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曉敏
小陰唇粘連是嬰幼兒較常見的生殖系統(tǒng)疾病,家長常誤以為外生殖器畸形而就診,或因外陰、陰道炎癥狀就診時發(fā)現(xiàn)小陰唇粘連。如未能及時診治可對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一定影響。我院女童門診診治小陰唇粘連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F(xiàn)將我院女童門診診治的391例小陰唇粘連的臨床資料作一回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5年2月—2009年2月,我院女童門診診治小陰唇粘連391例。患兒中,最小2個月,最大4歲。3歲以下379例,占97%;3歲以上12例,占3%。單純小陰唇粘連218例,小陰唇粘連合并外陰、陰道炎171例,小陰唇粘連合并陰道異物2例。
1.2 臨床表現(xiàn)
患兒常有外陰、陰道炎病史,表現(xiàn)為外陰紅腫,分泌物多等。一旦發(fā)生小陰唇粘連,臨床上大多有排尿異常,如尿線變細,尿流偏離方向,或尿線分叉。嚴重粘連者,出現(xiàn)排尿困難,排尿時用力,哭鬧。如有外陰感染時,局部充血發(fā)紅,分泌物多,患兒常用手抓外陰部。小陰唇粘連檢查時,分開大陰唇可見兩小陰唇中線粘連,所有患兒陰唇粘連帶正中線均可見紫色半透明帶,看不到尿道口、處女膜及陰道口。
1.3 治療方法
對小陰唇粘連者用棉簽鈍性分離。患兒取改良的截石位,[1]助手幫助保持其體位。局部碘伏消毒后,用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兩側大陰唇,可見兩小陰唇之間粘連帶變寬,右手持棉簽,向兩側鈍性分離。充分顯露出陰道前庭,顯露出尿道口處女膜及陰道口,分離后創(chuàng)面可能稍有出血,以干棉球壓迫即可止血。用棉簽在分離面上涂上紅霉素眼膏。
囑患兒母親保持患兒外陰清潔,每天在外陰處涂紅霉素眼膏。術后第7天、1個月來院復診。
2 結果
391例小陰唇粘連患兒在門診手術室經(jīng)棉簽鈍性分離1次成功,術后復查創(chuàng)面一期愈合。391例患兒中5例于術后1個月復發(fā), 行再次小陰唇粘連分解術, 第2次手術后1個月復查無復發(fā)。治愈率為100%。
3 討論
小陰唇粘連好發(fā)于4歲以下嬰幼兒,其發(fā)生原因主要為嬰幼兒體內來自母體的雌激素于出生2~3周后下降,嬰幼兒體內雌激素水平低,小陰唇黏膜組織未達到完全角化成熟,細胞內缺乏糖原,使局部抵抗力下降,易于受到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引起外陰炎癥,進而局部充血、滲出引起粘連[2]。另外,嬰幼兒外陰稚嫩,發(fā)育尚未成熟,再加之衛(wèi)生習慣不良,如外陰不潔、大便污染、外陰損傷等均可使其發(fā)生外陰感染,進而引起小陰唇粘連。
通過病史、癥狀、體征正確診斷小陰唇粘連并不困難,診斷時應注意與大小陰唇融合、陰道閉鎖、兩性畸形及腎上腺皮質增生癥等所致的外陰發(fā)育異常進行鑒別[1]。小陰唇粘連初期均為輕度的膜樣粘連,所以正確診斷基礎上的及時治療可以防止輕度的膜樣粘連發(fā)展為重度的致密粘連,從而增加患者在手術時的痛苦;另外,小陰唇粘連多發(fā)生于內外生殖器尚未發(fā)育成熟的嬰幼兒,早期手術可以及時糾正粘連,防止長期粘連影響小陰唇的正常發(fā)育。手術后應耐心的教家長認識女童的外陰結構,以及按時、正確的上藥是治愈的的關鍵。
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避免一切可能致外陰炎癥及損傷的因素,如嬰幼兒洗滌用具單獨使用,保持其外陰清潔、干燥,母親積極治療自身婦科疾病,幼兒盡早穿滿檔褲,要教會母親如何正確清洗嬰幼兒外陰,方向由前向后,毛巾質地柔軟,不能用力擦洗。還應對外陰炎癥有一定認識,發(fā)現(xiàn)外陰紅腫,可局部涂抗生素軟膏,如百多邦軟膏、紅霉素軟膏等。一般用藥1~2次即可好轉,如發(fā)現(xiàn)局部有膿性分泌物,合并陰道炎,則應及時去醫(yī)院就診。總之,我們應充分重視預防宣教工作,減少嬰幼兒小陰唇粘連發(fā)生,應與家長一起從生活點滴作起[3]。
4 參考文獻
[1]楊冬梓 石一復.小兒和青春期婦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
[2]樂杰.婦產(chǎn)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63.
[3]李奇紅. 嬰幼兒小陰唇粘連28例臨床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7,15(2):156.
(收稿日期:200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