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巖
(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8)
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
張 巖
(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8)
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國際交流中的地位日益彰顯。在新形勢下,英語教學不僅是傳授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使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通過探究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定義和內(nèi)涵,分析了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教學方法與實踐。
跨文化交際意識;大學英語教學;非英語專業(yè)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西文化之間交流不斷加強,與此同時,由于文化特質(zhì)迥異所帶來的種種誤解與沖突也隨之而至。如何增強跨文化交際中的有效性,提高國人在國際交流中的交際能力,成為當下中國外語教學界的熱點問題。另一方面,隨著國際社會對具有良好跨文化交際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許多高校對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許多院校已經(jīng)把它列入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之一。
1)跨文化交際意識(Awaren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意識可以定義為英語學習者通過學習和培養(yǎng)所具有的在學習、理解、交際中,特別是在交際實踐中對語言上所表現(xiàn)出的文化差異現(xiàn)象的某種有目的自覺反映或是某種知曉的狀態(tài)。在長期的英語教學中,學生們跨文化意識是潛在的,他們的意識中有跨文化的需求,怎奈對所學語言的文化背景知之甚少,這種意識也就逐漸淡泊了,至使他們在英語學習中一知半解,對許多概念都是十分模糊不清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時,不失時機地傳授給他們“跨文化”知識理論,及時挖掘學生潛在的跨文化意識,使他們的這種需求得以滿足。
2)跨文化交際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指在跨文化語境中能產(chǎn)生有效跨文化交際結果的能力(Carley H.Dodd,1998,P4)。跨文化交際理論1992年由該領域研究的杰出學者Kim首次提出,他運用社會心理學、應用語言學和社會學等方法來分析研究影響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因素,因此形成了新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模式。交際學家Gudykunst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四個方面:認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為能力。國內(nèi)學者賈玉新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基本交際系統(tǒng)、情感系統(tǒng)、情節(jié)能力系統(tǒng)和交際方略。概括起來跨文化交際能力就是跨文化交際中有效地進行感情溝通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能力、在特定的語境中根據(jù)實際交際場景靈活機動地調(diào)節(jié)交際行為能力以及較高的語用策略能力。
3.1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是有效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早已認識到有效的英語教學遠遠超越了英語語言本身的界限,它必須將社會規(guī)范、語言環(huán)境、文化規(guī)則及語用規(guī)律等諸多因素與語言符號系統(tǒng)密切結合在一起,才能使英語學習者在實際語言應用中完成一個比較復雜的跨文化交際過程。學習語言與文化從根本上說就是一個相互促進、兩位一體的學習實踐進程,學習語言的過程也就是學習文化的過程。因此,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在英語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忽視該領域的研究,勢必導致英語教學費時低效,英語學習者在實踐中屢屢碰壁。事實上,在英語的實際應用中,我們隨時隨地都面臨著跨文化的挑戰(zhàn),這就必然要求現(xiàn)代英語教學把跨文化教學作為一項重要內(nèi)容。對跨文化交際的相關內(nèi)容作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并將其貫穿于英語日常教學的始終,使學生了解中英文化背景的差異,而且對文化差異日益敏感;同時,讓學生時時感受掌握語言與文化之間的密切關系,有效地避免他們在英語運用中由于文化沖突而產(chǎn)生交際障礙或失誤,最終確保英語教學實現(xiàn)高效,使學生既高分又高能。
3.2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為實現(xiàn)英語教學根本目標提供必要保障
英語教育的根本目標,簡單地說,應是培養(yǎng)學習者運用英語這一交際工具,與來自英語國家的人進行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功交際與交流。越來越多的人已經(jīng)認識到英語教學遠不止傳授給學生英語語言知識、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正在接受語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化教育這一事實。交際雙方文化背景不同,就容易造成交際障礙,因此了解異域的風土人情、文化習俗、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宗教禮儀、非語言交際等就成了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系統(tǒng)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
3.3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是現(xiàn)代英語教學的重要標志之一
文化認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已成為現(xiàn)代人才的重要標準,在當今的外語教學界,培養(yǎng)和強化外語學習者異域文化的認知能力,避免運用外語交際時產(chǎn)生障礙或沖突,已是時代發(fā)展的迫切需要,跨文化交際在現(xiàn)代英語教學中的地位日顯重要。如今,廣大教師和學生對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要求日趨強烈,在我國高校中已有一些外語院系開設了跨文化交際課程,在教育部新制定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教學大綱》之中也強調(diào)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交際外語教學的方法諸多,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shù)?、靈活多變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審視鑒賞的能力和有效的跨文化能力。
4.1注重中西文化的對比教育,激發(fā)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地球的村落化呼喚各村民間要有平等自由的交往意識。有人說,多學會一門語言就如同多了一雙看世界的眼睛。同理,多了解與理解一種文化,無疑是多了一個認識世界的維度,多了一層探索宇宙真諦的智慧。全球化高素質(zhì)公民應該具備多維智慧,增強文化感悟的自覺能力。有比較才會有鑒別,我們必須針對全體學生大力推進多元文化的對比教育,對世界上影響較大的主流文化進行相互對比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融合到教學與素質(zhì)教育中去。國外的有關實踐表明,通過文化對比的手段,可以有效地增強廣大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從而提高他們的跨文化意識與平等交流意識。
