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芳
摘要 編輯責任的失落,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重整的目的在于盡快使出版工作走上健康良性發(fā)展的道路,使出版工作取得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雙贏的結果。
關鍵詞 編輯責任;失落;重整
中圖分類號 G22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674-6708(2009)05-0017-02
1 編輯責任失落的原因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隨著出版業(yè)經(jīng)濟效益意識的增強,編輯的責任感或者說編輯的責任意識的失落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地發(fā)生著。具體表現(xiàn)為:
1)政治性問題的頻繁出現(xiàn);
2)把經(jīng)濟效益作為衡量作品出版發(fā)行的最主要指標,低調(diào)、黃色、庸俗、劣質的作品泛濫成災;
3)常識性錯誤多、錯別字多,到了無錯不成書的嚴重程度;
4)以權謀私、剽竊作者成果現(xiàn)象屢見不鮮;
5)以拉廣告,出專版、專頁、專題為名搞交易的不少;
6)不學習、混日子的編輯逐年增多。
編輯責任的失落不僅僅給出版業(yè)帶來不應有的危害,同時,也使廣大群眾對出版物逐漸產(chǎn)生疏離感,對出版部門編輯的信任度逐年下降。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當然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這里我們不妨把當代的編輯工作者與毛澤東同志早年的編輯實踐作比較,也許我們會對編輯責任的失落有一個縱向認識。
其一,生存的環(huán)境不同,導致當代編輯立場意識缺失。毛澤東同志早年編輯《湘江評論》、《政治周報》是在階級關系復雜、階級斗爭尖銳的環(huán)境中展開的,這就使毛澤東同志能夠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所代表的階級利益和政治立場。而當代編輯工作者是在和平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加之改革開放以來,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狀況,逐漸使人們的思想觀念呈多元化,進而立場處于搖擺不定的狀態(tài)。
其二,成長的機制不同,導致當代編輯沒有鮮明、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毛澤東同志是在封建主義、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下,為尋找中國革命的出路而做編輯的。因而具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其編輯責任也具有歷史的、階級的深度與廣度。而當代編輯工作者,成長的途徑大多是由學校畢業(yè)直接走上編輯崗位,在知識構成、成長閱歷等方面具有局限性。加之改革開放以來,出版體制向經(jīng)濟效益傾斜,社會分配差距的不斷加大,編輯愈益被表面的金錢價值所左右,而對遠大的編輯使命價值視為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因此,編輯責任逐漸地被削弱。在一些編輯心目中,把編輯工作當做追逐個人名利的媒介,隨心所欲地為己所用。
其三,對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不同,導致當代編輯對社會主義的未來發(fā)展缺乏堅定的把握能力。毛澤東同志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是他把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把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與認識運用于中國革命的實踐。而對當代編輯工作者來說,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僅僅當做一門課程,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透徹認識和深刻理解。改革開放后,一些人片面地、形而上學地看待資本主義的繁榮和發(fā)展,對存在主義、實用主義等哲學思潮不加分辨地盲目接受。在這種淺薄的知識背景下,當然就很難有成熟、辯證、切合中國國情的認識和理解產(chǎn)生。因此,在紛亂龐雜的西方文化面前,只能做一個沒有頭腦的盲目接受者。
其四,理想目標不同,導致當代編輯工作平庸化。毛澤東同志從事編輯和進行革命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推翻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其人格修養(yǎng)以崇高和無私為主要特征。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我們就能深刻地體會毛澤東同志在《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著作中所推崇的張思德、白求恩等人格典范的理想境界。而當代編輯工作者,生活在安定和諧的社會中,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感和優(yōu)越感,其理想目標也僅僅是得到獎賞或多賺錢。加之人事管理體制上的種種弊端,也導致了一些編輯工作者的平庸意識。
