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巖
[摘要]電影《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Catch-22)是20世紀70年代著名的反戰(zhàn)喜劇片。它根據(jù)美國黑色幽默大師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雖然改編劇本對小說的情節(jié)略有改動,但其中主要人物約塞連(John Yossarian)的“反英雄”形象依然和小說中一樣鮮明生動,值得探討。本文從小說文本和電影劇本的角度對這一人物形象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約瑟夫·海勒;電影改編;電影劇本;反英雄;黑色幽默
一、約塞連的性格與思想
1約塞連的“反英雄”形象,表現(xiàn)在性格上的特征是玩世不恭、好惡作劇以及貪生怕死。約塞連因不想執(zhí)行卡斯卡特上校規(guī)定的飛行任務,佯裝肝病住進醫(yī)院,依照“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的規(guī)定.上尉軍官有權力審查中隊士兵的信件.窮極無聊的約塞連除了審查信件外,還更改了信件的內(nèi)容及署名,從這里我們可以察覺到他的個性玩世不恭,喜歡搞怪,而且怪異的幽默感隨時可見。
2約塞連的反英雄人物性格在思想上體現(xiàn)的是反體制、反威權。約塞連的性格中確實存有反對不合理體制的想法.因為在軍中制服代表著服從與紀律,而這些都一一被約塞連打破.不淪是拒穿制服或是逃亡瑞典,但何嘗不能看做是海勒借故想要表達自己對美國現(xiàn)行社會體制的不滿呢?約塞連在思想上所表現(xiàn)的另一性格特征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當約塞連和克萊文杰還在美國本土的空軍基地里接受基本訓練的時候,單純的克萊文杰想為謝司科普夫少尉提供有關改進訓練閱兵方式的建議,約塞連則對克萊文杰提出忠告.因為謝司科普夫少尉是不會聽從他的勸告的。聰明的約塞連當然猜得到謝司科普夫的鬼主意,他知道克萊文杰如果執(zhí)意要得罪上級,將來受苦的還是自己。果然,不聽勸告的克來文杰后來自食惡果,得罪了謝司科普夫少尉以至后來被迫接受審判。
3在人際關系上,約塞連表現(xiàn)出來的性格特征是有影響力、重視友情。表面看來,海勒在描寫約塞連的時候,總是顯得那樣輕浮又貪生怕死??墒聦嵣?,如果讀者懂得深一層去思考,再觀察約塞連對于朋友的死亡所做出的反應,我們就可以知道他個人對于朋友之情的重視。例如,他對于斯諾登、奈特利、麥克沃特等人的死亡的激烈反應,對奧爾的失蹤感到難過,平日對丹尼卡醫(yī)生的照顧等等。另外,當約塞連思念死去的朋友時,約瑟夫·海勒又做了以下的描述:他望著厄爾巴島,眼睛不由自主地在天空中尋找一片蘿h狀的蓬松白云、克萊文杰就是在這樣的一片白云中消失的。他凝視著意大利本土那片霧茫茫的天際,在心中思念起奧爾來。克萊文杰和奧爾,他們到哪里去了?戰(zhàn)爭總是無情的,而戰(zhàn)火總會波及無辜。約塞連既不像美國傳統(tǒng)電影里在西部拓荒中屢戰(zhàn)屢勝的西部牛仔,也不像在商場中平步青云、一夜就圓了美國夢的轉(zhuǎn)輪老手。他根本就不是美國正統(tǒng)文化認可的那種正兒八經(jīng)的英雄,而是完全像20世紀50年代西方社會大肆流行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潮之中的典型形象“精神上高度背叛,行為上畏縮不前的小丑”,他代表的是美國電影中最早出現(xiàn)的“反英雄”形象之一。
二、約塞連在電影中所呈現(xiàn)的意義
