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涌萍 蘇 靜
號稱“國際瘟疫”的毒品,觸角遍及世界各個角落,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和社會安寧。受國際毒潮的影響,我國當前的毒品犯罪形勢也日趨嚴峻。2005年10月。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做出重要指示,明確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真正打一場禁毒的人民戰(zhàn)爭。隨后,國家禁毒委立即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了為期三年的禁毒人民戰(zhàn)爭。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泉州市鯉城區(qū)人民檢察院圍繞“遏制毒品來源、遏制毒品危害、遏制新吸毒人員滋生”這一目標,堅持“打擊、防范、管控”并重并舉。精心組織開展禁毒預防、禁吸戒毒、堵源截流、禁毒嚴打、禁毒嚴管等五大戰(zhàn)役,采取領導督辦、快捕快訴等措施,依法從重從快打擊該類犯罪,保持對涉毒犯罪的高壓態(tài)勢。
一、毒品犯罪案件的特點歸納
2005年至2008年,該院共受理毒品犯罪案件107件、169人,占受理案件總數(shù)的8.2%、總人數(shù)的7.1%。其中,批準逮捕163人,批捕在逃3人,不捕或變更強制措施3人。
(一)從發(fā)案情況看——毒品案件數(shù)量逐年上升,同比增長略有下降。
近三年,鯉城區(qū)毒品犯罪案件的數(shù)量逐年上升,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鯉城區(qū)檢察院辦理毒品案件13件,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辦理毒品案件32件,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辦理毒品案件62件,每年上升幅度分別為146%、93.7%。這既說明該區(qū)毒品犯罪猖獗,也顯示出禁毒專項斗爭效果顯著。
(二)從作案主體看——無業(yè)人員為主。本地人士漸多,文化程度偏低,出現(xiàn)女性犯罪,日趨年輕化。
1、職業(yè)因素。毒品犯罪主要集中在無業(yè)或無正當職業(yè)的人員中。三年來批捕的毒品犯罪嫌疑人中,無業(yè)人員占82.3%。其中有的曾經是正當?shù)膭展と藛T,但因企業(yè)破產停產而失業(yè)走上販毒道路。其余則多經營賭場、看場或在不正當?shù)膴蕵穲鏊霈F(xiàn)場經理、坐臺小姐等。
2、籍貫因素。本地人販毒人數(shù)日漸增多。2006年該院辦理的毒品案件中,本地人參與販毒3件3人;2007年達28件39人,2008年21件44人。本地人利用其對環(huán)境和人脈的熟識度,單獨或與外地人團伙實施販毒的情況日益增多。
3、學歷因素。毒品犯罪人員主要是初中、小學文化程度,以2008年上半年為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5.9%。
4、性別因素。毒品犯罪一般以男性為主,但2007年該地區(qū)開始出現(xiàn)女性販毒,當年批準逮捕女性犯罪分子就達9人。三年中女性由過去共同犯罪中的次要地位逐步演變?yōu)閱为氊湺?、運毒或在團伙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如王某等七人販毒案中,其妻賈某就承擔著聯(lián)系購毒、販毒、運毒等多項重要任務。
5、年齡因素。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20歲以下的涉毒犯罪分子有2人,占總人數(shù)的11.8%;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這一數(shù)字達到8人,占總人數(shù)32%;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則高達51人,占總人數(shù)的42%。呈現(xiàn)明顯的年輕化趨勢。
(三)從犯罪類型看——販毒運毒居多,“以販養(yǎng)吸”嚴重。
該院在辦理毒品案件中發(fā)現(xiàn),涉毒方式近年來逐漸呈現(xiàn)多樣化態(tài)勢,有吸毒、販毒、運毒、持毒等,其中販毒運毒數(shù)量最多,同時“以販養(yǎng)吸”最為普遍。吸毒人員為了支付高額的購毒費用,往往購買大量毒品,既吸又賣,為自己吸食提供便利的同時賺取利潤以供花銷。
(四)從作案手段看——團伙作案漸多,錢貨分離明顯。
