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華
關鍵詞:冰山原則言意美學思想
摘要:海明威的美學思想和創(chuàng)作實踐,在一定程度上與東方藝術有著某種的相近和相似。這一點特別表現(xiàn)在海明威的“冰山原則”和中國古典美學中的某些審美原則上。本文圍繞海明威的“冰山原則”和中國古典美學中的“言意”關系,探討海明威的美學思想及發(fā)展軌跡。
19世紀以來,西方美學伴隨著理性的解體而呈現(xiàn)出繁紛狀態(tài)。這種意識的多元發(fā)展一方面是整一理念的衰落的標志,另一方面又蘊含著新的歷史、文化、美學等諸形態(tài)的萌芽,如同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紛爭一樣,表面的紛爭包孕著新的有序,透出無限的活力,預示、影響著新的文化內涵和美學內涵。這種紛爭是一種探索,就其方向而言,大致是背叛與尋找。這種尋找即是把目光投向其他美學文化形態(tài),尤其表現(xiàn)在向東方文化的靠攏上。
一
“冰山原則”是海明威文學美學思想的核心,也是海明威之所以成為海明威的地方。在西方文學史上,對英雄人格的贊頌從遠古就開始了,而“冰山原則”則是海明威的獨特貢獻。它可以作為20世紀西方文學的一個無意識形成的流派,也可以作為20世紀西方美學的一個中堅力量,尤其體現(xiàn)在審美意識方面,它與20世紀西方美學發(fā)展的總趨勢相呼應,成為20世紀西方審美意識在文學上的一個典型體現(xiàn)者,而這主要表現(xiàn)在海明威的“簡潔”的美學追求上。
傳統(tǒng)的英語句子冗長,形容詞多,修飾繁瑣。海明威以誰也不曾有過的勇氣把英語中的依附于文學的亂毛剪了個干凈,創(chuàng)立了獨特的語言風格,這種獨特主要是依據(jù)其省略而得以建立起來的。海明威的省略甚至完全刪除了形容詞,重點突出名詞和動詞,從而使事物原有的屬性和特征明顯地顯露出來。海明威對待省略的第二個態(tài)度是事實的省略。海明威強調,如果作家經歷過某種事實,而且這一事實已經融入作家的“經驗”之中,作家就可以將它省略掉,同時又讓讀者體味并強烈地感受到作家的省略,達到意會而不言傳。海明威很重視事實和“經驗”,他把事實和“經驗”分別對待,分為可以傳達的和可以略去的。海明威在談到《老人與海》的創(chuàng)作時說:“《老人與?!繁緛砜梢詫懗梢磺ы撃敲撮L,小說里有村莊中的每個人物,以及他們怎樣謀生,怎樣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等的一切過程。我試圖刪去沒有必要向讀者傳達的一切事情……我曾經看見過馬林魚伙伴,知道那些事情。所以我把它刪去了。在同一片水面上,我看見過五十多條巨頭鯨的鯨群,一次用魚叉叉住了幾乎有六十英尺長的一條鯨魚,但又被它逃走了。所以我把它刪去。我從漁村中知道的一切故事,都刪去了?!?/p>
海明威的“冰山原則”之中,除卻語言的和事實的省略外,還存在著視點的、背景的省略,比如《殺人者》的空白背景凸現(xiàn)出殺人者與被殺者之間的復雜關系;《乞力馬扎羅的雪》的今昔往復交替以及哈里與豹子的視點跳躍等,都給海明威的“冰山原則”帶來奇異的美學風貌。這種用省略凸現(xiàn)“八分之一”,是海明威最為著重的,也是創(chuàng)作上極力追求的,其論述與創(chuàng)作在海明威的美學思想中也就較為豐富。
中國傳統(tǒng)美學在“言意”的關系上,明顯地向“意”的方面傾斜,尤其是在中期美學即心靈美學之后更是如此。早期中國美學是十分重視他“言”作用的??鬃釉谥鲝垺稗o達”的同時,也主張“辭巧”,孔子指出:“情欲信,辭欲巧”,又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雖然孔子具體指的是辭令,并非現(xiàn)代意義上的文辭,但它直接影響到以后的文辭觀,而且在以后的中國美學發(fā)展中,文辭的重要性一直作為基礎存在著。劉勰也說:“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敝袊鴤鹘y(tǒng)美學以“約”的標準來要求文辭,《禮記·學記》說:“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藏,罕譬而喻?!边@里要求的是語言的精練暢達。司馬遷稱《離騷》:“其文約,其辭微?!薄拔募s”指的就是精確簡潔的語言。以后的藝術白描,就是用簡潔、精確的語言勾勒出傳神的藝術意境,而宋朝之后出現(xiàn)的諸多形式主義學派,也是對“辭巧”的美學的、文學的追求。
