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那么教學過程也就是學生主體性推陳出新、靈活主動獲得知識的過程。多媒體手段在語文教學中如果運用不當或使用死板,只能是一種呆板的概念化的教學模式,完全失去了師生雙邊活動的及時性、交互性特點,根本無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的參與意識。這種不足的存在,使語文多媒體課堂少了語文課固有的生動、風趣與靈活,少了教師的激情與風采,少了學生的朝氣與活躍,給人一種“死板”的感覺,也影響了語文課的教學效率。要充分、合理和科學地利用多媒體為語文教學服務,發(fā)揮其最佳效益,語文教師就必須使思想觀念得到更新,必須從語文多媒體課堂的教學原則上加以恩變,讓語文多媒體教學科學化。
一、堅持學生主體性原則
堅持學生主體性原則,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對待學生的基本態(tài)度。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確保教學質量的核心,錢夢龍先生說過:“學生的學習過程雖然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但無論這個過程如何特殊,學生始終是認識的主體,他們的認識活動只能通過他們自己的實踐和感知,在他們的頭腦里進行,旁人是無法代勞也不必代勞的。”教師要認識到所有的學生都是有價值的人,在多媒體應用中就要給學生施加積極的影響,使學生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tài),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因此學生的個體活動構成了整個教學基礎和前提,學生主體性的存在是教學活動得以存在和發(fā)展的內在因素。而教師的作用就是激發(fā)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從而使這種積極性具有強烈的個性主體化特點。那么,怎樣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幫助和促使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呢?學習是學生的個體行為,教師教學的過程不是把制作好的課件內容按照教師的意愿“演示”給學生,而重要的是教師要喚醒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產生自我的內部需求。學生主體性的進一步體現(xiàn),我們認為首要的前提是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氣氛,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激發(fā)主動探究的需求,積極地進行探索。
二、堅持師生合作性的原則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就其本質而言,是師生合作的關系,教學過程也就意味著師生之間確立一種對話和交流的關系。這種對話和交流是雙向的、互動的,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教學過程也是一種共同參與以至共同創(chuàng)造的過程,所以學生絕對不是消極被動的。由此,我們在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中,就應考慮教學內容中存在著的多重對話關系:如學生與作者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教師與作者的對話,堅持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活動,給學生以最大的自由空間和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機會。教師要在師生互動過程中積極地調整彼此特別是自己的行為,從而有意識地營造與建構積極、適宜的師生互動的情境,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我們多媒體制作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設置高質量的問題,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言語活動吸引到問題情境之中,學生在問題情境之中主動參與,不知不覺中萌發(fā)了參與意識,培養(yǎng)了參與精神,形成了參與能力,從而對問題的解決產生著積極的效應。
三、堅持師生活動為主,多媒體為輔的原則
多媒體憑借其強大的功能,實現(xiàn)了許多原來在語文課堂上難于達到的效果。然而,它并不是語文的全部,并不能完全替代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的方法與手段。它應該是我們語文教學中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而借助的一個橋梁、一個中介,是為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服務的,主要起輔助作用。
因此,我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在多媒體使用的問題上首先必須把握好一個運用的度,必須堅持師生活動為主,多媒體為輔的原則,用得“準、巧、活”。而不讓人感到教師這節(jié)課就是為了應用多媒體。教師應適度地利用多媒體,有效地啟發(fā)、誘導學生進行閱讀和理解,或者進行分析與評價。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只能以學生為主,千萬不能依賴多媒體課件,它只能起輔助作用。在學生自主學習之前,教師先要通過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訓練能力目標。指示獲取有效信息的途徑。學生進入自主學習階段,教師應隨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及時啟發(f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教師必須有科學性的問題導引,高度精煉的語言啟發(fā),電腦屏幕的提示,黑板板書的配合。
《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程總目標”中也提出“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梢?,課程改革強調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倡導探究式學習。如果在多媒體應用中仍然是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那么就會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直接的惡果是學生喪失自主,泯滅學生的個性,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應該正確看待多媒體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和存在的誤區(qū),更應該考慮學生活動的自我要求和需要,激發(fā)學生主體的自我獲取的意識、自我創(chuàng)造的動機。堅持學生主體性原則,堅持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活動,給學生以最大的自由空間和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機會。在多媒體應用中給學生施加積極的影響,使學生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tài),構建以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創(chuàng)新為主線的多媒體教學模式,使語文課改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