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勇
“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痹趯W習和實踐中,我領悟到,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求知欲望的激發(fā)者,必須傾力于以下幾方面能力的修煉,才能不斷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教師要觀念轉變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業(yè)務素質的優(yōu)劣,對課堂教學最優(yōu)化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不要用自己任教時間長短,對原來教材的理解去按經驗教學,認為傳授完知識,就完成了任務。而應該通過課堂教學,認真關注學生“是否愿意學,主動學,會不會學”,用這樣的理念去指導自己的教學。
二、提倡新的學習方式
我國基礎教育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因此,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新的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為實現(xiàn)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合作學習中有明確的責任分工,促進學生之間能有效地溝通。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調查、信息搜集及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
三、組織教學要有嚴謹性
所謂組織教學,就是要把學生的目光、注意力、情緒、思維集中到課堂上來。組織教學而應貫徹教學的始終。其嚴謹性著重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教師對所授課程要有嚴謹?shù)膽B(tài)度。即每次課前認真?zhèn)湔n,保證授課內容的思想性、科學性、正確性。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定下來之后,應該反復的研究教學計劃,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對于重點和難點要格外突出,有的課重點和難點不是很明顯,那就要從整體上把握好教學的方向。第二,對教學過程要嚴密組織,做到周密思考、張弛有致、緊湊有序。第三,教師對教育對象要嚴格管理。
四、 要具備積極傾聽、交流、溝通能力
為了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逐漸做到從對學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從對結果的關注轉向對過程的關注,從對獨白的關注轉向對教學對話的關注,正如一句古訓所說:“傾聽學生的意見與心聲,就像你希望學生傾聽你的意見與心聲那樣?!弊鳛榻處?進入教室作演講容易,但要與學生形成高質量的交流卻很難。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當這一過程被阻斷或者處于混亂無序的時候,師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就將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機也將隨之出現(xiàn)。可見,教學的本質在于交流,能否與學生溝通是衡量教學效果好壞的標準。怎么樣才能夠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更順暢更有效呢?真誠的情感投入是前提,教師對于學生要充滿愛心,要把學生看作一個獨立的并且有自己思想的個體,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情感上和身體上和學生平等,只有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夠有課堂上有效的溝通和有意義的交流,這種溝通不是強迫式的,這種交流也不是對答式的,而是一種師生之間情感互動的結果,只有情感融合的交流才能充分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 具備批判反思能力
敢于批判反思的老師能夠從自己過去的經歷中學習,他們不再僅僅依賴過去教學中用過的好的方法和活動,他們知道每一次面對新的學生,這些學生就會帶來新的挑戰(zhàn)。敢于經常反思過程的教師,正是象臨產的母親經過終身難忘的陣痛后才感受了新生的活力。他們有一種興奮的感受,認為自己的實踐是有目的的。在參與實驗過程中,他們能夠正確理解和對待教師的權威,打破了傳統(tǒng)的權力機制和師生關系,通過自由民主的教學對話創(chuàng)造了和諧的情感氛圍,促進了學生進行最有效的學習。通過關注學生對教學的反應,根據教學情境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改進方法;通過傾聽學生的意見或建議,不斷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從而避免重犯類似的教學錯誤。
六、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過程。
對教學的具體過程的優(yōu)化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步驟。教學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充滿了變數(shù),但有一條是不變的,只有有效的教學內容和有效的教學方式相互融合才夠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既然這樣,優(yōu)化教學過程就可以從優(yōu)化教學內容和優(yōu)化教學方式入手,優(yōu)化教學內容是根據具體的學習對象和學習環(huán)境重新考慮學習內容的多少、詳略和編排,以盡可能的減少在教學過程中因為教學內容安排不當而浪費的時間。優(yōu)化教學方式包括優(yōu)化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教師應該時刻考慮著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應該最大可能的把教法和學法統(tǒng)一,當然教師的教法首先要合理科學,要能夠無形的蘊藏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要能夠體現(xiàn)它的豐富多采性和長久的生命力,而不是一種簡單機械的勞動過程。優(yōu)化學生的學法,可以充分運用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激發(fā)好奇心,調動學習熱情,注重動手操作,以及生活調查。
總之,優(yōu)秀教師對教學質量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成功的教學是一個不斷試驗的過程,是終生的學習過程。怎樣實現(xiàn)有效教學是當前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課題,它向我們教師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需要我們研究教育科學理論,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傾聽學生的心聲,提高教學效能感能力,不斷探索有效教學的途徑,完善有效教學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