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桃花 荷花 菊花 梅花
摘 要:中國古典詩歌崇尚含蓄,詩人將自己的情感借助于筆下的意象抒發(fā)出來,一首詩有無詩味,是否韻味獨特,說到底是看這首詩有沒有優(yōu)美巧妙的意象。本文擬從中國詩歌的百花園里采擷多姿多彩,多元而豐富的四季花卉來解讀其中不盡的詩歌意蘊。
中國是詩的泱泱大國,中國古典詩歌崇尚含蓄,詩人將自己的情感借助于筆下的意象抒發(fā)出來,一首詩有無詩味,是否韻味獨特,說到底是看這首詩有沒有優(yōu)美巧妙的意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觀物象經(jīng)過詩人的感情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獨特形象,是一種富于更多的主觀色彩、迥異于生活原態(tài)而能為人所感知的具體藝術形象。本文擬從中國詩歌的百花園里采擷多姿多彩,多元而豐富的四季花卉來解讀其中不盡的詩歌意蘊。
一、桃花意象
桃花嬌媚動人,大方爛漫,生氣勃勃又輕巧薄弱,粉嫩恬淡,給人以不食人間煙火之感,所以深受詩人墨客的喜愛。桃花的曖昧、虛無,桃花的極端與平易,桃花的生長及凋零、美與死、俗與雅等不定性,使得古詩詞中的桃花意象更加多姿多彩,多元而豐富:
(一)春天的象征
桃花是春天早發(fā)的花卉,它粲如錦浪,艷如紅霞,裝點盎然春意?!爸裢馓一ㄈ齼芍Α闭故玖嗽绱旱囊环稚鷻C。待到陽春三月,桃花當令,樹染胭脂,枝掛紅霞,此時此節(jié)桃花真是占盡人間春色。桃花舞春風,花影搖紅,春意濃濃。在殘花飄零的暮春時分,桃花還能傳達出“桃花流水鱖魚肥”這般的悠閑之美。桃花優(yōu)美的姿容,妍麗的色彩,勃勃的生機,現(xiàn)身的絕好時節(jié),使之成為春天無可挑剔的形象代言人。
(二)美人的象征
《詩經(jīng)》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是最早的艷情文學,表面上看似摹寫桃花盛開之貌,實則是借物起興,歌詠新婚女子的嬌媚可人。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云:“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薄叭嗣嫣一ā苯K成家喻戶曉的經(jīng)典組合。
(三)悲情的象征
大詩人陸游與唐琬的愛情感傷在陸游的《釵頭鳳》里被抒寫得凄迷纏綿,“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在文學史上幾成絕唱。林黛玉的《葬花詞》:“……明媚鮮艷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ㄩ_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怀罕M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笔且姷教一h零而產(chǎn)生的哀傷自憐,更是她在愛情失意之后,香魂消散之前所唱出的天鵝遺音。
(四)桃源的象征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他自己,也為與他一樣的失意文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虛幻的理想世界。桃花源,背景因了桃花而燦爛至極。桃花源作為一個“理想世界”,作為中國文人的精神棲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著文人學士,形成了他們的“桃花源情結”。張旭問桃源:“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二、荷花意象
荷花又稱荷、蓮、蓮花、芙蓉、菡萏等,在傳統(tǒng)文學中,荷花具有多方面的品質(zhì)和特征:
(一)喻高潔的品格
如屈原《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就是以荷花的外表形態(tài)之美,象征詩人高潔的品質(zhì),以此突出詩人“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人生態(tài)度。
(二)喻女子姣好的容貌或純潔無瑕的愛情
荷花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極娉婷,極高潔的,容易讓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絕代佳人。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庇捎凇吧彙迸c“憐”同音,“蓮子”即“憐子”,“青”即“情”。這里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三)喻美好的人生理想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營造了一種美麗、和諧、恬靜的意境,寄托著詩人的一種生活理想。
三、菊花意象
菊花以其品性的素潔高雅、色彩的絢麗繽紛、風骨的堅貞頑強和意趣的豐富多彩而備受文人青睞。
(一)幽人高士之花
菊花,幽獨淡雅,孤高傲世,向來是幽人高士隱逸情懷的象征。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遠離塵俗、孤芳自賞的隱士生活的寫照,也是詩人潔身自好、高標獨步的人格情操的映射。
(二)感時傷懷之花
古人有重陽佳日登高望遠、飲酒賞菊的習俗。詩人歷經(jīng)戰(zhàn)亂,輾轉漂泊,常常借助重陽登高、飲酒賞菊一吐胸中塊壘。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比姂z憫菊花,感傷時世,離亂苦恨,揪人心痛。
(三)堅貞高潔之花
元稹的《菊花》抒寫自己的愛菊之情,盛贊菊花的堅貞品格?!扒飬怖@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卑倩ㄏ戎x而菊花后凋,歷盡風霜而堅貞不屈。這是菊的神韻,也是詩人不畏權貴而耿直敢言,歷經(jīng)貶謫而心志堅貞的風骨寫照。
(四)戰(zhàn)天斗地之花
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黃巢就是這樣一位解詩懂菊的人,他的《菊花》:“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眳矃簿栈?遍布長安,陣陣香氣,直沖云天,朵朵英姿,颯爽威武。這哪里是滿城開放、燦爛輝煌的菊花,這分明是以黃巢為代表的農(nóng)民起義軍的精神力量的寫照。
四、梅花意象
梅花是中國古代常見的審美意象。它以其曲折多姿的形態(tài),經(jīng)霜耐寒的特性受到古代文人反復詠唱,詩人借助這客觀之象,融進自身的主觀之意,賦予梅花各種美好的品格。
(一)象征志士、貞士
張九齡在其仕途受挫之時所作的《庭梅詠》:“更憐花蒂弱,不受歲寒移。朝雪那相妒,陰風已屢吹。馨香雖尚爾,飄蕩復誰知?!痹诟袘焉硎赖耐瑫r也體現(xiàn)了詩人堅毅不屈的意志。中唐朱慶馀《早梅》一詩,就把梅花傲雪作為高尚品性加以贊美:“天然根性異,萬物盡難陪。自古承春早,嚴冬斗雪開?!痹娙速x予了梅花高風亮節(jié)的品性。
(二)象征隱者、高士
梅花開在殘臘初春之際,長于高山岡谷,水驛荒村,但它清香依舊,潔白無瑕,給身處逆境的詩人以無限慰藉?!安皇軌m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王琪《梅花》)所表現(xiàn)的是一種平淡恬靜的生活態(tài)度?!蔼氉圆粻幋?都無一點塵?!?呂本中《早梅》)涵括了老莊的虛靜淡泊的隱士襟懷。
(三)象征美人、仙子
宋初詩人梅堯臣筆下的梅花是玲瓏的小家碧玉:“家住寒溪曲,梅花雜暖春,學妝如小女,聚笑發(fā)丹唇?!?《紅梅》)在吳頤《次韻憲宣德紅棖詩韻》里梅花就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高潔處子:“玉骨冰肌冷照人,勻紅輕絳羅巾……寄聲閉戶英夫子,體取居塵不雜塵?!?/p>
唐代詩評家司空圖說:“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二十四詩品》)今天離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年代時已久遠,但我們還可以通過這些優(yōu)美的花卉意象了解作者寫詩時的情感和志趣。這些意象已不僅僅屬于詩歌,更多意義上已經(jīng)成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情感,如同一粒粒種子植入我們的心田,發(fā)芽,生長。
(責任編輯:趙紅玉)
作者簡介:肖靈淮,江蘇省清江中學高級教師。
參考文獻:
[1]《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