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穎
語文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學習方式,體現(xiàn)聽、說、讀、寫能力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協(xié)調發(fā)展和語文素養(yǎng)整體提高的自主學習過程。而個性差異是任何一個班集體中都不可避免的問題。面對有差異的學生,教師必須實施有差異的教學,根據(jù)學生的智力、能力和成績確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因材施教”。
一、設置階梯式目標,讓每個孩子都能“吃好”
古人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梢?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建立具體適當?shù)膶W習目標,可以使他們主動、熱情地去“跳著摘果子”。因此在設置教學目標時要注意:
1.必須符合教學目標制定的一般原則。觀念清晰,根據(jù)字詞、結構、內容、朗讀等不同方面確定不同的能級水平。
2.目標要體現(xiàn)階梯式,分層、遞進。學生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是動態(tài)的,第一層次的目標是全體同學都必須完成的,第二、第三層次的目標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有選擇地完成。
3.各級目標間的遞進要平緩,級間目標難易跨度不宜過大,但目標要求的區(qū)別性要清晰。
4.“給予”與 “選擇”的統(tǒng)一。即教學目標的確定不僅是教師給予的,還應是學生選擇的,是兩者的統(tǒng)一。這也要求教師不要公開把學生分為截然不同的等級,以更有利于學生靈活地選擇教學目標。
5.“多摘果子”。各類學生在完成自己“伸手就能摘到的果子”后,激勵他們“跳一跳爭取多摘幾顆果子”。這可以在課前將課時目標印發(fā)給每位學生,使學生明確目標的分層情況,增強達標意識和選擇意識;也可以在課堂上根據(jù)反饋信息,了解學生的達標情況,運用鼓勵性語言進行導向。
二、構建板塊式結構,讓每個孩子都得到發(fā)展
根據(jù)學生差異采用“合——分——合”的板塊式教學模式比較有效。
(一)合。即教學起始階段集體學習,營造群體心理氣氛,為后續(xù)的分組學習做準備。一般包括:1.引入性教學,即復習舊知,導入新一堂課的學習內容。2.總起性教學,即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理出學習主線的過程。3.示范性教學,即對即將進行的分組學習進行示范,以達到思路上的銜接。
(二)分。在這一板塊上要學習新知識和教材主體。這階段可根據(jù)教材特點、具體教學的需要以及教師的教學控制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
1.“兩股軌道”學習。即高層次的學生憑借教師提供出的學習要求進行自學,中下層學生由教師領學。教師的領學過程實際上把自學要求中的問題具體化,降低難度,引導學生小步慢走,掌握有關知識技能,逐步培養(yǎng)中低層學生的自學能力。這種方法適用于以下情況:(1)教材難度不大,教材各部分結構類似,思路明顯。(2)具體學習準備充分,有先前的學法示范和指導。(3)學習要求具體的教學內容。
2.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法應用廣泛,操作時應注意:(1)座位編排。編排形式可有“馬蹄組合式”、“圓桌會議式”等,編排對象應注意好、中、差各層次搭配。合理分組是差異分層教學的首要問題。分組前首先要將全班分層,我們將全班分為快、慢(或詳略)兩個指導層,即根據(jù)學生的智力狀況、學習速度和接受能力分成A、B(B-、B+)、C三類,其中A、B-為慢速指導層,B+、C為快速指導層,每個指導層的座位排列要相對集中。然后,再根據(jù)同組異質、互助共進的原則,在每一指導層中適當搭配,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由同層中一優(yōu)、二中、一差四人組成。學生在這種小組中討論交流,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可通過介紹自己的思維方法,提高表達能力,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并通過概括組員的發(fā)言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中等的學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啟發(fā),從而掌握正確的方法,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較差的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同時還可得到他人的幫助,有利于他們在教師點撥或講解時聽懂、理解和掌握。(2)角色置換。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要確立 “小組主人”意識,采取“組長輪換制”,讓每個人都要學會組織、管理、決策,取長補短,通力合作,其關鍵要做好兩條:一要做好對小組長的指導和培養(yǎng)工作。二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常規(guī)培養(yǎng)和訓練,要著重訓練學生如何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自學、討論、自查、訂正、檢測、互批、矯正等。同時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善于思考的習慣。(3)多向評價。一般的評價方法是本位評價,即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以“我認為……”這種方式去評價別人,這種評價方法較易凸顯學生的主體意識;也可以采取換位評價,即站在他人的角度,以“假如我是你,我……”去評價別人。這種方法較易凸顯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合。分組學習后“合”的主要功能是:1.反饋。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2.提高。即針對學習要求中高要求的思考題,教師給予適當?shù)闹v評點撥。3.回授。對于反饋出的共性問題,組織補救教學。4.整合。教師通過講評小結,揭示重點、難點,梳理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問答偏多,應注意:1.示范性問答。提問對象是高層學生,而其目的卻是指向低層學生的。2.模仿性問答。提問對象主要是中低層學生,其目的是要求他們復述、再現(xiàn)教師講解或高層學生回答的有關內容,強化記憶。3.激發(fā)性問答。對于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可以先請中低層學生回答,利用回答中出現(xiàn)的問題來刺激高層學生的反應。
三、提供超市型練習,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扎實訓練
由于個別差異,布置相同的練習會出現(xiàn)先進生“食而無味”,后進生“消化不良”的現(xiàn)象,因此設計 “作業(yè)超市”,讓學生自己選擇,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水平選擇,這樣能給學生一種心理暗示:“這是我自己選擇的,我一定要做好。”有了決心,作業(yè)質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例如,教學完 《三袋麥子》后,可設計這樣一些作業(yè):A.認真練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B.制作頭飾,復述童話 《三袋麥子》。C.摘抄課文中你認為描寫小豬、小牛、小猴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特別傳神的語句,并談一談好在哪里。D.快過年了,土地爺爺又帶著禮物上路了,這些小動物又會怎么處理麥子呢?續(xù)寫童話《三袋麥子新傳》。學生自主選擇,但又要引導中差學生向上遞進。
四、善用激勵性評價,讓每個孩子都有創(chuàng)新的熱情
評價具有導向、激勵的功能。在教學活動中,不管是問答評價還是作業(yè)評分都應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以不同起點為標準的相應評價,要看到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金礦脈”,讓每個孩子都嘗到努力后的喜悅,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他們的成功感,從而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讓評價成為推動學生不斷進取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