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品漢
一、為害癥狀及特點
1為害癥狀蛞蝓俗稱鼻涕蟲、無殼蜒蚰螺、牛鼻子蟲、黏黏蟲,種類有野蛞蝓、高突足裂蛞蝓、黃蛞蝓等,以野蛞蝓發(fā)生普遍和為害嚴重。主要寄主有豆科、十字花科、茄科蔬菜和落葵、菠菜、生菜及棉花、煙草、雜草等,常將蔬菜葉片取食成孔洞或缺刻,蔬菜整個生長期均可受害,尤以幼苗、嫩葉受害較重。蛞蝓分泌物污染果實,因其食量較大,1個晚上可將整株蔬菜小苗吃光,爬過時在植株葉片上留下光亮的透明黏液線條痕跡。
2為害特點以成體或幼體在作物根部濕土下越冬,次年5~8月在田間大量活動為害,夏秋季氣溫升高后活動減弱,秋冬季氣候涼爽時再次活動為害。蛞蝓耐饑力很強,在食物缺乏或不良環(huán)境下能不食不動;當溫度升到25℃以上時,遷移到土縫或潮濕土塊下停止活動;當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或高于40%時,生長會受到抑制或死亡。因蛞蝓體表分泌的黏液能抵御藥物進入,常規(guī)殺蟲劑對其無防治作用。
二、無公害防治
1栽培措施防治清潔田園,鏟除田邊、地頭、溝邊等處的雜草及垃圾,并撒些生石灰粉,將鏟除的雜草及時漚肥,可以減少蛞蝓的滋生。通過及時中耕、排干積水、耕翻、曬地等田間管理措施,改善菜田生態(tài)環(huán)境,降低土壤濕度,造成不利于蛞蝓棲息、產(chǎn)卵和生存的環(huán)境條件。采取地膜覆蓋栽培,不僅有利于蔬菜生長,還可避免或減少蛞蝓爬到地面上為害。蔬菜收獲后澆水殺滅蟲體。
2誘捕一是堆草誘捕。在保護地內(nèi)栽苗前,可堆入新鮮的雜草、菜葉等在田間誘集,天亮前集中捕捉,將其投入放有食鹽或生石灰的盆內(nèi),使其死亡,可連續(xù)捕捉數(shù)天。二是人工捕殺。在植株生長期間,一旦發(fā)現(xiàn)害蟲,可利用其在澆水后、雨后、晚間、陰天爬出取食活動的習性,人工用鐵絲串捉。
3藥劑防治
①毒餌誘殺。用麥麩拌敵百蟲等,撒在蛞蝓經(jīng)?;顒拥牡胤竭M行誘殺。
②噴灑藥液??蛇x用70%殺螺胺(百螺殺、貝螺殺)可濕性粉劑,每畝用藥劑30~35克,加水30千克噴霧或拌細沙15千克撒施;或用8%滅蝸靈800~1000倍液等噴灑;或用1%食鹽水或硫酸銅1000倍液,在下午4時以后噴灑植株;還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每5~7天噴1次,連噴3~5次。蛞蝓大發(fā)生期清晨未潛入土時,可用氨水100倍液或硫酸銅800~1000倍液噴灑防治。
③施用顆粒劑。蔬菜出苗或移栽后,一般在蛞蝓發(fā)生初期至始盛期,每畝用6%四聚乙醛(密達)顆粒劑500~750克,10%多聚乙醛顆粒劑750~1000克、5%梅塔顆粒劑500~750克,或3%滅旱螺顆粒劑750~1000克,拌細干土15~20千克,于傍晚均勻撒在植株的行間壟上(特別注意植株周圍),也可采取條施或點施,藥點間距以40~45厘米為宜。施用顆粒劑最好在氣溫15~35℃,菜田澆灌后和小雨后的潮濕條件下進行,因大雨沖刷會降低防治效果。施藥后不要在田間行走,避免將顆粒劑踩人土中。此類藥劑不宜和化肥、其他農(nóng)藥混用。對蛞蝓為害嚴重的地塊,第一次用藥后隔12天再施藥1次,才能有效控制其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