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009年6月1 3曰,第四個文化遺產日,各地都以不同的形式熱烈地迎接著它的到來。作為主辦城市的杭州更是用繽紛的色彩,為這一天涂抹著絢麗的顏色。在這一天,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古籍保護暨文博事業(yè)杰出人物表彰、頒證、授牌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對在文化遺產保護戰(zhàn)線上工作了60年以上的文物,博物館事業(yè)杰出人物予以了表彰,表彰他們?yōu)橹袊幕z產保護事業(yè)的發(fā)展付出的不懈努力。在這一天,國家文物局和中央電視臺合作推出《2009中國記憶——中國文化遺產日電視直播行動》,對京杭大運河沿線的文化遺產及保護工作進行直播宣傳報道。當我們再次通過電視畫面感慨于大運河沿岸文化遺產的極大豐富時,大運河令人堪憂的保護狀況和申遺之路的艱辛,卻讓我們不得不直接面對?!氨Wo文化遺產,促進科學發(fā)展”,是今年遺產日的主題,那么如何促進大運河保護和科學發(fā)展呢?
大運河,號稱世界上開鑿最早,規(guī)模最大、里程最長的運河,曾經連通著中國的南北經濟命脈,用流淌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孕育了豐厚的運河文明。如今繁華早已落盡,只留下沿河眾多的城鎮(zhèn)及碼頭、倉庫、船閘,橋梁,堤壩等遺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滄桑而落寞的大運河已是漸漸遠去的風景,被人所慢慢遺忘。如今它被世人重新提起,歷史的塵埃被一點點輕輕拂去,這不得不歸功于文化線路,這個新的世界文化遺產類型在不斷受到關注。大運河和絲綢之路被公認為是中國最典型的兩項大型文化線路。
應該說,文化線路是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理念不斷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多年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始終致力于對《世界遺產名錄》的不斷完善,希望能夠涵蓋更多品類的遺產,全面代表著人類文明社會的發(fā)展歷程。1993年,圣地亞哥朝圣之路作為一種新的遺產類型首次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表明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對這種跨地區(qū)或跨國家,代表著不同文明的對話和交流,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具有連續(xù)性動態(tài)的文化遺產,做出了積極的嘗試。正是因為這個嘗試,第二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馬德里召開了世界遺產專家會議,會上第一次正式提出文化線路這個概念,并開始積極倡導各國推動這一新型文化遺產的保護。1998年,世界文化遺產權威咨詢機構國際遺址理事會成立文化線路科學委員會,其職責就是深入、系統(tǒng)地探討“文化線路”的內涵,價值,意義及其保護策略。2003年,修訂后的《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實施指南》,加入了有關文化線路的內容。2008年,國際遺址理事會第十六屆大會在加拿大古城魁北克召開,會議上通過了《關于文化線路的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憲章》,憲章對文化線路的定義,要素、內容、環(huán)境、特殊指標、類型,識別,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相關的研究、經費、保護和國際合作等問題進行了詳細闡釋,標志著文化線路這個新的遺產類型在理論上的完善?!稇椪隆分袑ξ幕€路的定義:任何交通路線,無論是陸路、水路,還是其他形式,擁有實體界限;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特定動力和歷史功能為特征,以服務于特定的,十分明確的用途j且必須滿足如下條件:必須是產生于,也反映了人們之間的相互往來,以及貫穿重大歷史時期的人類、國家,地區(qū)甚至大陸之間的貨物,思想,知識和價值觀的多維度的持續(xù)的相互交流:也因此必須促進了其所影響的文化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雜交融合,并通過其有形的和無形的遺產反映出來;與線路存在相關的文物和歷史關系,必須已經組成了一個動態(tài)系統(tǒng)。
在理論不斷完善的同時,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在世界遺產的申報和評定過程中,不斷地實踐著對這個新的遺產類型的認識。繼1993年的圣地亞哥朝圣之路后,1 996年法國的米迪運河,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防御戰(zhàn)線,1998年奧地利的塞莫林鐵路,1999年印度的大吉嶺鐵路,2000年阿曼的乳香之路,2003年阿根廷的科布拉達山谷,2004年日本的紀伊山脈勝地和朝圣之路,2005年以色列的香料之路等相繼進入《世界遺產名錄》,內容涉及到宗教,交通,商業(yè)等多種線路。
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著豐富的文化線路遺產資源。絲綢之路、大運河,還有茶馬古道,徽州古道、秦直道,泰山盤道,豫晉朝拜之道,泰山盤道等等,都具備了文化線路所要求的條件,而且具有歷史悠久、尺度巨大:資源豐富,種類多樣j功能持久,生命力強等鮮明特點。隨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線路的不斷推進,中國對此類型的文化遺產也逐漸開始關注。近些年,由于看到了世界遺產所帶來的一系列轟動效應,國內申遺的熱情不斷高漲,各地紛紛推出本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希望能躋身于申遺之列,從而拉動地方經濟的發(fā)展。面對如潮的熱情,如何來平衡和取舍,讓負責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的主管部門國家文物局頗費心思。特別是2004年之后,世界遺產委員會對世界遺產的申報規(guī)則進行了調整,明確規(guī)定每個國家一年只能申報二處世界遺產。為此國家文物局始終在積極思考如何調整策略,進行資源的整合以最大限度的適應申遺規(guī)則的調整,于是出現了明清皇家陵寢、蘇州園林等包括多處遺產地的綜合申報項目。而文化線路這種遺產新類型所涵蓋的遺產地的數量將是巨大的。就拿絲綢之路來說,僅中國段列入預備名單的就涉及到6個省48處遺產地,而大運河則會更多,8個省,33個城市已經加入到申遺工作中。
