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楊萬里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他不僅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成就的散文與駢文作家。其散文和駢文數(shù)量眾多,體裁齊全,并且具有突出的文學色彩,而其中文學色彩最濃的是一些書啟、序跋、記以及為親舊所作的碑銘。這些作品追憶往事,緬懷親舊,點評人物,品評詩文,敘事簡潔、文筆生動,表現(xiàn)出豐厚的思想內涵和很高的文學造詣。本文主要就楊萬里的書啟文、序跋文的寫作成就予以探討。
關鍵詞:楊萬里 書啟 序跋 成就
楊萬里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他一生勤于筆耕,著作頗豐,著有《誠齋集》,共133卷。他與陸游、范成大、尤袤并稱為“南宋詩壇四大家”。而且其詩名在當時居陸游之上, 陸游自己曾說:“文章有定價,議論有至公,我不如誠齋,此評天下同?!?《謝王子林判院惠詩編》)[1]項安世《又用韻酬潘揚二首》云:“四海誠齋獨霸詩”[2],其詩獨具個性,號為“誠齋體”。楊萬里不僅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成就的散文與駢文作家?!墩\齋集》133卷,除42卷詩歌、l卷詩話、10余首詞、6卷諸如《庸言》、《淳熙薦士錄》之類的雜著之外,其余全是散文與駢文。以體裁而論,舉凡賦、表、疏、札、狀、啟、箋、書、序、記、傳、碑、銘、贊、祭文、尺牘等,無不具備。楊萬里的散文和駢文,不僅數(shù)量眾多,體裁齊全,而且文學成就也很突出。
楊萬里散文中文學色彩最濃的是他的一些書啟、序跋、記以及為親舊所作的碑銘。這些作品,追憶往事,緬懷親舊,點評人物,品評詩文,敘事簡潔、文筆生動,表現(xiàn)出豐厚的思想內涵和很強的文學色彩。本文主要就楊萬里的書啟文、序跋文予以探討。
一、楊萬里的書啟文
楊萬里一生為官四十多年,且馳名文壇,交友甚廣。在與同僚、故舊、親友、鄉(xiāng)黨及上司的交往中留下了大量的書信,在《楊萬里詩文集》133卷中,其中有書啟13卷,書7卷,尺牘8卷,時間跨度五十年(大約自紹興二十六年至開禧二年丙寅)。在這些書啟中,楊萬里以政治家的目光,理性、冷峻地審視世事的變遷;以理學家縝密、謹嚴的思想理路思考人間萬象;用文學家準確、生動的筆法書寫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這使得楊萬里的書啟具有兩大特點:
首先,楊萬里書啟內容具有表現(xiàn)生活領域的寬闊域。楊萬里的書啟文,讀者上至皇帝太子,宰相樞臣,下至晚輩、鄉(xiāng)黨各色人等。如《上壽皇乞留張栻黜韓玉書》、《駁配饗不當疏》直呈皇帝;《上皇太子書》勸諫太子;《上張丞相書》、《見陳應求疏密書》其讀者是當政的宰輔大臣;《答陸務觀郎中書》、《答朱晦庵書》等是與朋友談學論文,互相問候之作?!洞鹄钐祺胄悴艜?、《再答學者書》則是與后學之間的交流;《與材翁弟書》、《與南昌長儒家書》則是家書。其余不同地域、各個時期同僚的書啟則不勝枚舉。楊萬里數(shù)量浩繁的書信內容包羅萬象:大到國家興亡、小到家庭瑣事、雅到文學論題、俗到兒女情長無所不及。因此這些彌足珍貴的書信最直接地反映了詩人的思想境界,當時的時代特點,以及南宋時期文人的生活現(xiàn)狀。
其次,具有時間的延展度。楊萬里的書啟時間跨度長達五十年,從其初自出仕做官一直持續(xù)到他八十歲去世,時間的延展度使其內容具有了動態(tài)性,極為清晰地反應了作者生活、思想、甚至身體的發(fā)展變化情況;也動態(tài)地體現(xiàn)了南宋王朝的政治、經濟、社會、民生、哲學、意識形態(tài)等各個領域的發(fā)展演變過程;從更廣闊的范圍內折射出國際、國內政治形勢的消長更迭情況。這使得其書啟文在研究作者生平與創(chuàng)作以及當時的政治、經濟與文學各領域的狀況具有其它文體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