1“反英雄”的英雄。約塞連的逃離戰(zhàn)場并不是怯懦的表現(xiàn)而是勇敢掙脫命運的鎖鏈。在一般讀者的觀念中或者在一般寫實主義戰(zhàn)爭文學作品中,主角人物的表現(xiàn)一定是十分英勇、不怕死,并時時準備為國捐軀。但是在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角度來看,尤其是《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這種被歸類為后現(xiàn)代文學“黑色幽默派”的作品當中,其人物塑造方式便符合了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特征——反英雄人物的大量出現(xiàn)。表面上看,約塞連三番兩次為躲避出轟炸任務而偽裝肝病躲人醫(yī)院,是個十足的膽小鬼。但我們可以從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透過作者的筆觸了解到,剛加入戰(zhàn)場的約塞連其實是循規(guī)蹈矩地接受上級命令。只不過因為在戰(zhàn)爭的過程中,卡斯卡特上校不斷因個人私欲,罔顧弟兄性命,不斷提高飛行次數(shù),讓許多人回不了家,甚至一個接著一個相繼送命.這些看在約塞連的眼里.他更加確定這場戰(zhàn)爭的荒唐與可笑,于是轉(zhuǎn)眼間他從一個安分守己的飛行員,變成一個膽小如鼠、貪生怕死的懦夫,他變得害怕出任務;每當出轟炸任務時,也不管有沒有擊中目標,總是以迅雷不急掩耳的速度將戰(zhàn)斗機開回基地。
約塞連逃避戰(zhàn)役,只不過是因為他確實了解到戰(zhàn)爭的不義與無意義。他知道其實真正的敵人并不是德國軍隊,而是自己中隊的長官們,也就是美國人的官僚體制,于是他才選擇逃避。選擇逃避戰(zhàn)役的約塞連與卡斯卡特和柯恩中校訂下了無恥而下流的契約——以英雄的名義被送回美國,但必須在公開場合中,為這兩個恬不知恥的敗類歌功頌德一番。這時,他又徹底徹尾地成為一個真正的懦夫。后來約塞連的良知告訴自己,此舉無異是成為軍事官僚體系的幫兇,只會葬送更多美軍弟兄的性命;良心發(fā)現(xiàn)的他,反悔自己與卡斯卡特上校等人的交易.但他也不愿意被送上軍事法庭而且聽說好朋友奧爾其實沒死,而是平安逃到瑞典的消息,這個事實更加激發(fā)起他離開這場無聊的戰(zhàn)爭的決心,于是他做出了最后的決定選擇逃亡。像逃亡這樣的行為在一般人的觀念里可能代表著懦弱、不負責任或者等同于開小差或擅離職守,但是對于約塞連來說,這才是一種真正對自我負責的態(tài)度。也使得約塞連成為一個真正的“反英雄”的英雄。
2反戰(zhàn)思想的散播者。約塞連的許多作為無形中散播著不想執(zhí)行戰(zhàn)斗任務的反戰(zhàn)種子。例如,他裝病逃避戰(zhàn)役躲到醫(yī)院里.每次住院都至少十天或半個月;另外,約塞連意志堅決,不想再為這場無聊的戰(zhàn)爭犧牲性命;他一直認定到處都有人要置他于死地。他總是提著槍桿倒退著走路,他不斷地去找丹尼卡醫(yī)生、梅杰中校商量怎樣解除他的轟炸任務的事情。種種的行徑漸漸地影響其他士兵的戰(zhàn)斗情緒,無怪乎米洛對他抱怨:官兵們已經(jīng)開始抱怨了,因為約塞連只考慮到他自身的安全,而像米洛、卡斯卡特上校、柯恩中校和前一等兵溫特格林這些人卻都在全力以赴要打贏場戰(zhàn)爭。這未免太不公平了,已經(jīng)執(zhí)行70次任務的人也開始抱怨了,因為他們現(xiàn)在又得飛滿80次了。而危險的是他們之中的某些人,可能也會學習約塞連帶著槍開始倒退著走路。士氣變得越來越低落.這全是約塞連一手造成的,米洛指控約塞連在國家正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頭,膽敢濫用自由、獨立等傳統(tǒng)權利,并進而危及到這些權利本身的價值。自從約塞連從卡斯卡特上校和柯恩中校兩人口中得知,這場對德國人的戰(zhàn)爭所要效忠的對象竟然不是美國,而是那些將自己認定等同于國家的官僚們,這愈發(fā)使得他要逃避所有的戰(zhàn)役。