為了分散風險,許多販毒人員選擇與他人合伙販毒,并雇用“馬仔”專門送貨。他們平時吃住在一起,接到生意后立即分工合作,銜接緊密。經辦案件中更是出現(xiàn)家族販毒團伙,夫妻、兄弟姐妹、叔嫂、男女朋友之間相互合作、依托,作案形式更加隱蔽。該院近三年批捕的毒品共同犯罪嫌疑人達109人,占批捕總人數(shù)的64.5%。同時,販毒人員也逐步增強反偵查能力,將以往錢貨現(xiàn)場交易逐漸轉變?yōu)殄X貨分離的交易方式。如毒販用電話遙控“馬仔”先將貨存放在指定地點,再通知購買者提貨,提貨后也不立即付款,送貨者與接貨者不直接接觸。2007年以來的販毒案件,“上線”大都逃之夭夭,導致毒品來源不清,查處不徹。
(五)從毒品種類看——毒品種類增多,軟性毒品為主,出現(xiàn)小包微量化。
販賣毒品的種類逐漸由以海洛因為主轉為以K粉、搖頭丸等軟性毒品為主。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間,該院受理的17名涉毒嫌疑人中15人涉及海洛因,僅2人涉及軟性毒品;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軟性毒品開始呈上升趨勢,達16人,占總人數(shù)的64%;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這一人數(shù)達107人,占總人數(shù)的88%。
為了逃避打擊,毒販還開始采用小額多次的交易方式。他們攜帶微量毒品,目標小,不易察覺,一旦被抓。只對少量毒品坦白交代,或稱自己吸食,使案件的證據認定愈加困難。
(六)從犯罪地點看——作案地點相對固定,娛樂場所更為集中。
該院所處地區(qū)外來人口較多,人口結構復雜,且擁有眾多娛樂場所,毒品犯罪的特殊需要促使黑手逐漸滲透到這些地方,因此歌廳、舞廳、迪廳以及KTV包房、酒店等,成為毒品犯罪的高發(fā)地。
(七)從犯罪動機看——作案動機有所轉移,出現(xiàn)“享樂派”。
過去的毒品案件,犯罪嫌疑人主要是因家境困難或需要巨額資金等因素而從事毒品犯罪。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這種“脫貧派”逐漸向“享樂派”發(fā)展。許多涉毒人員是在有了一定經濟基礎后,貪圖享樂、甚至追趕潮流而走上犯罪道路。目前有的大、中學生在生日派對上請吃K粉,認為這樣做有派頭,引發(fā)極壞的社會風氣。
二、毒品犯罪頻發(fā)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轉型加劇,高額利潤驅使
當前社會轉型加劇,利益重組深刻。就業(yè)形勢嚴峻,無業(yè)人員增加。許多人文化程度低、無一技之長,既沒有穩(wěn)定的經濟來源,也缺乏正常的社會制約。精神空虛,意志消沉。毒品犯罪利潤極高,市面上每克毒品海洛因可賺取超過300%的暴利,K粉、搖頭丸等軟性毒品也可賺取超過200%的暴利,如此高額的暴利誘發(fā)了膨脹的利欲,許多無業(yè)、失業(yè)人員急功近利,把制販毒品作為致富捷徑。還有的人因交友不慎被教唆、引誘吸毒,為了滿足毒癮和高昂的毒品開支。選擇以販養(yǎng)吸的犯罪道路,還誘發(fā)盜竊、搶劫、賣淫等其他違法犯罪行為。馬克思在《資本論》寫道“……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生動詮釋了當前毒品犯罪頻發(fā)的原因。
(二)毒源根治不嚴,執(zhí)法存在漏洞
一是當前對吸毒人員的處罰過輕,不能從根本上取締買賣毒品的市場。處理吸毒人員一般是采取先強戒后勞教或僅作一般的治安處罰,但其易在毒癮尚未完全戒除的情況下回歸社會,經不起毒品的誘惑而復吸。二是對毒品犯罪相對集中的行業(yè)治理
不嚴。當前娛樂休閑場所是毒品犯罪的“泛濫區(qū)”,他們表面上打著拒毒旗號,暗地里卻靠毒品招攬顧客,輕者容留吸毒,重者居間介紹甚至提供毒品,對這些場所管理的漏洞,一定程度上縱容了毒品犯罪。
此外,雖然我國刑法對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種植毒品原植物的行為,以及引誘、教唆、欺騙、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均明確規(guī)定為犯罪,但在具體的執(zhí)法過程中,打擊毒品犯罪的主要精力放在前者,而對引誘、教唆、欺騙、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查處較少。糾其原因,既有證據認定上的困難,也有認識上的偏差。這種執(zhí)法疏漏,對毒品買賣市場擴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對吸毒潛在人群的失控將直接導致毒品犯罪的蔓延。
(三)查處難度較大。懲處力度不足
涉毒案犯嚴重的抵抗心理以及取證困難導致毒品犯罪案件較難查處。涉毒案犯大都對其犯罪性質以及刑罰幅度有所了解,抗拒心理嚴重,對所攜帶或販賣毒品的來源不做如實供述,或只對當場抓獲時的犯罪行為做有罪供述。在該院2008年經辦的案件中,有4名涉毒犯罪嫌疑人在查獲后以“不知是毒品”為由企圖逃脫法律制裁,其中1人被做不捕決定,1人因“上線”未歸案導致事實不清,公安機關撤案后變更強制措施。此外,由于涉毒案犯作案隱蔽,警惕性強,一旦發(fā)現(xiàn)情形不對,立即銷毀證據。因此在少量販毒案件中,由于毒品都已吸完或銷毀,物證匱乏,毒品的純度和次數(shù)完全是憑借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證人證言來認定,加大了公安機關徹查案件的難度,給犯罪分子猖狂作案提供可趁之機。
