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勝波
【摘要】人的道德心理發(fā)展除了社會及家庭教育、影響外,學校教育這一教育與受教育互動的特定而規(guī)范的重要園地,起著相當關鍵的作用。在小學道德教育中,教師的道德示范功能和學校的道德管理功能尤為重要。
【關鍵詞】無知心理;演繹;道德教育;盲區(qū)
道德是領先于社會公共準則、依靠社會公共準則來約束人們相互之間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道德是由社會輿論和人的內心信念所維系的。在現(xiàn)代社會,道德作為一種理性行為,在社會生活中其作用尤為明顯,更為重要。它是規(guī)范和調節(jié)人們之間公共的相互關系、以及個體發(fā)展的基本保證。人的道德心理發(fā)展除了社會及家庭教育、影響外,學校教育這一教育與受教育互動的特定而規(guī)范的重要園地,起著相當關鍵的作用。在小學道德教育中,教師的道德示范功能和學校的道德管理功能尤為重要。管理功能是一種強行制約,而示范功能的潛移默化和榜樣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就有了“為人師表”“身教重于言教”等真諦。由此可見,學生道德行為的心理發(fā)展與教師的道德心理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
1學生中負道德行為的心理表象由于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和市場經濟的沖擊,社會上一些負道德行為從不同角度、層面滲入校園,學生中道德失范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心理學家就我國現(xiàn)階段學生道德失范現(xiàn)象分為以下幾種。
無知心理:這一群體‘不知道哪些屬于道德范疇。其表象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會呈現(xiàn)逐步遞減趨勢。還有從眾心理、僥幸心理、反叛心理(包含:逆反心理)。
以上四種影響學生道德失范的心理表象并非學生自身固有的,而是后天的社會、家庭、學校教育的負面影響造成的。道德作為人的基本理性,并非與生俱來,而需要貫穿人的一生,從幼年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不斷規(guī)范人的道德修養(yǎng)和行為。
2學生“無知心理”演繹與教師道德教育的“盲區(qū)”我國是一個注重道德教育傳統(tǒng)的國家,每個小學生都能講出類似“孔融讓梨”的動人故事。但由于分數(shù)決定一切的緣故,使得道德教育尚存在許多“盲區(qū)”,道德知識傳授不足是道德滑坡的因素之一。小的表現(xiàn)為獨生子女、同學問不懂得謙讓,大到同學問因競爭的需要往往使得道德尷尬地退居二線。學生道德的無知心理,不僅說明了學生在小學乃至幼年道德教育的缺欠,同時也說明了小學道德教育的艱巨。學生道德教育“盲區(qū)”的存在,不僅反映了學生成績獨擋一面的普遍現(xiàn)象,同時也不乏個別教師自身道德心理素質問題。比如:在學生的考試中時有發(fā)生的作弊問題,小學生們大都不以為然,認為很正常:如考場上抄別人的,或將自己試卷讓他人看都是一種互助。據(jù)了解這種思想來源于個別教師的引導和暗示,有學生就公開說:“我們小學老師在我們考試時,把學習好的和學習差的搭配編座位,這樣考試時就可以互相幫助了?!币菲涓矗斎豢梢哉f是分數(shù)第一、應試教育所致。但這種做法從道義上講是一種損人利己、遺害非淺的不道德行為。中、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尤其是小學生,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其發(fā)展成長影響巨大,學生把考場作弊認為是互相幫助,那么考試還有什么意義?這樣的考試無法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真實情況,而只是一種興師動眾的走過場而已。從學生來說模糊了作弊的是與非,反而認為作假也無防,只要能達到我(及格或拿高分)的目的就行,這就為一些不擇手段達到私欲的不道德心理養(yǎng)成埋下了隱患。如例案:時值復課階段,某學科參與本年級考試試卷出題的一教師由于在復課時對學生采取“壓題”重點復習。試后年級成績顯示:這位教師所教授班級成績遠遠高于本年級其他班級本學科成績,在學生的互動空前快捷、實惠更加明確的今天,這種教學成果如何面對學生與日深刻的質疑,更甚者是在評卷上的感情側重、合分時的有意偏差等。由于一些教師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缺陷,一味追求“名利、榮譽”,在個人業(yè)績積累過程出現(xiàn)了道德標準模糊,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使學生道德心理的養(yǎng)成被扭曲。
由此可見教師一個小小的失誤,或許只為自己班級或本學科成績可能提高的心理,而在學生中產生不可低估的負道德作用,有可能影響這些學生的一生,給社會造成長久危害或負面影響。道德教育“盲區(qū)”的存在,使學生在成長各階段的道德教育面臨著許多新課題,對我們每位教育管理者和教師們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為人師者首先必須具備較高的道德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