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平
語言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這是大語文教學觀的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而語文教學生活化就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標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接受到真情實感的、能動的、有活力的知識,并使人格得到真正的陶冶。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呢?筆者談幾點教學體會:
一、創(chuàng)設情境,使語文教學內容生活化
在語文與生活的處理上,要以學生為主體,抓住課文與生活的接觸點,讓學生在對生活的理解中實現對課文的理解、體會與升華。
1.設置情景,激發(fā)興趣。如課文《初冬》的安排與季節(jié)接近,教學時,我們可以把它置于初冬時節(jié),讓學生在感受天氣慢慢變冷的過程中誦讀課文,使文本與生活真切地聯系一起,使學生、生活與文本零距離對話,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興趣,自覺地在生活中理解文本,并超越文本,用文本表現生活,根據自己的觀察和體會寫一篇描寫冬天的小練筆習作,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地結合。
2.抓住疑點,巧設辯論。如學習《可貴的沉默》一文時,可把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展開辯論,“孩子的沉默是不是非常可貴的?”讓他們各自充分表達自己的論點,用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和充分的論據、論理反駁對方,在學生辯論的層層深入、激烈進行中進一步弄懂文章的寓意,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做人。
3.啟發(fā)想象,擴展空間。如《小露珠》一課的結尾可設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員,你肯定也舍不得。那么當小露珠即將離開的時候,你會怎樣向她告別呢?”有的學生說:“多么可愛的小露珠呀,你像鉆石那么閃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圓潤,我怎么愿意讓你離開呢!”有的學生說:“小露珠呀,小露珠,你用自己的身體滋潤花草樹木,讓大地萬物顯得更加生機勃勃,請你不要離開我們。”有的說:“美麗可愛的小露珠呀!小動物們喜歡你,花草樹木喜歡你,你怎么忍心離開呢?”……這無疑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迸發(fā)出的創(chuàng)造火花,是學生的生活經驗給語文課堂增添了無窮的活力。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參與熱情,又提高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二、精心設計,使語文教學形式生活化
學習是學生的主體活動,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參與者、支持者。在課堂中教師也應該用生活化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反映生活的語言與語文。
1.盡情表現,再現生活。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數是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時,我們可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如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將抽象的文字變換成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文本內容,真切地體會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感受到學語文的樂趣。如教學《將相和》一課時,可讓學生表演“負荊請罪”一段,揣摩體會廉頗和藺相如的表情、語言、動作、心理,并把廉頗和藺相如這兩個人物的特點表演出來。創(chuàng)設這種生活化的表演情境,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啟動了學生真摯的情懷。
2.描繪情境,體驗生活。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蓖瑯?對課文的感情也是如此。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如《畫楊桃》一文告訴我們,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所不同。教學時,可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對同一事物進行觀察,然后根據自己親眼看到的事物形狀進行描繪,并寫下自己的感受。這樣,不需教師多費口舌,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會不言而喻。
3.賞讀課文,感悟生活。語文教材是美的載體,它憑借語言文字透露出物美、景美、人更美,由此巧妙運用,欣賞富有韻味的語句、段落,能喚起人們的美感,對事物的認識有質的飛躍。教學《荷花》一文,可先讓學生在自讀課文時,找出重點句,反復朗讀,尋找感覺,體驗“一大幅活的畫”的美感。然后進行配樂朗讀,讓學生頭腦中浮現畫面,想象當時的情景,理解美的語言、美的意境,學生學得入情入境,與作者感同身受。
4.激情演講,表現生活。演講是語言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演講的最大功能是深入人心,最能激發(fā)學生的真實情感。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可讓學生反復讀自己喜歡的段落,闡明喜歡的理由以及對文章的看法,然后進行演講比賽。由于學生選擇的角度不同,理解的層次不同,認識事物的能力和方法也不同,所以學生演講的內容也不同。有人為人口膨脹發(fā)出嘆息,有人闡發(fā)對破壞環(huán)境的憤怒,也有人對美好地球充滿向往……通過演講,學生互相啟發(fā),加深了理解,也拓寬了視野。
5.環(huán)境動手描繪,美化生活。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詩文畫面優(yōu)美,意境深遠。我們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動手畫一畫,讓優(yōu)美的文字傾注柔和的線條、絢麗的色彩。此外還有歌唱、朗誦、畫流程圖、小記者在行動、小老師登場等活動,只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課文的內容,“解放眼睛”讓學生觀察,“解放嘴巴”讓學生發(fā)言,“解放時間”讓學生自由,“解放空間”讓學生活動,開放課堂教學,讓語文教學生活化,就能產生求知欲望,促進學生思維,萌發(fā)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力和想象力。
三、拓展生活空間,走向生活
《學會生存》一書指出:“小學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jié),兒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里,兒童像一個脫離現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里,他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所以,達到真正理解還不是最終的目的,能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實踐是達到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我們應以課外實踐為憑借,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1.走進學校生活。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這個舞臺上發(fā)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來。例如:每天都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路上見聞。
2.走向社會生活?!墩n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睂W生由學校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的拓展過程可以由多種形式實現:教師悉心安排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活動,如學了寫景的課文后,可以讓學生做小導游,回去向家長、朋友介紹美景等。
3.走入家庭生活。 家庭是兒童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啟蒙老師。教師可以抓住每個學生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例如: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服裝的,則可以讓他設計一下服裝廣告;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水果的,則可以讓他寫一寫介紹有關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高昂,家長更是倍加贊許。
總之,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教學時,我們應以課堂為起點,讓教學貼近生活,鼓勵學生用生活的標準去判斷,用生活的底蘊去詮釋,用生活的經驗去解讀語文材料,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實現與文本的對話,并真正受到啟迪。這樣,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才能引導學生在一個廣闊的天地中,積極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