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慧
調查證明:在人類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以至將來的幾十年內,不論新的媒體多么發(fā)達,遠距離教學多么普及,文字教材將永遠保持目前的主導地位。要真正掌握一門外語,需要有大量的閱讀,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的閱讀能力直接關系到他整個外語學習的成敗。
在大部分情況下,閱讀的目的是獲取篇章信息,而不是掌握語言形式。閱讀是一個言語輸入技能。閱讀量越大,永久記憶中儲存的信息就越豐富。這易于形成閱讀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環(huán)。
一、閱讀興趣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初中學生如果經常讀一些淺顯易懂的、有趣味的、文體多樣的讀物,學生能夠獲得成就感,易形成良性效應,學生的閱讀信心與興趣就水到渠成了。如果在課上加強朗讀練習,讓學生聲情并茂、抑揚頓挫地讀書,不僅學生自己得到美的熏陶,同時也加深了其對課文的理解。
二、閱讀技巧指導
1.課外廣泛閱讀離不開略讀技巧
略讀要求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整體理解所讀語篇的主旨大意和篇章結構,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和培養(yǎng)在閱讀中快速捕捉有關信息并找出文章主題,理解故事情節(jié),根據上下文推斷與預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的能力,以及根據不同問題設定不同的閱讀目標、采用不同的閱讀策略和方法的能力。
只要抓住文章主體,注意每段開頭或末尾出現(xiàn)的主題句,以及理解各個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基本上可以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信息了。
2.指導學生以意群為單位, 根據語境猜讀
整句閱讀,利用上下文把握新詞和難句的意思。在閱讀中遇到句子里出現(xiàn)生詞或舊詞的新用法 、新意義時,不要停留在新詞上,要把整個句子讀完,從整句的意思或上下文來考慮和推測單詞的意思。如果一句話里新詞不多,則要從整句的意思去體會個別新詞的意思或大致的意思。一句話里新詞多,讀過整句后往往還不明白新詞或句子的意思,就要再把前后的句子讀一讀。整段的一個大致的輪廓對于把握和推測個別新詞和句子的意思會有幫助。
閱讀時遇到新詞,可利用構詞法的知識,去猜詞的意思,通過語境或詞綴猜讀生詞。我們越把注意力用于單詞的辨認處理,給予語義的注意力就越少。
三、行為監(jiān)督與指導
1.監(jiān)督學生改正不良的閱讀習慣
監(jiān)督學生養(yǎng)成按照意群閱讀的習慣,不能回顧再讀,不能出聲,否則影響文章理解;不能遇到生詞就查詞典, 減少對詞典的依賴。使用默讀方式,減少心誦、唇誦和喉誦的毛病,做到眼腦直映。
2. 定時檢測課外定量閱讀
課本提供給學生的閱讀素材有限,而且只限于每周幾學時課堂,學生絕對難以實現(xiàn)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我們應當堅持課內外結合的真諦,有計劃地按階段目標指定各類閱讀材料,并定期檢查。每天至少一篇課外閱讀,持之以恒,良好的閱讀習慣自然而然就會形成了。周五收集課外閱讀的相關內容,并賽一賽,同時輔以獎懲措施。
3.倡導消遣性閱讀
消遣性閱讀以興趣為動力,讀者常依照自己的興趣去選擇讀物,并決定閱讀時間和數量。消遣性閱讀帶有無意的鑒賞性,讀者通過閱讀,尋求娛樂、休息和心理上的滿足,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閱讀能力。消遣性閱讀的材料范圍十分廣泛,可以是文學性的,例如歷史人物、社會生活、語言文學等;內容帶新奇性或趣味性的,例如趣味故事、幽默小品;也可以是知識性、挑戰(zhàn)性和時代感強的材料。 許國璋先生告誡我們:“不要總是把閱讀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閱讀首先是吸收知識,吸收知識的過程自然而然地就吸收了語言。”
4.提供舞臺,施展閱讀才能
中學生好奇心強,興趣濃厚,時刻想表現(xiàn)自己。若給學生提供一個舞臺,舉行各種形式的比賽,如詩歌朗誦、課本劇表演、歌曲比賽、講故事比賽、繞口令比賽等等,讓學生大顯身手,展示自己的才能,學生就可以體會到閱讀帶來的成功與快樂感。課外閱讀活動一般以個人閱讀為主,也可以適當采用“專題討論”、“交流與推薦”、“讀書報告會”等多種集體活動方式,以便了解和檢查課外閱讀的效果。
(責編 周侯辰 黃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