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平
古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中凝結的傳統思想和人文精神,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的心理結構中,積淀為民族的文化心理品格。古詩詞中有文學、哲學、歷史,有傳統的道德觀念和倫理價值,也有中國式的智慧,在民族文化的傳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古詩詞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是一種人文教育,更是一種精神陶冶,對學生能夠起到古文化熏陶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作用。
努力開拓境界,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品味,應成為古詩詞教學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傳統的古詩詞教學往往有個誤區(qū):重翻譯分析,輕賞析審美。這導致古詩詞的文化底蘊流失殆盡,把最具感染力、想象力,最具文學韻味的欣賞課變成了枯燥乏味、死氣沉沉的技術課。筆者認為,為了不使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應該要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融入到詩歌教學中,從而領悟詩歌內涵。下面筆者介紹幾種詩歌教學方法,希望能對廣大的語文教師有所幫助。
一、表演法
顧名思義,表演法就是讓學生對詩歌內容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用表演的形式來詮釋詩歌內容。傳統的詩歌教學方法比較單調、枯燥,容易疲勞,如果不善于調節(jié),將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實踐證明,利用短劇進行角色表演,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語言技巧、態(tài)勢語技巧。比如,在進行杜甫的《石壕吏》詩歌教學時,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教師可讓學生四人一組進行練習,一人扮演老婦,兩人扮演差役,一人作旁白。然后讓他們進入角色,結合教師對詩歌所寫故事的概述,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模仿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盡情表達出所扮人物內心深處的思想感情。學生的表演可使詩歌教學顯得生動有趣,有趣的表演又能使單調的文字變得富有立體感。這樣,在激發(fā)學生對詩歌學習的濃厚興趣的同時,又能訓練學生流利、得體地使用語言的能力,還能訓練學生的態(tài)勢語言表達能力。
二、想象法
古詩詞的語言非常的精練,可說是字字珠璣。但對于初中生,特別是初一的學生來說,他們都迫切地需要了解古詩詞的大意,明白詩詞的字面意思,因此,翻譯成了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對于這一點,我在教學時也根據實際情況實施了。但是,我認為,簡單的翻譯是枯燥的,學生也很難進入意境,所以我花在這方面的時間是相當少的。我更多的時間是指導學生,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對古詩詞進行體裁的改變,用散文化的語言把詩詞中所描寫的東西串成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通過對改變后的散文體會,再對照原詩進行對照品讀,講解詩詞語言的特點。學生也就能突破狹窄的詩詞意空間,得到另一番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彼?我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品味、想象。對學生在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方面進行指導,師生共同總結朗讀古詩的方法。這樣,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讀,學生在讀中仔細體會和想象其中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三、質疑討論法
在講解詩歌的主題思想中,教師應訓練學生理解古詩的方法,培養(yǎng)合作精神。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劃出不懂的字詞,提出疑問后小組討論,然后多讓學生交流、評議。從整首詩重點字詞的理解到整首詩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出來的,而教師只起到組織、指導、點撥的作用。教師還要幫助學生總結出理解重點字詞的幾種方法:查字典、聯系詩句、看課后注釋、問別人……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發(fā)展,對古詩的理解能力也進一步增強。
四、情感感悟法
古人有“詩言志,歌緣情”的說法,即古人寫詩都要傳達一定的感情,表明一定的指向。魯迅先生曾說過“凡是有感情的地方就有詩歌,凡是詩歌總寄托著詩家的感情。”在解讀古詩時,我們可以結合古詩的語言、詩中的形象、詩人的經歷和當時的背景等方面,挖掘古詩中的感情因素,感悟古詩中的情感美。
古詩中本身孕育著豐富的感情成分,無論詩經的質拙樸實,楚辭的詭譎奇麗,還是唐詩的雍容華貴,宋詞的典雅綺秀,元曲的嫵媚綺艷,無不寄托詩人那飽經滄桑的感情。大師們獨具特色的文風,寵辱偕忘的人性生命意識,超然灑脫的人格精神魅力,以及憂國傷時的人生價值追求。這些無不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的途徑。作為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理通古詩詞,把握古詩詞的感情,抓住精要,感悟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體驗作者的情感歷程,使學生與作者達成情感共鳴和互融,從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從而進一步理解古詩詞。
古詩詞中的名言警句是作者情思的高度凝結,學習時必須透過這些語言感知、理解詩人的情感美。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讓我們在與作者的情感世界互為觀照的時候,動態(tài)的探尋過程中感受到了友情的真誠與恒久,感受到深層次的人情世故。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秦觀的“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讓我們感受到戀情的忠貞不移,一往情深,給人以情感的震撼。
五、遷移運用背誦法
課后作業(yè)體現自主性,拓展學生詩文學習的范圍。教師可以這樣設計作業(yè):學了這首詩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畫一畫,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寫一寫,品一品……選擇一項或幾項完成。我們都知道:發(fā)展教學是一個開放系統,學生參與活動不應只局限于課堂與課本,而應該課內外結合。這個作業(yè)就是要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及古詩詞的積累。
總之,古詩教學也要力求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古詩詞的魅力是無窮的,要想教好古詩詞,還必須不斷地提高教師的古詩詞文化修養(yǎng),這樣才能在古詩詞教學中挖掘到更深處。古詩詞的閱讀、鑒賞能力的提高,將會使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形成言簡意賅的文風。古詩詞學習方法的掌握,將使學生終身受益,使學生真正成為21世紀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