4.2轉變教學觀念,增強教師跨文化教學意識
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同時也是文化教學,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知識,還需備文化。通過英語教材逐步介紹中西方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多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的差異,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識.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語言輸入和輸出主要依靠英語教材、依靠英語課堂、依靠英語教師的傳授。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英語教師的英語文化修養(yǎng)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師要轉變觀念,把立足點放在培養(yǎng)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標上,提高自己語言素質(zhì)的同時提高文化素質(zhì),自己本身就要對西方的地理概貌、風土人情、交際禮儀等有一定的了解,在英語教學中要注意中西文化差異,并且要向學生解釋這些差異,既要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還要用英語文化模式來思維,使學生逐步形成社會文化意識或跨文化意識,而教師則應成為兩種不同文化間的中介者和解釋者。
4.3豐富第二課堂的活動內(nèi)容,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實踐能力
在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際頻繁,各種知識傳遞快速。教學如果只注重課堂講授,只重視學生如何在課堂上學習跨文化交際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第二課堂應成為第一課堂的延伸與擴展,應當作為教學工作與大學素質(zhì)教育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應與課外學習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有時候,第二課堂比第一課堂的效果更好。由于跨文化交際的技巧和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素質(zhì),它包含許許多多因素,除了語言能力、文化知識、跨文化交際的理論和實踐,還有一些適用于任何不同的文化之間交際的習慣和技巧,因此光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必須有計劃地組織安排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不同類型的跨文化交際活動,創(chuàng)造和利用盡可能多的機會,廣開渠道,讓學生投身于跨文化交際的實際中,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觸、交往、觀察和體驗文化差異,提高文化的敏感性,學習和運用跨文化交際的技巧,增強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充分重視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增進學生對外國特別是英美國家文化的了解將極大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水平,激活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我國高水平人才的培養(yǎng)。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自己所教的每一堂課中,都無不包含著跨文化內(nèi)容,應在備課時精心準備,除教授正常的字、詞、句外,著意發(fā)掘每節(jié)課內(nèi)容中的文化差異,對此應著重介紹,滲透于自己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巧妙而又不失趣味地培養(yǎng)學生對這種文化差異的敏感性,使他們從中受到啟發(fā)。
[1] Hymes 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Pride J B,Holmes J (eds).Sociallinguistics.Hamondsworth:Penguin,1972.
[2] Davis Linnel.l Doing Cultur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tion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 Kim Y Y.Becoming Intercultural 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M].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 Inc.,2001.
[4] 高一虹.語言文化差異的認識與超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5] 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6] 吳望新.跨文化交際與大學英語教學[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1).
[7] 潘文晉.跨文化交際與大學英語教學[J].科教文匯,2008(17).
TheCultivationofAwarenes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inCollegeEnglishTeaching
Zhang 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Jilin Agriculture University,Changchun,130118,Jilin,China)
With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international exchange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has been playing a critical role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In the new situation,to train students the capabiliti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o impart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in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and content of the awaren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nalysi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the awaren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nd puts forward 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e of how to cultivate the awaren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waren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ollege English teaching;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
2009-09-16;
2009-09-27
張巖(1980-),女,吉林撫余人,碩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
G807.4
A
1672-1365(2009)06-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