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華
以人為本,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是社會進步的結論。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生在世,離不開衣食住行,旅游娛樂,精神享受和一定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環(huán)境等等。
一、以人為本,抓好養(yǎng)成教育
以人為本,就是一切從人的需要出發(fā),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德育育人是以人為本的延伸,它是塑造人的工程,它把人放在第一位。過去德育工作,主要是以事、以任務為本,缺乏針對性,難以摸準學生跳動著的思想脈搏,難免把學生當作德育工作的“局外人”。因此,德育工作的成效不大,既然德育工作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體意識的人,那么,德育工作就要以人為本,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把理解人、關心人、尊重人、幫助人作為活動準則,我們具體的做法是建立與學生交談日,校長與學生座談制,每個班主任兼上心理教育課一節(jié),樹立一種“知我者之老師也”的師生關系。
二、以人為本,快樂育人
快樂既是一種心情,也是一種“性格”。學校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教書是載體,育人是根本。有一個班因換老師,新老師嚴厲、刻薄,結果這個班越搞越糟,不可收拾。后來與學生坦誠的交流,學生說“我們快樂沒有了?!边@才意識到,學生是在快樂中成長,通過改變思路,調整策略,很快與學生打成一片,學生的自覺性調動起來了。
通過以上寓教于樂的事例,說明只有充分調動兩方的積極性,使教師善教,學生樂學,在師生融洽、合作的氣氛中,全體學生才能得到生動、活潑、主動、全面的發(fā)展。
三、以人為本,情境育人
作為一種學校德育模式,情境德育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情境育人主要是創(chuàng)設情境,情境互動,模擬角色,暢談感受。例:有一個學生不好好學習,叫到辦公室與他談話,通過詢問家庭情況,要求他以“媽媽的手凍了”為題寫一篇作文。一個不愛學習不愛作文的學生,竟一下寫了三四百字,里面寫道:媽媽的手凍了,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動在心里,學在心里。這篇作文寫出了對媽媽的愧疚,寫了自己的悔過自新,很有教育意義,我把這篇作文貼在了與學生座談記錄本上。
四、以人為本,三結合育人
家庭在德育中應發(fā)揮樞紐作用。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wǎng)絡中,家庭具有獨特優(yōu)勢,其相對親和力最強大,家庭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說學校是學生精神的樂園,社會是學生思想的舞臺,那么家則是學生靈魂的港灣,在家庭這片安全、自由的空間,孩子的心靈得以憩息、修整。學校也要召開家長座談會、單獨交流和致家長一封信以及走出去家訪。建立心理教育檔案,在學生幼小的心靈播下無私奉獻的種子,讓他們從小知道: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無才是君子,有才無德是小人,無德無才不是人。
總之,以人為本,要處理好人際關系,和諧發(fā)展,和諧共處,給師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而有秩序的環(huán)境,用我的寬厚、樸實、真誠相待,嚴于律己,寬于待人,關心同志,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讓我們盛開和諧、健康、向上的燦爛之花,并結出以生為本、與時俱進的豐碩之果。
作者單位:鹿泉市獲鹿鎮(zhèn)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