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僑蜀
家住成都市撫琴小區(qū)營通巷的李教文,今年68歲。他癡迷書法已有30多年,練就了扎實的篆書功底,作品多次在國內的書法大賽中獲得金獎。他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將書法藝術與少數民族文化融會貫通,目前已將五種少數民族文字引入自己的書法作品。其中以瀕臨失傳的湖南瑤族“女書”最為獨特。
李教文在西藏工作了27年,逐漸學會了不少的藏文。通過學習藏文,他對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又陸續(xù)學習了回文、滿文和東巴文。為了掌握這些民族語言,李教文費了不少的精力和周折,但更讓他從中感受到了我國各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教文第一次知道了“女書”。在成都的湖南商會主辦的一次書法展覽會上,當時一位湖南籍小伙子被李教文的民族書法作品所吸引,他主動向李教文介紹起湖南瑤族的“女書”:“這是一種鮮為人知的文字,現在在湖南江永縣還有幾位瑤族太婆可以書寫,女書已是面臨著失傳的境地……”一直就非常關注少數民族文化的李教文聞聽此言,立即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
當他拿到第一篇“女書”書寫的瑤族民謠時,如果沒有中文解釋,幾乎就像看天書。女書的部分文字與漢字有異曲同工之處,其寫法簡單,只有點、豎、斜、弧四種寫法。其似菱形,造型奇特,俊秀且不失剛勁。自從接觸女書后,李教文每天都會花費3個小時的時間來練習書寫。
經過潛心研習,李教文基本掌握了“女書”書寫時 “字形細長,右高左低,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等特點,現在他已能熟練地運用“女書”350個常用字寫書法作品。每當書法協(xié)會的老友聚會或者開展“送文化到社區(qū)”活動時,李教文都會寫幾幅“女書”作品,引來眾人的關注和贊嘆,很多老人也紛紛請他寫一幅“女書”拿回去掛在家里。
李教文希望用自己的書法作品來傳播“女書”,因為“女書”被稱作東方奇書,而且是瑤族文化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其研究價值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