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子
六祖慧能
惠能(638—713年),一作慧能,唐代僧人。中國佛教禪宗六祖,禪宗“南宗”的創(chuàng)立人。俗姓盧,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幼隨父流放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
當年,六祖惠能因為聰明和智慧,從五祖弘忍那里繼承了衣缽(袈裟),卻遭到了以神秀為首的師兄弟們的妒忌,而遭追殺?;菽芤宦纺舷?翻山越嶺,歷盡艱辛,回到故鄉(xiāng)新興后隱姓埋名,一晃16年過去了。直到唐高宗上元三年,惠能聽說廣州光孝寺來了大法師印宗,遂來到這里。公元676年的一天夜晚,印宗法師正在講經(jīng),惠能悄悄地進去恭聽。忽然吹來一陣大風,懸掛在大殿的佛幡被吹得左右搖動,弟子們議論紛紛。有的說:“幡是無情物,是風在動?!庇械恼f:“明明是幡動,這哪里是風動?”一時間雙方各執(zhí)一詞?;菽茉谂赃吢犞?覺得雙方未能識自本心,便說:“不是風動,也非幡動,而是人的心在動。如果仁者的心不動,風也不動,幡也不動了?!痹谧娜艘宦?無不感到震驚。印宗法師見惠能語出不凡,便邀請他入室詳細詢問。惠能這才將珍藏了16年的袈裟和圣缽出示,印宗才知道,原來他就是人們追尋了16年之久的六祖。那天是正月初八。
到了正月十五,印宗法師在光孝寺大雄寶殿后面的一棵菩提樹下,給惠能削發(fā)受戒,在場的有當時國內(nèi)的十大高僧。后來人們將惠能的頭發(fā)埋地處,蓋一塔,名叫“瘞(瘞yì埋葬)發(fā)塔”。從此,惠能便成為佛教禪宗的六祖,即第六代的宗師。光孝寺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嶺南宰相
張九齡(678—740年),一名博物,字子壽,韶州始興(今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清化石頭塘村)人。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唐代有名的賢相、詩人。
張說是張九齡人生道路上的恩人,他在政壇上擊敗了政治對手姚崇后,就開始把矛頭轉向另一位對手即御史中丞宇文融。宇文融每次向唐明皇匯報工作時,張說就提反對意見,兩人因此逐漸變成了仇家。張九齡通過工作上的接觸,看出宇文融是個有仇必報的人,于是就提醒張說提防著點。張說不以為然,想當年自己跟姚崇斗的時候他宇文融還不知道在哪里呢。然而沒過多久,宇文融就找了個理由把張說打倒了,導致張說丟了相位不說,還遭到了牢獄之災。張九齡和張說的關系是舉朝皆知的,所以也跟著受了牽連。從這件事看出,張九齡不僅是良相,也很有識人之才,有著“一葉知秋”的敏銳嗅覺。
多年后,當吃了敗仗的安祿山被押送到京城長安,朝廷在商議如何將安祿山定罪時,張九齡一眼看出此人日后必反,力主馬上砍頭。唐明皇心軟,耳根也軟,被李林甫勸了幾句就放了安祿山。等到安史之亂爆發(fā),唐玄宗先丟了長安,后丟了楊貴妃,最后連王位也丟了,這時才想起張九齡的英明,不過為時已晚了。
責任編輯 張家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