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華
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大體經歷輸出、接收、加工和運用四個階段。前一個階段主要是教師的工作,后三個階段主要是學生的活動。從這里我們也能看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活動應大大多于教師的活動。那么,
如何在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一、改進教法,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影響小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興趣是求知的向導,興趣是創(chuàng)造性地學好語文的重要心理品質之一。學生有了興趣,才會自覺地花時間、下工夫、動腦筋,積極地學習。有了興趣,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才能在學習中發(fā)揮主體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激發(fā)興趣來促進學生有效地學,并通過活動來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同時,通過課堂上恰當?shù)膶дZ,讓學生感知教學內容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激趣的途徑、方法很多,改進教學方法是重要的一條。教師在教法上經常變化,刻意求新,讓學生時常有一種新鮮感,必定會激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詞語的方法很多,但基本方法是查字(詞)典學詞。此外,有詞素解詞法、拆詞解詞法、近義比較法、反義對照法,有直觀法、實驗法,有以圖助解法、動作演示法、表情會意法,還有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詞法,等等。例如教“膨脹”一詞,在沒教的前幾天就讓學生找?guī)琢6棺臃旁谟兴钠孔永?等上課時,拿出瓶子讓學生觀察豆子放在水里起什么變化。學生必定會說:“豆子變大了?!边@時老師就引出:“水中的豆子變大了,這就叫‘膨脹?!边@種結合小實驗來解詞的方法,新鮮有趣,既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通俗易懂。
二、注重學法,培養(yǎng)能力
教的唯一目的是促使學生“學”,教會學生“學”,因而要把教學的重心從“教”轉移到“學”上來。教師對學法的指導要力求具體明確、便于操作。既要有明確的學習程序的指導,又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的點撥。教師要重視教方法、教規(guī)律,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規(guī)律。例如解釋詞語,其程序和方法是:(1)程序:自讀課文有關段落→劃出要解釋的字詞→采用一定的方法解釋→對詞意進行通俗的表達→與同學老師交流,檢查正確性。(2)方法:查字典法、上下文理解法、會意法、看圖法、近義詞法、舉例說明法等。再如,學習課文,教師可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教給不同的學習方法并設計出相應的操作程序,把有關學法變成學習過程中可供學生實際操作的具體步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進行學習。如指導學生采用“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學習《海底世界》《草船借箭》等課文;用“從課題入手”學課文的方法,學習《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黃山奇石》等課文;用“從中心詞入手”學課文的方法,學習《草地夜行》《珍貴的教科書》等課文;用“從重點段入手”學課文的方法,學習《飛奪瀘定橋》等課文;用“從主要人物入手”學課文的方法,學習《少年閏土》《將相和》等課文。學法指導,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具體的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和自身的條件來選擇學習方法,調控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對文字優(yōu)美的課文要多品味,意境深遠的課文要多想象,感情豐富的課文要多體驗等。
三、鼓勵質疑,發(fā)展思維
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是訓練思維能力的基本方法,學生學習過程只有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學習才有興趣,才會主動。因為有了問題才會產生求知欲望。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引發(fā)出他們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而解決疑難,使學生取得進步。這是啟發(fā)心智、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好方法。一篇新的課文,學生通過預習,不可能什么都能弄懂,但往往有許多學生怕被老師、同學恥笑,不敢提出疑問。打消學生的顧慮,教師應該做到提倡、鼓勵、引導。通過提倡,鼓勵學生從不敢提問到“敢于”提問;通過引導,使學生逐步做到“善于”提問。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要十分注意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比如,可以從內容方面發(fā)問,從中心方面發(fā)問,從課題上發(fā)問,從詞語或句子的意思上發(fā)問,從句子的聯(lián)系方面發(fā)問,還可以從標點符號方面發(fā)問,等等。學生一旦掌握了質疑的方法,能力就能迅速提高。
培養(yǎng)質疑能力,要堅持正面引導,以表揚為主。當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就及時表揚,使班級形成濃郁的求知氛圍。開始學生提出的問題大多是直覺型的,為了提高學生的質疑水平,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運用比較法去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漸漸地,許多學生就從不會提問題變得會提問題、善提問題了,即使對提出問題質量不高的學生,也要加以鼓勵,肯定他們的積極態(tài)度,千萬不能因學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滿意的問題就批評,甚至訓斥。要知道,一旦挫傷、壓抑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質疑能力將會成為一句空話。
教師要把學生的質疑問難作為教學內容,作為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內必須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質疑,無論在講課前、講課過程中或講完課之后,都可以提問,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好問”的習慣。要知道,越是敢于質疑的學生,主體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