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林
【摘 要】網絡教研模式的開放性、互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能及時有效地促進教研觀念的不斷更新,促進校本教研的發(fā)展,促進有活力的學習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搭建教師共同成長的平臺。
【關鍵詞】網絡教研 教學水平 教研活動
隨著人們對便捷網絡信息工具的認識,和教師自身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教師自發(fā)地利用QQ群和E-mail等相互交流,受益匪淺。因此我們將擱置了一段時間的網絡教研在各學科重新開展起來,形成了“上級教研網站—學科教研網—多學校同學科教師參與”的網絡教學研究系統(tǒng),以此開展教研工作,促進校本教研的發(fā)展,促進有活力的學習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搭建教師共同成長的平臺。
教研活動是提高教師業(yè)務素質,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有效途徑。傳統(tǒng)的教研活動大多采用集中活動的方式,有些學校同學科的教師少,有的老師還擔任多班級或跨學年教學;大規(guī)模的跨校間集體研究活動,又受到師資分布不均、之間的距離遠的限制,致使指導、相互學習的時間無法保障。因此,充分利用的開放性與交互性的優(yōu)勢,發(fā)揮合作教研特點,就成為加大教研力度,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共同成長的有效途徑。
網絡教研變革傳統(tǒng)的教研模式,使教師與教研員、兼職教研員及同學科教師之間的合作研究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網絡教研活動以上級部門的教研網站為依托,作為基本的教研平臺,利用博客建立一個分學科的集體教研網站,其中設立有課程改革、課題研究、教研論壇、論文集錦、課件匯粹、網上教案、題庫中心、留言板;還有每期活動的主要問題、中心發(fā)言人、公告板、疑難解答等欄目;附以QQ群、E-mail、網絡會議和教師博客群作為互動交流的教研平臺;以專家及名師為專業(yè)支持,以網絡研討、集體備課、專題討論、教學反思為主要內容的,集研究、指導、服務于一體網絡教研模式。這種教研系統(tǒng)具有開放性、互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能及時有效地促進教研觀念的不斷更新,進而達到共同提高教研管理工作水平、提高教研質量和效益的目的。
一、網絡教研的優(yōu)勢
1.充分發(fā)揮了網絡速度快、信息發(fā)布及時、交流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透明度高、合作交流面大等優(yōu)點進行網絡化教研。極大地拓展了教研的時間與空間,網上網下,相輔相成,多種教研形式互為依托互相促進,能有效地引導教師主動參與教學研究活動,構建教師與教研員、教師與專家、教師與學校領導之間的平等、合作關系;富有現代化氣息、全方位、力求高效的交流和溝通方式,充分發(fā)揮各學科帶頭人的作用,促進不同地域的教師開展教研活動,能及時地解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了基礎。
2.這種研究模式營造了適應教師心理需求和學科特點的情境,提高了廣大教師參與網絡教研的積極性,促其內在的教育信念得以合理釋放,外在的影響得以內化吸收,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廣大教師提高現代教學技術應用水平,提高了收集、處理、應用信息的能力,有效地促進了“校校通工程”的建設,提高了教師的研究水平和專業(yè)水平,促使教師自身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能力的不斷提高,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教學參考資料、設計方案、課件等素材(包括經典的圖片、影片、動畫積件等),共享教學信息與教學資源,使資源庫建設得到落實,真正達到建、用并重的目的。
3.現在各個學校普遍成長起來了一批具有用先進教育理念指導教學的優(yōu)秀教師,他們已經成為省市和學校的學科教學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各學科兼職教研員也一直活躍在各校的教學第一線,他們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教學經驗,這些寶貴的資源從地域角度來看過于分散,分布不均,相互溝通交流的時間少。為了發(fā)揮這些教師的作用,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利用最便捷、最經濟、最實惠的網絡手段,帶動和引領其他教師進行教育教研活動,使信息輻射傳播和資源共享,引領校際間教師共同成長。通過網絡開發(fā)各校之間的差異資源,與同伴進行對話從而及時解決自己的疑惑問題,解決各自在課堂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更加有效地進行同伴互助,縮短對話的距離,搭建新型骨干教師成長的平臺,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
4.研究要深入,指導要到位,服務要真誠,是對教研員和兼職教研員的基本要求,網絡化的教研模式使這一理念得以落實和深化。視頻會議播放系統(tǒng)、研究網站、QQ群和E-mail等,使專家報告、課堂實錄等及時得到交流,對話式研討交流、區(qū)域性的大型活動現場直播促進了教研員與教師的有效互動;遠程開放的科研體系,參與式的指導等增強了指導和服務功能;敘事性研究為教師尋找反思的切入口,讓教學研究更貼近課堂教學需求;菜單式服務促進了教學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提高了教研活動的質量和效益,使教師整體業(yè)務水平得到提高,為穩(wěn)定和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明顯的積極作用。
二、實施網絡教研活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每期網絡教研活動都要有具體的問題和中心發(fā)言人,教研活動做到有的放矢,使每次教研活動能夠集主題性、目的性、豐富性于一體,改變以往教研活動中單向說教的老套路,淡化教研員的指導身份,增大教育教研的參與面,為每位參加教研的教師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充分體現問題、民主、實踐的原則,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網絡教研負責人要及時根據上級教研部門的計劃和參加教研的教師反饋回來的意見,及時更新網站內容,定期組織網上專題討論、課堂實錄分析評價、備課資料征集交流、課件交流、教學評價研究以及試題交流等活動。并負責課程標準、外地教研信息、名師課堂實錄、專家講座、備課資料、習題交流的收集、整理與上傳工作。
3.在網絡教研活動中,教師的參與熱情等問題,還需要各級領導部門的指導和扶持,組織參加教研活動的教師進行培訓,提高他們計算機網絡水平,并提供相應的物質和技術的保障,同時避免出現因為有了網絡教研這種方式,而取代集體活動的傾向,在實地聽課、教學研究活動的基礎上,進行剖析、評課等活動也是教研活動不可缺少的研究方式。
新課改在給基礎教育注入活力的同時,課堂教學的“回歸”也給我們帶來了深層次的思考。發(fā)揮網絡合作優(yōu)勢,研究和探索使用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校本研究,落實課程標準,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培養(yǎng)“善教”的學習型教師隊伍,促進教師的共同成長,是時代所賦予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