2 編輯的義務與權力
責任是義務和權利的綜合,強調(diào)編輯責任必須把編輯的義務和權利二者之間的關系搞清楚。編輯的義務在于編輯所堅持的正確的政治方向,精通或熟悉某一專門知識,并在這一門專門知識上有獨到見解,能鑒別和發(fā)現(xiàn)新的東西。這基本上是就編輯所應具有的業(yè)務素質而言的義務。而從編輯的具體工作來講,編輯的義務還包括注意發(fā)現(xiàn)和研究傾向性問題,能與編輯和作者溝通信息,對來稿能分門別類地整理分析等等。編輯的權利是編輯對稿件的取舍,稿件取舍的得當與否,既能反映編輯的政治、專業(yè)水平,同時也能反映出編輯的職業(yè)道德狀況。
其一,編輯的義務在沒有通過出版媒體表現(xiàn)出來之前,它是抽象的。其知識儲備對某一門知識的研究,除了靠一般知識水準考核,諸如文憑、資格評定外,還無法對其人格、毅力、心理等進行測驗。而我們一般習慣的做法也是邊工作邊學習邊提高,這種培養(yǎng)式的要求就容易犯錯誤、交學費。而對編輯的寬容反映到出版的媒體上,就是對接受者的極不尊重。
其二,編輯的權利在通過媒體表現(xiàn)出來之后,其在社會上的運用,變成了對某一個人,或某單位、某地區(qū)工作和研究質量的肯定或否定,而褒貶的背后就有金錢或地位做后盾。尤其是近年來,大量的職稱評定,人們把通過編輯審稿關看成是通向權力之門的第一關。這樣 不可避免地就使編輯在權力和利益的誘惑下,降低發(fā)稿標準,致使水平低、質量差的稿件充斥媒體。這種做法不僅倒了讀者的胃口,而且連編輯形象也受到損害。而這種直接的、表面的利益傾斜,也使一些政治素質不高、業(yè)務水平低劣、職業(yè)道德較差的編輯,把編輯責任拋之腦后,轉而追名逐利。
其三,對編輯自身價值評估的失衡,也是編輯失落的重要原因。作為承擔知識傳播、信息溝通的編輯,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某些期刊編輯的勞動,未必能獲得與實際對社會貢獻相匹配的收入,所以“混一天算一天”,把編輯工作當副業(yè)的狀況就出現(xiàn)了。
其四,出版部門不能嚴格按出版法規(guī)約束編輯,也是編輯責任失落的一個原因。2005 年12 月1 日起實施的《期刊出版管理規(guī)定》指出:“期刊出版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出版方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相統(tǒng)一的原則,傳播和積累一切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質、經(jīng)濟發(fā)展和全面進步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在實際工作中,一些編輯不能很好地堅持《條例》所規(guī)定的上述原則,有什么編什么,誰給好處就給誰編,圖省事、圖方便、懶惰,甚至完全不負責任,最終導致編輯責任的完全失落。
3 加強編輯責任的對策
其一,作為出版部門、作為社會主義出版事業(yè),我們應從體制上提高出版的權威性。目前我國的出版體制,僅就資金來源一項已逐漸步入了自負盈虧軌道。這種做法曾有人認為是“逼良為娼”。盡管這種說法過于偏激,但目前對報刊“一刀切”的做法委實值得推敲。在資金短缺、人才匱乏的情況下,編輯隊伍良莠不齊勢所難免。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國家在下決心砍掉一批報刊后,把保留下來的報刊,尤其是學術性、工作指導性的報刊盡可能扶持起來,實行計劃管理。對編輯隊伍人員實行嚴格的遴選、淘汰制度。這樣才能快刀斬亂麻,盡快對出版界的混亂無序狀態(tài)進行整治,也才能最終保障出版的權威性。
其二,加強和完善出版業(yè)人員的資格評定工作。目前開展的職稱評定工作,尚存在諸多不嚴肅不科學的問題。職稱評定必須有助于加強編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行,而不能使其成為一些人追名逐利的敲門磚和跳板。
其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編輯責任制度。目前,我國許多出版部門都建立了責任編輯制,但真正到了說負責任的時候,卻因責任不明,責任環(huán)節(jié)層次不清,導致誰都有責任,誰也沒責任。建立責任編輯制度,首先要有嚴格的考核,,這種考核比職稱評定更嚴格,要求更高。其次要逐步向法人化過渡,編輯責任要納入法律范圍。再次要向學術化靠攏,編輯除了要向編委會負責外,還必須接受學術委員會的檢查和審定。這樣才能使編輯責任具體而實際,也才能真正體現(xiàn)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規(guī)律。
其四,加強黨性和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的學習,加強“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的學習,加強職業(yè)精神和職業(yè)道德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把黨的方針政策和科學文化知識準確無誤地傳播出去,也才能使傳播者在傳播中提高自律意識,塑造美好心靈,使其具備偉大高尚的人格,為社會主義出版事業(yè)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