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的品種最多,33個,占56.9%;與原產地相比,含仁率變化較大的品種約占76.47%"/>
單公華 周廣芳 張 瓊 田壽樂 張 強
摘要:1997~2007年,以58個棗品種為試材,研究含仁率及其變化規(guī)律。結果表明,47個品種含仁率,品種間相差很大,從5%~138.89%。不同品種的含仁率由低到高順序分為3級,其中含仁率>50%的品種最多,33個,占56.9%;與原產地相比,含仁率變化較大的品種約占76.47%,含仁率增高是主要變化趨勢,可能與多品種集中栽植,授粉受精條件改善有關。果重與含仁率無關,但平均果重25g及以上的特大果品種,含仁率極低。15個品種含有雙仁,發(fā)現雙仁內有雙飽(仁)、雙癟(仁)及飽癟(仁)等3種類型,雙仁均出現在高含仁率(100%及以上)的品種中,雙仁率高低與含雙仁類型多少呈正相關;無仁品種11個,占18.97%,系單性結實所致;三變色品種中存在3心室現象。
關鍵詞:棗;品種;含仁率;雙仁;飽仁;癟仁
中圖分類號:$66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910(2009)03-0011-04
棗樹坐果率很低,金絲小棗、郎棗和鴨棗等品種坐果率均在1%左右。因花器小,進行去雄、授粉和套袋操作困難,熟練人員每天只能處理100~200朵花,進行人工雜交工作量巨大。據筆者統(tǒng)計,收獲果實僅占授粉花量的千分之一左右,其中還有不少果實種仁干癟或無仁,不具繁殖能力,使人工雜交因不能得到足量含仁果實而無法進行。鑒于此,作者以部分棗品種為試材,研究棗品種種子含仁率及其變化規(guī)律,為棗樹雜交育種作一些基礎性工作,以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材
供試品種為山東省泰安市山東省果樹研究所棗樹良種資源圃內的58個品種。58個品種引自全國各地。該圃地處泰山南麓,砂壤、粘壤土,地勢平坦,樹齡15~20年生,嫁接繁殖,砧木為金絲小棗實生苗,株行距2~4m×6m。
1.2方法
于果實成熟期,每品種選一生長正常株,取樹冠南部外圍平生或斜上生長的多年生單位枝1個,采下所有果實,用修枝剪剪開果核,按以下標準檢查統(tǒng)計果實種仁發(fā)育情況。飽滿仁(簡稱飽仁):胚和胚乳發(fā)育完全、飽滿,外種皮紅褐色或紫褐色;癟仁:胚和胚乳發(fā)育不完全或無,有的僅剩種皮,種仁不飽滿或干癟;無仁:果核內是空的,無種仁的任何組成部分。分別計算飽仁率、癟仁率、含仁率(癟仁率與飽仁率之和)和雙仁率(一核雙仁按二仁計算,其中的飽滿仁及癟仁數分別計入飽仁率和癟仁率)。1997~2007年連續(xù)觀察,匯總數據,計算平均值。
2結果與分析
2.1品種含仁情況
58個棗品種中,有仁品種47個;含仁率5%~138.89%不等,品種間差異較大(表1)。含仁率由低到高分為3級:1級,含仁率<10%,共16個品種(包括含仁率為零的11個品種),占供試品種的27.59%;2級,含仁率10%~50%,共9個品種,占供試品種的15.52%;3級,含仁率>50%,共33個品種,占供試品種的56.9%。從表l看出,有41個品種的飽仁率大于癟仁率,即在絕大多數含仁品種中,飽仁數量都占優(yōu)勢;無仁(含仁率為零)品種11個,占總數近1/5,與癟仁不同,此類品種僅有果核,果核內沒有任何種仁的組成成分,既無殘留的種皮,更無胚、胚乳,這一現象表明,無仁品種果實為單性結實。
2.2品種雙仁情況
從表1可看出,雙仁品種共15個,占有仁品種的31.92%;雙仁率高低與含仁率高低密切相關,除上海白蒲棗含仁率100%外,其余品種含仁率均在100%以上,即高含仁率品種才出現雙仁,含仁率最高的品種北京纓不落和成武冬棗也是雙仁率的第1、2名。根據雙仁飽滿程度,把雙仁又分為雙飽、雙癟及飽癟各一三種類型(表2)。雙仁品種中,僅含其中一種類型的品種7個,這類品種雙仁率都較低,除板棗(23.53%)外,均小于ll%;同時具有兩種類型的品種5個,孔府酥脆棗(8.7%)除外,雙仁率均處在大于11%、小于16%的區(qū)間內;三種類型均具備的有3個品種,雙仁率高居前3位(均大于30%)。這說明雙仁類型較多的品種,雙仁率較高,反之則較低;另外,發(fā)現三變色品種為三心室。
