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義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睂嵭姓Z文課程改革一學期以來,我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學生第一學段的綜合性學習要求,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了一些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了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F(xiàn)將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利用自然資源,激發(fā)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對象、學習活動的一種力求認識或積極接近的心理傾向。它是一種行為的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在興趣的影響下,學生會情緒高漲,積極主動地認識事物,觀察力顯得敏銳,思維顯得活躍,記憶力增強,想像力豐富,克服困難的意志力隨之增強??梢?利用周圍的自然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進行綜合性學習的前提。天高云淡,秋風送爽,各種顏色、不同形狀的葉子像蝴蝶般飛滿了果園,飛滿了校園和鄉(xiāng)間小道。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細心的孩子總愛揀幾片漂亮的葉子夾在書中做書簽,此時此刻,發(fā)動學生采集各種樹葉,召開一個色彩斑斕的賞葉會,那是多么令學生開心的事啊!在這個活動會上,學生可將采集來的樹葉進行歸類,(有的按顏色歸類、有的按形狀歸類,有的按藥用價值歸類),將自己的歸類內容說給大家聽。在介紹樹葉名稱和樹葉歸類的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提高了學生隨機識字的能力,豐富了詞匯,發(fā)展了語言。如認識表示樹葉名稱的字詞:楊樹、柳、蘋果、棗等生字詞,還認識了表示顏色的“黃、綠色、紅、青、墨綠”等生字詞,表示形狀的“圓形、線形、橢圓“等詞語。把葉子進行歸類后,喜歡畫畫的學生馬上想到用樹葉貼畫,有的學生在畫自己喜歡的樹葉,有的和同伴一起自制葉片標本……看到學生向別人展示自己成果(作品)時的一張張自豪、喜悅的笑臉,我真開心。這次“賞葉會”真是色彩斑斕、姿態(tài)萬千、包羅萬象,經(jīng)常開展這樣的活動,學生的說話能力、識字能力、審美、繪畫、想像、創(chuàng)造、探究等能力會逐步提高,從而加強了語文學科與科學、藝術、數(shù)學學科的整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探究意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挖掘教材內容,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
綜合性學習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有許多內容。“做太陽鐘”,收集整理圖片都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參與的積極態(tài)度和情感體驗。學生在做太陽鐘前,先讀懂了“丁丁做太陽鐘”的小短文,然后按照短文中所說的,請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先做,進行經(jīng)驗交流,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其他同學照著做,說說自己的制作過程,已經(jīng)做過的同學可以在原有基礎上發(fā)明創(chuàng)造,也可當評判員進行評價。不管制作的太陽鐘是否精美好看,我都鼓勵了每位同學,只要他們樂于參與,樂在其中就行。對于農(nóng)村孩子來說,家長給孩子買的課外讀物和報刊雜志寥寥無幾,針對這種情況,搜集圖片這項活動是這樣搞的:讓學生在哥哥姐姐用過的教科書,如《社會》、《自然》、《美術》中找有價值的圖片剪下來,和哥哥姐姐一道完成說圖片內容的任務。在班內展示圖片時,只要用一兩句話說明圖片內容即可。學生收集到的圖片有?“寧夏五寶”、“人造衛(wèi)星”、“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祖國的名山大川”等。這些圖片都貼在自己的成長記錄冊中進行保存。收集圖片是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初級階段,為他們今后進行上網(wǎng)學習、查詢資料奠定基礎。同時,在收集圖片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感到有趣,還增長了許多課外知識,也增識了不少漢字。
三、依據(jù)兒童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開展綜合性學習
“錢幣”是學生最常見的事物之一,一年級的小學生都已經(jīng)學會花錢。學生對錢幣知識的了解有多少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和孩子們一同進行了一次認識錢幣活動。首先我給家長帶條子,請家鄉(xiāng)配合,讓孩子盡量多帶幾元錢來。課上,先請孩子們說一說對錢幣知識的了解,雖然孩子的家長都是農(nóng)民且文盲較多,但從孩子的嘴里也說出了“錢”,舊社會叫銅板、銀票、“袁大頭”,今天叫“人民幣”等名稱。我給孩子們簡單介紹了“錢幣”的發(fā)展史,并教育孩子使用人民幣要講衛(wèi)生,并要愛護人民幣。在小組進行人民幣面值介紹時,認識了“中國人民銀行、元、角、分、錢幣、佰、肆”等生字詞,據(jù)統(tǒng)計,在這次活動中,學生最多認字達二十個左右,最少的也認會?“元、角、分、錢幣”五個字。由于學生帶的硬幣比較多,就鼓勵他們用硬幣和紙幣拼自己喜歡的圖案,學生拼出的圖案有:小動物、花兒、小汽車、高樓大廈“等,真是美不勝收。這堂課結束時,建議每人用五角錢買三樣學習用品(如橡皮、小刀、鉛筆),把花錢和剩余情況匯報給數(shù)學課老師。這項活動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認字發(fā)展到拼畫,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四、擔當角色,參與表演,使綜合性學習“活”起來
綜合性學習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yǎng)學生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的能力,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針對綜合性學習這一特點,在教學《想飛的烏龜》和《小母雞種稻子》兩篇課文時,均請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這兩篇課文的相同點是都可以進行分角色朗讀和戴頭飾表演。我在指導完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后,就把分角色朗讀和表演的權利放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長為主持人和策劃者,帶領小組成員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商量故事中的每個角色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心里是怎樣想的,共同討論用什么樣的動作和表情表演最合適,最后小組每人擔任角色一次,進行表演,互相評議、取長補短。在表演過程中,學生把想飛的烏龜由夢想飛但無法飛的傷心到叨著棍子飛上天,情不自禁的感嘆,最后從天上掉下來的失落,表演得很逼真,雖然不能像專業(yè)演員那樣技藝高超,但是他們演得很投入、很認真,積極性特別高?!缎∧鸽u種稻子》一文的表演,熱愛勞動的小母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勞動的豐碩成果感染了小鴨、小貓和小豬,它們也愿意加入到熱愛勞動的行列。在擔當角色、參與表演的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受到熱愛勞動的教育。表演之后說一說“又香又甜的白米飯是怎么來的”?學生都從不同角度談了自己的看法。這堂課學生由讀一讀→演一演→議一議,自主參與,大膽實踐,既是對課文內容的內化過程,又是對學生健康完美人格的塑造過程,收到了語文學習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離不開語文的聽、說、讀、寫活動,它貫穿了語文學習的始終。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課改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將繼續(xù)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綜合性學習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