由此看出,楊萬里的書啟文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文獻價值、文學價值以及文體學價值,蘊藏著豐富的內涵,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廣闊的研究前景。
二、楊萬里的序跋文
楊萬里在其漫長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寫有大量的序跋文?!稐钊f里詩文集》133卷中有書序7卷、題跋3卷。這些序跋文既有為自己的詩集、文集所作的自序文,如《誠齋荊溪集自序》、《易外傳后序》,也有為他人詩文所作的序跋文,如《龍湖遺稿序》、《跋忠簡胡公先生諫草》,還有贈序文,如《送王才臣赴秋試序》、《送郭銀河序》等。
楊萬里的序、跋文,大篇短章,皆有佳作,不僅特色鮮明,而且思想豐富,尤其比較集中地體現(xiàn)了其文學思想。如《誠齋荊溪集自序》系統(tǒng)、簡明地綜述了其學詩之淵源及發(fā)展脈絡。而《習齋論語講義序》、《唐李推宮<披沙集>序》、《頤庵詩稿序》、《江西宗派詩序》等文既有論述詩歌內涵的深度“味道”的內容,如“江西宗派詩者,詩江西也,人非皆江西也。人非皆江西,而詩曰江西者何?系之也。系之者何?以味不以形也”[3],又有“詩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4]觀點的闡述。同時楊萬里在《黃御史集序》、《澹庵先生文集序》、《眉山任公<小丑集>序》等文中采用以人序書的手法深化了文如其人的觀點,他評價胡銓的文章“先生之文,肖其為人”[5],稱贊任盡言之文“大抵詩文孤峭而有風棱,雄健而有英骨,忠概而有毅氣。”[6]而在《施少才<蓬戶甲稿>序》、《歐陽伯威<脞辭集>序》、《<千巖摘稿>序》等序文中,從作者自身的生活際遇入手,一方面拓展了歐陽修“詩窮而后工”[7]的觀點,另一方面也有對詩人懷才不遇的同情,如《歐陽伯威<脞辭集>序》中云:“予因索其詩文,伯威顰且太息曰:‘子猶問此邪?是物也,昔人以窮,而吾不信。吾既信,而窮已不去矣。子猶問此耶!已而出《脞辭》一編,曰:‘子不憐其窮而索其詩,子盍觀其詩而療其窮乎?予退而觀之,其得句往往出象外,而其力不遺馀者也。高者清厲秀邃,其下者猶足供耳目之笙磬卉木也。蓋自杜少陵至江西諸老之門戶,窺闖殆遍矣。”[8]
此序文不僅評價了歐陽伯威詩作的風格特色,肯定了他認真探討前代詩人創(chuàng)作流派的精神,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對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
此外,楊萬里的跋文雖多短章,但字里行間往往情感真摯、感情充沛。如《跋忠簡胡公先生諫草》云:“澹庵先生之孫槻寄示先生諫草凡十一行,卒章云:‘臣不忍見虜寇入門等語,其痛次骨。萬里讀至此,不覺涕泗之沱若也。蓋當是時,和戰(zhàn)之雜之時也。國是數(shù)定而婁(屢)搖,國勢將怯而復壯。仲尼曰:‘民到于今受其賜。”[9]
又如《跋張魏公答忠簡胡公書十二紙》一文,寫作者重讀先師手札之時內心涌起如在左右的感激之情,其始終不渝的愛國之情溢于字里行間。同樣具有語短情深、感人肺腑的藝術魅力。
三、楊萬里書啟、序跋的總體特色
首先,楊萬里的序跋、書啟文具有相當豐厚的社會政治內容。其上書《上壽皇乞留張栻黜韓玉書》、《上壽皇論天變地震書》多視角、多層次論述了國家長治久安、恢復中原的大計,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楊萬里的政治卓見。而其諸多的表、啟、疏、奏、札,也大都具有極為強烈的針對性,針對具體問題,或者力陳收復大計,或者批評政治積弊,或者反映民生疾苦,措辭尖銳,大都秉筆直書、措辭尖銳、理足氣盛、義正詞嚴,有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表現(xiàn)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強烈的愛國情愫和高度的歷史責任感,也體現(xiàn)了其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不屈的斗爭精神,高風亮節(jié)的人格魅力和驚人的政治膽識。
