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振
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共產主義道德觀念,明確的行為準則,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為習慣,這是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的,為達此目的,就要求在教學中努力讓學生學會全面正確的看待問題,增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下面我談一談思想品德教學實踐中的一點嘗試。
巧設思考問題,激發(fā)辨析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想辦法讓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教學思想品德課的前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巧設問題這一方法,集中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愉快情緒,從而增強積極參與的意識。對每一課問題的設計和提出,我總是抓住學生思想中的熱點問題,結合教材質疑、設問,著意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在辨析中活躍學生的思想,誘發(fā)他們對所辨問題的興趣。如:在教《勞動不分貴賤》時,針對學生中大部分勞動觀念不強,尤其對勞動社會分工理解不深的思想實際,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一) 同學們比一比,誰父母的工作對社會貢獻大?(二) 大家講一講誰父母的工作高貴?因為父母干什么是每個同學非常重視的問題,甚至平時把父母工作單位好當做在同學中炫耀的“資本”,所以,現(xiàn)在讓他們自己來評價父母工作的貴賤,一下子引起了他們極大的情趣,熱烈發(fā)表評議,爭得面紅耳赤。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同學們想說、愿說,充分體現(xiàn)了他們急于表現(xiàn),積極參與的心理。
通過激烈的爭論和老師的引導,同學們不僅對父母所從事的工作進一步加深了了解,而且認識了父母所從事的工作對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從而懂得了:社會主義建設離不開各行各業(yè),每一行業(yè)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每個人的勞動只有分工不同,絕無高低貴賤之分。不論在什么崗位,只要愛崗敬業(yè),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積極發(fā)揮作用,都會受到人們的尊敬。相反,即便占據優(yōu)越的崗位,不能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人們也不會尊重他。辨析過程中,同學們激發(fā)出了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調動起了內在積極因素,為下一步的明理識道打出了良好的基礎。
引導學文明理,培養(yǎng)學生的辨析能力
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辨析,在思想交流中獲得了正確的認識,從而明白了道理,而明白道理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辨析能力。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安排,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既生動活潑,又豐富深刻,不僅有利于指導日常行為的準則和生活常識,也蘊含了馬列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和人生哲理,而這些教育內容又都是通過一篇篇課文來體現(xiàn)的,所以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有一個學文明理的任務,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這些思想觀點、理論知識、道德常識,為參與辨析提供可靠的依據,為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了這樣的方法:第一步,要求學生讀懂課文,理解內容,初步明理,第二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辨析,挖掘教材深刻含義。這樣,學生不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了為什么,從而培養(yǎng)其明理辨析的能力。
聯(lián)系實際辨析,促進學生的養(yǎng)成性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明理的目的是為了導行,而導行是思想品德課的落腳點。要完成這一任務,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做到知行結合,運用學習掌握的知識、觀點、準則去分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對照檢查自己的言行,從而達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由此,在教學中,我把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思想實際緊密結合,針對學生中存在的不正確想法,不良傾向和錯誤行為,設計出辨析題,使其在分析判斷中受到啟發(fā),明辨是非,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辨析能力。如學習《真正的友誼》一課,針對學生中存在的“朋友義氣”的不正確行為,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好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忍讓,吃喝不分,為朋友兩肋插刀?!闭埻瑢W們判斷對錯,并說出理由。首先同學們用書中了解的馬克思、恩格斯之間偉大友誼的故事,指出這種想法和做法是錯誤的,然后同學們又用平時看到、聽到的身邊發(fā)生的真實事例,說明這種做法的危害性:誤人誤己,導致犯罪。最后大家一致認為,真正的朋友,應該把友誼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之上,朋友間要互相信任,友誼幫助,實現(xiàn)共同進步。
總之,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在堅持把培養(yǎng)學生的辨析能力作為需要,努力達到的教學目的,使學生用所學所知來指導自身社會實踐,規(guī)范做事行為,在接受教育和踐行中,全面提高綜合素養(yǎng),為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應用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