3人道主義者。從在戰(zhàn)地里所接觸到的各種不同的苦難者身上,他看到世界存在著荒誕與苦難的本質(zhì),這些都激起了他想要保護和幫助受苦難的人們,他甚至開始質(zhì)疑人類本身是制造一切苦難的始作俑者。小說中寫到當約塞連開小差從基地偷溜。搭乘米洛專用的軍需機飛到羅馬去尋找奈特利妓女的妹妹.米洛在飛機上對約塞連不停地嘮叨,約塞連則滿腦子想的都是奈特利的妓女,還有克拉夫
特、奧爾、奈特利、鄧巴、基德薩普森、麥克沃特以及他在意大利、埃及和北非見過的那些貧窮、愚笨、疾病纏身的人們,他知道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區(qū)也有這樣的人。斯諾登和奈特利妓女的妹妹.使他感到良心不安:約塞連覺得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明白,奈特利的妓女為什么認為他該對奈特利的死負責,而要殺死他。他為什么不該這樣做呢?這是成年男人的世界.而各種非自然的災禍卻全部都降臨在她和其他所有年紀較輕的人頭上,所以,他們自然有充分的權利譴責他和其他所有年紀較大的人,就像正處于悲傷之中的她要為降臨在她的小妹妹和其他所有孩子頭上的種種人為苦難而遭受譴責一樣。
約塞連繼續(xù)想著人世間其他受到苦難的兒童和人們,并且感受到他們的痛苦。在非洲某些地方,仍有成年的奴隸販子偷偷帶走幼小的男孩,然后賣掉賺錢。而那些買主則對他們開腸破肚,然后吃掉他們。約塞連感到不可思議,這些孩子怎么能夠承受如此野蠻的殘害,卻未曾流露出絲毫的懼怕和痛苦。他認定這不是他們的忍受力特別強,再不然,就是這種習俗早已消失,因為他覺得無論人們對榮華富貴或長生不老的渴望多么強烈.都不至于拿孩子們的痛苦去換取這些東西。當約塞連為了尋找奈特利的妓女的妹妹,獨自行走在陰濕寒冷的羅馬的街道上時.他看到了一幕令人心酸的景象,深深地撼動著他的心,而且他也深深地為這些無辜的人們感到憐憫同情。一個穿著薄襯衫和薄褲子的男孩,赤著腳從黑暗中走了出來,他有著一頭黑發(fā)而且需要整理整理了,他還需要鞋子和襪子。他一臉病容,面色蒼白,一副凄慘的模樣。他走在濕漉漉的人行道上,這男孩的窮困,深深地打動了約塞連,讓他打從心底賦予這個男孩無限的同情,但約塞連又想一拳將這個病懨懨的男孩打離這個世界,因為這個男孩讓他想到了其他在意大利境內(nèi)痛苦的生命。
三、結語
電影《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成功地塑造了約塞連這樣一個浸透著存在主義的“反英雄”形象,約塞連身兼批判現(xiàn)實的積極因素和取消斗爭的消極因素,約塞連是荒誕與瘋狂社會的清醒者,親眼目睹的許許多多事實,促使他痛苦地進行思考。盡管他本質(zhì)上是個極端個人主義者,最終走上了不顧他人,保全自己生命的道路,但他還是有一定的社會理想、社會意識和正義感的,對于瘋狂的世界.他一直進行道義上的批判。對于下層人物的不幸.他也懷著深深的同情。然而,在本質(zhì)上,約塞連是一個極端的個人主義者,因此,在保全自己的過程中,他變得膽小如鼠,因為他早已決定“要么永遠生存,要么在求得永遠生存的努力中死去”,這就是約塞連的理想。
約塞連對政府和社會的不滿并不說明他是個為民請命的英雄。后現(xiàn)代主義作品里是沒有英雄的.它的人物甚至是“反英雄”的。人物的存在是因為他們存在。他們的悲與喜已經(jīng)淡化,好與壞難以分開,有的甚至僅僅“是場景中一個可以替代的暫時性角色,他喪失了悲劇的氣息,而多了些游戲成分?!蓖高^電影中約塞連的形象,我們看到的是在瘋狂的世界里備受擠壓而茍延殘喘的卑微人們,約塞連那看似瀟灑的嬉笑,引來的正是更大的災難。而他最終逃往自由的天地瑞典.這正是海勒想要表達的主旨。約塞連和其他人物之間所發(fā)生的事件以及他對于人、事、物的觀感和態(tài)度,從他的性格、思想,行為與人際關系三方面來體現(xiàn)其黑色幽默的人物特征.進而凸顯他的“反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