其次,楊萬里的序跋、書啟文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楊萬里的一些書啟、序跋往往交流思想,追憶往事,緬懷親舊,感情真摯,文辭簡潔,與那些刻意制作的大冊鴻文相比,顯示出完全不同的風貌,文字也更靈動自然,寫作中滲入了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風格,形成了謹嚴與宏肆相結合、清空與厚重相對生的藝術風格。
楊萬里的序跋、書、尺牘等文體為散文,而短啟皆用駢文寫成。楊萬里散文與理學家散文不同,師承歐陽修、蘇軾,但由于時代與人格的原因,又有自己獨特的風貌。 文章短則三四千字,長則上萬言。或者縱橫捭闔,引古論今,反復辯駁,邏輯嚴密,既有令人折服的論辯氣勢,又有很強的文學性;或者以精細的敘述、典重的文筆,記人敘事、品評詩文,感情激揚,行文氣勢非凡,語言明白曉暢、簡約有致。從而形成了楊萬里散文立意宏偉、高遠的特色。
楊萬里的駢文寫作風格鮮明,成就突出。駢文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整齊的四、六間錯相對的句式,經過北宋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等古文大家的改造,形成了新的寫法和風格,并且被廣泛運用于表、啟、書、疏一類應用性文章中,后人將這種新體駢文稱作“宋四六”。楊萬里是宋代四六文的寫作大家,他將“四六”這種文體廣泛應用于表、啟、尺牘、題跋、祭文等文體的寫作中,且駕輕就熟、風格獨具。宋人楊囦道在《云莊四六馀話》中說:“皇朝四六,荊公謹守法度,東坡雄深浩博,出于準繩之外,由是分為兩派。近時汪浮溪(藻)、周益公(必大)諸人類荊公;孫仲益(覿)、楊誠齋諸人類東坡?!盵10] 這只不過是大體而言。其實,在楊萬里的駢文中,謹嚴、宏肆兩類分格都有,但最成就最高的確實是其小啟書簡一類,清人孫梅《四六叢話》說:“《誠齋集》四六小簡,俱精妙絕倫,往往屬對出之意外,妙若天成,南宋諸公皆不及。”這是對楊萬里駢文成就最恰切、精到的評價。
總之楊萬里數(shù)量浩繁的書啟、序跋文以迥然有別與其政論散文、文學評論的面目簡潔而真實地顯現(xiàn)了其精神生活的另一個側面,為其政治理想、人格理念以及文學思想做了極為精到的注釋,具有豐厚的思想內涵和很高的文學造詣。
(本文系甘肅政法學院2008年度科研資助項目。)
注釋:
[1][2]湛之編:《楊萬里范成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4頁,第16頁。
[3]楊萬里著,王琦珍整理:《楊萬里詩文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53頁。
[4]《黃御史集序》,《楊萬里詩文集》卷七十九,第1246頁。
[5]《澹庵先生文集序》,《楊萬里詩文集》卷八十二,第1288頁。
[6]《眉山任公<小丑集>序》,《楊萬里詩文集》卷八十二,第1285頁。
[7]見歐陽修《梅圣俞詩集序》,轉引自王先霈、王又平主編:《文學理論批評術語匯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26頁。
[8]《歐陽伯威<脞辭集>序》,《楊萬里詩文集》卷七十七,第1229頁。
(馬海音 蘭州 甘肅政法學院人文學院 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