此外,由于立法對近幾年新出現(xiàn)的毒品種類的處罰數(shù)量沒有明確規(guī)定,導致法院對數(shù)量小、二類毒品以下(如K粉)等毒品犯罪判決偏輕,如販賣海洛因在1克以下或二類毒品數(shù)量未達到巨大的,判處拘役、有期徒刑六個月到一年六個月的情形占較大比例,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毒品犯罪的數(shù)量居高不下,抓了判、判了放、放了又抓的惡性循環(huán)屢見不鮮。
三、打擊毒品犯罪的措施建議
1、堅定信心決心
禁毒工作是長期而艱巨的,要擺正心態(tài),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思想準備,持之以恒的開展禁毒專項斗爭。同時要廣泛地動員人民群眾加入禁毒行列,擴大緝毒隊伍,發(fā)動群眾,依靠群眾。同時不斷解放思想、改進辦案方式,完善辦案機制,保持對毒品犯罪的高壓態(tài)勢,保持根除毒品犯罪的信心和決心。
2、加強緝毒力量
加大打擊毒品犯罪的力度,一要大力堵截毒源,加強交通治安檢查站的緝查力量,配足配強警力。二要依法嚴厲打擊毒品犯罪,對抓獲的毒品犯罪嫌疑人,要采取突審快捕策略,盡快提取、固定證據。不但要嚴厲打擊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和非法持毒的犯罪,還要嚴厲打擊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引誘、教唆、欺騙、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犯罪,以及違反國家規(guī)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國家規(guī)定管制的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犯罪。三要優(yōu)化辦案隊伍,提高辦案效率。毒品犯罪形式日益復雜,取證難度日益加大,涉及法律法規(guī)日益廣泛,對辦案人員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應就這一態(tài)勢,將以往“廣而全”的粗放型辦案模式向培養(yǎng)善于辦理某一類(如涉毒)案件的“專家型”模式轉變。如將承辦人的精力集中在案件定性、證據核查、法條解析等專業(yè)上,減少其整理卷宗、排版打印等事務;建立健全涉毒案件快速辦理機制。有目的、有選擇的啟動快速辦理程序,節(jié)約辦案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加大禁毒宣傳
打擊涉毒犯罪不可能朝夕完成,禁毒宣傳也要持之以恒。不僅在國際禁毒日要大力宣傳教育,更要將宣傳工作長期堅持下去,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施行為契機,依托大眾傳媒,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堅持推進禁毒宣傳教育進校園、進社區(qū)、進家庭、進農村、進單位、進場所等方式,通過播放專題影視廣播、開辦專題講座、展覽專題圖片、發(fā)放資料等,使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徹底認識毒品的危害性,并為公安機關收集更多、更廣的線索提供渠道。
4、完善幫教工作
應當進一步重視對吸毒人員的監(jiān)管、幫教工作。建立科學的毒品犯罪信息檔案,對吸毒人員開展心理咨詢、生理矯正和預防復吸工作。派出所、司法所應盡量全面掌握吸毒人員的個人情況,與社區(qū)、家屬聯(lián)合開展幫教活動,并重點打擊轄區(qū)內的吸、販和制毒窩點。此外,將吸毒人員納入重點人口管理,組織相關職能部門或確立特定人員及時給予吸毒人員回歸社會后的幫教,讓他們生活安定,自食其力,隔絕過去的毒品環(huán)境。
5、實行社區(qū)預防
美國學者艾倫·科菲曾經提出犯罪預防理論即社區(qū)控制,認為司法機關只能控制犯罪的一部分,有相當一部分犯罪的預防需要取得公眾的理解、支持和社區(qū)的參與。因此,構建預防與懲處毒品犯罪體系,需要發(fā)揮社區(qū)控制的作用。以城市社區(qū)和農村村委會為依托,隨時了解和熟悉社區(qū)人員尤其是暫住人口、待業(yè)人員等的情況,幫助待業(yè)人員,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他們就業(yè),管理暫住人員,使他們住有所居,勞有所得,閑有所娛;戒除“癮君子”的賭癮,協(xié)助公安機關及家庭對“癮君子”強制或自行戒斷。通過社區(qū)控制,使社區(qū)管理走上正規(guī),社區(qū)環(huán)境得到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