海明威的“省略”“簡約”和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辭巧”“文約”,是對語言的近乎相同的規(guī)定。這一規(guī)定在中國美學中,具有不言而喻的基礎性,是每個作家都必備的一個本領,因為必備也就不是最高的要求。而在海明威那里,它卻是作家的重要的著眼點,是作家努力追求的結果。海明威將其大量精力投入到藝術省略中。比如:“我們穿過森林,上了路,繞過一塊高地,只見前面油油的一大片平原,綿延起伏,路的盡頭是黑黝黝的山巒?!?/p>
與中國美學的“骨肉勻?!毕啾?,海明威的省略、簡潔的目的達到了,只是有些刻意,不像中國美學那樣揮灑自然。但從西方美學的角度來看,海明威的簡潔可以說是完美的。西方人講究片面的深刻和片面的完整,海明威的這一片面反撥,從表層意義和深層意義上都是一種完美和適度。
二
海明威的“冰山原則”與中國傳統(tǒng)美學“言意”關系的第一規(guī)定性的距離并不很大,距離較大的是它們的第二個層次的內涵。它指的是“八分之一”和“文約”以外達到的意義內涵,中國美學的“言”的目的在于“舍筏登岸”,在于達意。海明威強調“八分之一”的目的是為了顯示“八分之七”,兩者的意向基本上是一致的。海明威一方面非常重視字詞的斟酌,同時他又認為“創(chuàng)作的目的全在于向讀者傳達每一種感覺,視覺‘感情、‘地點和情緒”。“即借助有限的文字,傳達出更為深廣的意義內涵?!薄鞍朔种弧敝匾暤氖鞘挛锏耐庀?,“八分之七”重視的則是事物及人物的豐富的內在方面,這也是海明威“冰山原則”的含蓄性,
即通過“八分之一”的外相,體現(xiàn)出之下的感覺、知覺、情緒、情感等不盡的心靈。
海明威的“冰山原則”以一種無聲的形式,揭示了這一代復雜而又迷茫的心緒,而這種心緒是19世紀以前的歐美小說難以表現(xiàn)的,唯其“回避”,才能傳達世人的失落、時代的迷茫、世紀的落寞。
海明威以“八分之一”透露出“八分之七”的內涵,這是一種曲折的表達,是一種含蓄。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的“言意”也十分重視含蓄,所謂的“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藍田日暖,良玉生煙”。作品即如“春風不相識”、“巴山夜雨漲秋池”。中國傳統(tǒng)美學“言意”關系中也十分重視“意”的重要性,他們認為“言”作為一種途徑、一種工具,是達“意”的必然手段?!吧岱ぁ倍暗前丁保簧岱ぞ筒荒艿前?,不廢言就不能達意??鬃与m然重視辭巧,同時也重視“辭達”,認為“辭達而已矣”。在莊子那里,意義的重要性更加凸現(xiàn)出來,他認為言為粗而意為精,甚至把意提高到任何語言都不能傳達的地步。玄學主張立像以盡意。禪宗將“意”發(fā)展到極致,它排除了“言”和“象”,主張完全廢除文字,以心傳心,以意傳意,從而達到永恒。中國美學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保存意義的完整,語言既是一種傳達,也是一種對意義的限制,而限制的部分遠遠大于傳達的部分。這樣,中國美學中的“意”的界定,遠遠超出了海明威“八分之七”的內涵。
從意義方面來看,海明威“冰山原則”中的“八分之七”有兩個意向:一是二戰(zhàn)以后人們心靈的空虛和落寞,從更廣的角度講,即是西方意識身處低谷的標志,是理性衰落的標志。社會的動蕩給人們的心靈帶來了無盡的傷痛,意識的衰落給人們的是難以自拔的空虛,這些都蘊涵在“八分之七”之中;二是對以上空虛和落寞的反動,即在傳達的同時,海明威也在給人們一個解救的良方,這就是反空虛和反理性。反空虛是使人們走出低谷,反理性是使人們解脫已衰落了的理性的束縛,從而進入一個自由的意義空間,即含蓄之下的自由心靈的擴張,自由心靈也在這種程度上得以實現(xiàn),情感也能取代理性而占據(jù)人們的內心(《永別了,武器》、《白象似的群山》)?!氨皆瓌t”及其作品之所以風行世界,很大程度上是體現(xiàn)了20世紀西方的意識及發(fā)展方向。