長期以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直在積極推進絲綢之路的申遺工作。早在1988年就啟動了“對話之路:絲綢之路整體性研究”項目,并多次派出專家組對絲綢之路沿線進行考察。絲綢之路以其反映人類長期以來貿易、文化交流、共同發(fā)展足跡的獨特價值而受到特別重視。200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和中國國家文物局召開世界遺產國際協(xié)商會議,協(xié)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申報工作。2010年,部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將完成申報,其中包括中國。
如果說,絲綢之路的申遺和保護,對于中國來說起初多少有點半推半就的感覺,那么涉及到大半個中國的大運河的申遺和保護工作能夠以如此迅猛的速度向前推進,國家文物局功不可沒。在國家文物局的努力下,2006年5月,國務院將京杭大運河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 2月,大運河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同時,國家文物局會同財政部安排專項經費,啟動了沿線各省的大運河資源調查等基礎工作。河南商丘段、安徽宿州段及河北段的運河資源調查和發(fā)掘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果。2007年6月,國家文物局與全國政協(xié)文史與學習委員會,交通部、水利部等相關部門共同召集沿線有關城市領導和文物部門負責人,召開大運河保護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協(xié)調會議,研究大運河保護問題和“申遺“工作協(xié)調機制,全面啟動大運河保護工作。9月底,大運河聯(lián)合申遺辦公室在揚州掛牌成立。11月,國家文物局邀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世界遺產顧問,實地考察大運河杭州段和揚州段。2008年3月,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工作會議在揚州召開。大運河沿線8個省,33個城市政府和有關部門
的代表形成《揚州共識》,共同組建大運河保護與申遺聯(lián)盟,有序推進相關工作,采取措施確保沿線城市和廣大民眾共享大運河保護成果。據大運河申遺辦公室說,2009年6月底完成大運河遺產地級市保護規(guī)劃編制工作,確定進入大運河申遺預備清單的遺產點:2009年12月底完成大運河遺產省級保護規(guī)劃編制、2010年底完成大運河全線整體保護規(guī)劃編制,2012年提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初審文本,2013年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按照這個時間表算來,離大運河的申遺時間還有不到四年的時間,需要做的事情看起來還很多。前不久在國家文物局主辦的以關注文化線路的科學保護為主題的無錫會議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以大運河為例談到了目前文化線路保護情況的不容樂觀。首先,由于上千年的歷史變遷和幾百年來的取直疏浚,各段河道有過不同歷史時期的變化,淤積湮涸常有發(fā)生,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自然和人文景觀損毀,文化遺存不斷消失:其次,城市快速發(fā)展給文化線路遺產保護帶來挑戰(zhàn)。不少大運河沿岸城市的運河風光已成記憶,而南水北調工程對大運河文化遺產又是一次較大的人為干擾;在資源利用上,人們只注意”黃金水道”貨運量的增長與航道拓寬,卻很少關心運河文化的保護,附載在大運河兩岸的民族民間文化,地方戲曲、民間傳說和民風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銷聲匿跡的危險;還有就是缺少國家層面行之有效的文化線路遺產保護協(xié)調機制。例如大運河作為航運水道,但在管理體制上,一直由各地水運局或交通局分段管理,結果必然是不可能從整體上關注沿線的文化遺存,而文物部門始終未能主動介入對大運河的監(jiān)控。
在無錫會議上,絲綢之路和大運河的申遺和保護,被代表們所廣泛涉及。會議最后形成了《無錫建議》。建議對文化線路的概念和內涵進行了深入地闡述,指出了文化線路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做好文化線路保護工作的六點倡議。1提高對文化線路遺產的重視程度。各級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和相關機構應不斷加大對文化線路遺產保護在經費,人員和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力度。2加強文化線路遺產的基礎研究。鼓勵以建立科學研究機構,設立專項研究課題、召開學術研討會等方式,開展更大范圍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文化線路遺產的評估,保護,管理和修繕體系。3結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對文化線路遺產進行全面,系統(tǒng)和深入的調查,逐步摸清家底,充分認識其價值和內涵??茖W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編制文化線路遺產保護和管理規(guī)劃,探索文化線路遺產整體保護的方法。4建立文化線路遺產保護的協(xié)調機制,解決保護中的重大問題,控制破壞速度,減少因開發(fā)和忽視帶來的負面影響:鼓勵采取法律措施,多學科方法,先進的科學技術開展保護實踐,促進不同地域間文化線路遺產保護的交流與合作。5加強文化線路遺產的展示工作。研究,探索有效方式,兼顧單體文化遺產間關聯(lián)和文化線路遺產整體價值的闡釋,凸現線路遺產展示的整體性。6加強對文化線路遺產保護的宣傳工作,提高全社會的認知度和參與性。
這六點倡議與其說是與會代表的積極倡導,更確切地說應該是說出了國家文物局今后在做好文化線路科學保護方面上長期努力的方向,無論是絲綢之路,還是大運河,今后所面臨的將不僅僅只是申遺工作的完成。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說,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大運河“申遺”只是目標,要將申報的過程變?yōu)榧訌姶筮\河文化遺產保護,加強大運河科學研究,提高廣大民眾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使沿線各個城市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在大運河的保護中真正受益。這應該是對所有申遺工作的一個很好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