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靜
苔絲狄蒙娜在整個劇本中始終是一位正面人物,然而其隱忍的個性使她陷入一個又一個的圈套直至悲慘離世。她潛意識里的缺點,即“本我”的極端便成為癡狂,她始終無法融入當時的現(xiàn)實社會中并被社會所接納。
一、苔絲狄蒙娜與奧賽羅的地位差距為其悲劇命運埋下導火索
回到苔絲狄蒙娜初次結(jié)識奧賽羅的一幕:作為威尼斯公國一位聲名顯赫的將軍,奧賽羅被威尼斯公國元老勃拉班修之女苔絲狄蒙娜迷人的外表和高貴的氣質(zhì)所迷倒,同時,苔絲狄蒙娜也對這位閱歷豐富,談吐不凡的摩爾人欽佩萬分,于是她不顧奧賽羅的種族,膚色,年齡和相貌愛上了他。依照習俗,貴族出身的苔絲狄蒙娜本應找一位社會地位與之相稱的體面丈夫,無疑她與異族人的婚姻注定不被社會所包容。
透過苔絲狄蒙娜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強烈的反種族主義和反因襲主義,我們可以看到她的果敢和脫俗,這在當時是被父權制社會所抵制的,而且異族通婚也是一個社會禁忌。苔絲狄蒙娜寄希望與奧賽羅共同沖破社會禁錮,故二人私下成了婚。然而,自此她將自己推上了被動婚姻的不利地位。
二、苔絲狄蒙娜的善良隱忍是其悲劇性格的源頭
苔絲狄蒙娜的所有品質(zhì)中,善良隱忍無疑是最突出的特點。她和奧賽羅的婚事剛畢,戰(zhàn)事突發(fā),緊急之下奧賽羅必須立即投入軍事行動中以履行軍人職責,確保國家安全。苔絲狄蒙娜毫無怨言隨夫遠征,她事事為他人著想足見她的善良品性。然而,這同時也暴露了她順從,屈服,缺乏獨立性的性格缺陷。
她是一位博愛的基督徒。第三場第二幕中在慶祝土耳其人撤退的慶功會上凱西奧因醉酒滋事被奧賽羅免職,爾后凱西奧向苔絲狄蒙娜求助,這使她陷入兩難的困境中:一方面她想竭盡全力幫凱西奧向奧賽羅說情,另一方面,她因此無法避免丈夫的猜疑和證明自己與凱西奧友情的純潔。但是出于同情和友善,苔絲狄蒙娜三番五次向奧賽羅調(diào)解凱西奧免職一事,這在某種程度上激起了奧賽羅的猜疑和妒忌。結(jié)果這一事件成了她日后悲劇的導火索。
此外我們也可以從戲劇里其它許多情節(jié)中找到體現(xiàn)苔絲狄蒙娜這一性格的例證。如在第一場第四幕:
奧賽羅:啊,魔鬼!魔鬼!要是婦人的眼淚有孳生化育的力量,她的每一滴淚,掉在地上,都會變成一條鱷魚。走開,不要讓我看見你!
苔絲狄蒙娜:我不愿留在這兒害您生氣。(欲去)
苔絲狄蒙娜因奧賽羅粗魯?shù)男袨槎奁?威尼斯紳士羅德利哥勸奧賽羅補償她。奧賽羅卻繼續(xù)傷害她,他咆哮著:“哦,魔鬼!魔鬼!……滾開!”面對丈夫不堪入耳的斥責,苔絲狄蒙娜選擇不反駁,靜靜地走開。此處兩個“魔鬼”可以從以下兩層意思來理解:一是奧賽羅咒罵苔絲狄蒙娜以宣泄其內(nèi)心的抑郁情緒和不可遏制的憤懣,二是苔絲狄蒙娜已經(jīng)演變成縈繞于奧賽羅心靈和精神的“魔鬼”,此時“魔鬼”已經(jīng)成為他那不忠妻子的代名詞,也是兩人愛情理想破滅的象征。
三、苔絲狄蒙娜的性格分析
是什么讓苔絲狄蒙娜過分容忍奧賽羅以及他那些有悖常理的行為?是她對奧賽羅深邃的愛使她從一位堅強﹑無所畏懼的少女變成一個順從,奴性十足的女人。正是她對奧賽羅過分的個人崇拜讓我們不難理解隨后她對丈夫所做的讓步和妥協(xié)了。當伊阿古的詭計一步一步得逞之后,奧賽羅不再相信她,并偏執(zhí)地認為她對自己不再忠貞,于是用惡毒的詞語來謾罵她,“恬不知恥的妓女”,“蕩婦”。而苔絲狄蒙娜從不為自己的清白爭辯,只是一遍一遍地發(fā)誓,可是這對摩爾人毫無用處。
最終,她的宿命漸至:她被奧賽羅扼死在床上。臨終前的內(nèi)心獨白有力地凸顯了她將她所崇尚的容忍節(jié)制發(fā)揮到了極致。以下是她的獨白:
愛米利婭:我可以打賭,一定有一個萬劫不復的惡人,一個愛管閑事、鬼討好的家伙,一個說假話騙人的奴才,因為要想鉆求差使,造出這樣的謠言來;要是我的話說得不對,我愿意讓人家把我吊死。
伊阿古:呸!哪里有這樣的人?一定不會的。
苔絲狄蒙娜: 要是果然有這樣的人,愿上天寬恕他!
她無疑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她是如此博愛:愛上帝,愛她的父親,愛她的丈夫,愛她的朋友,甚至愛她的敵人——加害于她的伊阿古,最終她絕望地死去,嘴里輕唱著楊柳之歌。苔絲狄蒙娜的悲劇體現(xiàn)了純粹的“本我”無法使人在嚴酷的社會環(huán)境中生存,因為它脫離了“現(xiàn)實原則”。人若是只停留在簡單的“本我”階段就無法上升到較高級的“自我”階段,因此只適合于在動物界生存,而無法存活于人類社會中。
苔絲狄蒙娜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生存于當時的男權社會中而無法擺脫其淪為男權社會的犧牲品的命運。對丈夫的過分個人崇拜最終使之成為一名不折不扣的悲劇人物。
(作者單位:江西省外語外貿(mào)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