在美學上,海明威對“八分之一”的基本態(tài)度是省略,而對待“八分之七”的態(tài)度則是省略、外放和象征。省略是一種回避,是盡量營造出一個虛空的藝術環(huán)境,使意念較常規(guī)更模糊。意義的對外觸角更多。內涵的空間更大。象征是借助于外界對應物,以物表物,以象表象,因其物象的多意和含糊而使意象體現(xiàn)出更多的含蓄?!镀蛄︸R扎羅的雪》是海明威最為得意的一篇作品,篇首的豹子就是一種含蓄和象征,豹子與哈里實為一體,哈里可以說是《太陽照樣升起》和《永別了。武器》中主人公的縮寫,是沒有了理想和意識的迷茫者,他所做的就是獵取野獸,獵取女人,他的打獵是彌補心靈的空虛,哈里沒有別的解脫辦法,他只能像豹子那樣維持其動物的本性需求。豹子為覓食而亡,哈里為獵取而亡。哈里身上有兩個層次,一是飄渺的目的,一是無途徑的迷茫,存在的虛無如同豹子一樣,這樣借助豹子體現(xiàn)出哈里的“八分之七”。外放即是將視點擴散開來。由一個主視點與幾個散視點結合,這很像象征。但沒有象征那么明確的意義對應,許多地方僅僅是把讀者的目光拉開,造成較大的藝術空間,使作品有較大的跨度,無形中形成心靈的無限回蕩,“八分之七”就在這無限的回蕩之中得以體現(xiàn),因而有的貌似象征之處卻是“外放”,這是海明威借以表達“八分之七”的手段,是視點的外移。如《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主人公們的對話:
“這酒甜絲絲的就像甘草?!惫媚镎f,一邊放下酒杯?!皹訕訓|西都是如此?!?/p>
“是的?!惫媚镎f,“樣樣東西都甜絲絲的像甘草。特別是一個人盼望了好久的那些東西,簡直就像艾酒一樣。”
“喔,別說了?!?/p>
“是你先說起來的,”姑娘說?!拔覄偛诺褂X得挺有趣。我剛才挺開心?!?/p>
“好吧,咱們就想法開開心吧。”
“行啊。我剛才就在想。我說這些山看上去像一群白象。這比喻難道不妙?”
“妙?!?/p>
“我還提出嘗嘗這種沒喝過的飲料。咱們不就做了這么點兒事嗎——看看風景,嘗嘗沒喝過的飲料?”
“我想是的。”
姑娘又眺望遠處的群山。
“這些山美極了,”她說?!翱瓷先ゲ⒉徽嫦褚蝗喊紫?。我剛才只是說,透過樹木看去,山表面的顏色是白的?!?/p>
這篇小說是表達海明威的“八分之七”的典范之作。小說中沒有明顯的象征,小說分為對話和外景兩部分,而景物是借助人物的對話表達出來的,是人物對話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人物的談話和視線的外移,主人公為了回避話題而有意識地轉移,這種外移意不在景物,而是側面地表達出女子復雜的心理,“白象似的群山”在這里沒有多少象征的意義,它意在外移和拉開之中以回蕩和起伏的方式表現(xiàn)主人公之間的微妙和難以直接言傳的心理。也就在這起伏和回蕩之中給讀者無窮的回味。海明威以省略,象征和外移勾勒出一個較大的藝術空間,從而使讀者在這個藝術空間中得其不盡之意,心靈得以擴張,自由心靈也就得以實現(xiàn)。
三
中國傳統(tǒng)美學對“意”的態(tài)度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意”是中國文化心理模式的一個部分,是氏族專制和禮樂文化的心理補充,是倫理心理的調節(jié),在這一意義上,“意”是心靈的擴張,是自由的追求手段;另一方面,“意”又是追求絕對的一種手段,是在“言”“意”“道”的升華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媒體,因而它更多的是一種超越。“冰山原則”因其表現(xiàn)20世紀美國青年的復雜而難言的迷茫心理而具有現(xiàn)實性,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的“意”因其哲學意味而具有超越性,它在更大程度上貼近于哲學和宗教,即“道”“樸”“佛祖西來意”,這種哲學、宗教的意義,比起海明威的“八分之七”的內涵更多,形式上的意義也更豐富。
海明威的“冰山原則”一方面增加了作品的含蓄程度,擴大自由心靈,另一方面又借助一種形式力量加大其擴張,這是理性的理智,即以一種理智的冷靜營造一個情緒化、心靈化的藝術世界??此泼艿臇|西,但在海明威那里得到了完美的結合。海明威一方面借助“冰山原則”反對理性,另一方面又借助傳統(tǒng)的理性形式運用“冰山原則”,因其冷靜,許多現(xiàn)實才被壓縮,因其不動聲色,“八分之七”才被活生生地展示出來。
中國美學強調意義的不可分離,即完整性,尤其強調意義的不可傳達,即含糊性。同樣的理性,因為內涵不同,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觀念也不盡相同。包括“言意”的中國美學是一個完全成熟的倫理理性表現(xiàn)系統(tǒng),相對中國歷史久遠的表現(xiàn)理論,西方的表現(xiàn)論尚處在萌芽狀態(tài)。海明威的“冰山原則”以理性反理性。強調內向性和自由內涵,表現(xiàn)出的是西方文化向東方的靠攏。未來的西方美學或許在海明威的“冰山原則”的基礎上走得更遠。一個心靈新秩序的表現(xiàn)美學或許在“八分之七”之上建立起來。
(責任編輯:水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