2.3與原產地的比較
將含仁率與品種原產地數據比較(以兩者差率5%作為衡量標準,大于等于5%為差異較大,小于5%為基本相符,見表1)。58個品種中有24個品種無原產地數據或文字描述,無法比較,其余34個品種根據本文2,1中含仁率的3級分級標準進行比較。1級(含仁率小于10%)8個,其中基本相符的6個,不符的2個;2級(含仁率10~50%)品種8個,均與原產地數據不符;3級(含仁率>50%),18個品種,其中2個基本相符,16個不符。由此可見,含仁率低于10%的品種,變化幅度較小,兩地差異不明顯;另兩類品種,變化較大,兩地差異明顯。在可比的34個品種中,變化較大和基本相符的品種數分別為26個和8個;在變化較大的26個品種中,有18個品種含仁率變化大,比原產地增加幅度5.26%(六月鮮)~103.53%(板棗);含仁率變化小的品種僅8個??梢姾事试黾邮亲兓闹饕厔?。
2.4含仁率與果重的關系
含仁率≥50%的35個品種中,大果型品種(平均果重20g以上)2個,其余33個品種均為中、小果型品種(平均果重20g以下),后者占94.29%;含仁率50%以下品種23個,中、小果型品種22個,占88%,與上述含仁率≥50%的品種所占比例相近。這一結果表明,品種果型大小與含仁率之間無正相關關系。調查發(fā)現,平均果重25g左右的特大果型品種,含仁率均很低,如大瓜棗(平均果重25.7g)和大白鈴棗(平均果重24.5~25.6g),含仁率分別為5%和0。
3小結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供試的58個品種中,11個品種種子無仁,占供試品種數的近1/5;47個品種有仁,含仁率5%~138.89%,品種間差異很大;在絕大多數有仁品種中,飽滿仁數量都多于癟仁數量。
58個品種中,種子內有雙仁的品種共15個,占有仁品種的31.92%;雙仁率的高低與含仁率高低密切相關,高含仁率品種才出現雙仁;雙仁率高低與雙仁類型(雙飽、雙癟、一飽一癟)的多少成正相關,雙仁率越高的品種,其雙仁類型也越多。
果實大小與其種子含仁率無正相關關系;單果重25g以上的特大果型品種,種子含仁率很低甚至無仁。
在58個供試品種中,可與原產地進行含仁率比較的品種有34個,其中,含仁率低于10%的品種,兩地差異不明顯;含仁率10%~50%和50%以上的品種,兩地差異明顯。有些品種如灰棗、板棗和孔府酥脆棗,原產地的含仁率分別為4%~5%、約20%和7%~8.5%,但在泰安棗良種圃內,卻分別高達100%、123.53%和108.7%,差異很大,其原因可能主要與授粉受精條件有關?;覘椇桶鍡椌鶠樵a地主栽品種,栽培面積大,品種單一(僅有2~3個品種少量混植);孔府酥脆棗的母樹更是單獨矗立在孔府后花園內,均缺少授粉受精條件,故含仁率均較低;而在泰安1333m2的良種圃內,種植著幾十個來自全國不同棗產區(qū)的品種,授粉品種豐富多樣,良好的授粉受精條件顯著提高了3個品種的含仁率。據此推斷,上述不同授粉品種(或組合)及多個授粉品種可能導致了含仁率的變化,即多品種混栽可能提高含仁率。當然,這個推斷還需進一步試驗驗證,如成立,將為棗樹雜交育種工作開辟一條新的途徑。與上述表現相反,有不少品種在泰安棗資源圃的含仁率低于原產地,其原因也有待進一步探討。
供試58個品種中,有11個品種無仁,與原產地基本相符。無仁品種的果實均為單性結實。造成單性結實的原因有二,一是有的品種本身具有單性結實能力;二是花期噴施赤霉素,刺激了棗花單性結實。許多有仁品種中也有數量不等的無仁果實,其原因也值得研究探討。赤霉素可刺激棗花單性結實,提高坐果率,但同時也會造成果實無仁,不利于有仁果實的產生,因此,建議在進行雜交育種時,不再使用赤霉素作為提高坐果的措施,以免人為造成無仁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