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誠龍
袁崇煥與錢謙益都是晚明末世人物。
袁崇煥或許是晚明惟一的救星,他半路起家,棄文從武,以一腔肝膽與一身鐵骨,獨木支撐晚明危局。如果得到晚明君主的信任,或許能夠力挽晚明于既倒,可惜他碰上了這么一個剛愎自用、偏聽偏信的主兒。袁崇煥被大金(史稱“后金”)國主皇太極(他登基9年后將“大金國”改為“大清國”)施以反間計,那位自詡清明、實為昏聵的明朝末世崇禎皇帝朱由檢,就將袁崇煥以叛徒、內(nèi)奸、軍賊等罪名逮捕入獄,處以殘忍的凌遲極刑?!八煊阪?zhèn)撫司綁發(fā)西市,寸寸臠割之”,“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瞰之……得其一節(jié)者,和燒酒生嚙之,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眴韬?
如果說袁崇煥是“大清”(后金)的頑固派、死對頭,那么錢謙益就是“大清”的現(xiàn)世活寶、時務(wù)俊杰。錢氏食明祿60多年,“大清”劍指南明弘光帝首府南京城那會兒,錢謙益還當(dāng)著南明的禮部尚書加宮保,按他自己的說法,明朝對他是“皇恩似?!保墒乔遘娚形磁R城,錢氏卻早早投降。他以明清一代文壇領(lǐng)袖相號召,率領(lǐng)一班文臣投靠清廷,并寫信到各地勸降,再以投降、勸降有功,求乞新主子。本想弄個宰相當(dāng)當(dāng)卻未能如愿,官階并不比在明朝高,他當(dāng)?shù)脹]多少味道,當(dāng)了三五年不當(dāng)了,反過來再去當(dāng)“晚明遺民”,老死蒿萊。
袁崇煥與錢謙益是明末清初兩位名震天下的重量級名人。但如果將他們并列一起,會讓義士們感到十分羞恥。兩人豈可相提并論?無論是站在“晚明遺民”的立場,還是站在“大清”的立場,將袁、錢并列,都讓人不自在。袁崇煥是“大清”(后金)的敵人,錢謙益是“大清”的朋友,至少在乾隆以前,“大清”是這么看的。
到了乾隆朝,袁崇煥與錢謙益之事,已經(jīng)過去了100多年,忠骨、奸骨都已化灰。按理說,乾隆那會兒,天下歌舞升平,就該熙熙然享受繁榮盛世得了,可是這位皇帝不知道哪根神經(jīng)受了刺激,突然翻起陳年舊賬來了。有一天,他坐在金鑾殿里猛然想起要給袁崇煥平反。那時好像沒有“檔案要保持50年才能公開”之說,許多檔案500年都不公開。但乾隆帝卻在袁崇煥死了150多年后,將他的檔案公開了,所謂袁崇煥“通敵資敵”,其實沒那回事,袁崇煥是明朝第一忠臣,當(dāng)時之所以被冠以“通敵”之名,是咱們大清祖宗搞的“反間計”。袁崇煥是忠臣啊,明朝不給他平反,我乾隆來給他“撥亂反正”。
乾隆不但要給袁崇煥正名,而且還準備給他一個大大的獎勵:“袁崇煥現(xiàn)在有無子孫?曾否出仕?著傳諭尚安,詳悉查明,遇便覆奏?!鄙邪卜蠲ゲ椋鐭ㄒ驯徽D連九族,斬草除根,沒有后人了,有的只是遠房玄孫輩,沒做官。乾隆立即派人把袁崇煥這門遠房親屬接上京城,給他安排了一個職位。
乾隆對把袁崇煥請入神榜,卻把錢謙益打入另冊。他首先是把錢謙益的著作全部查封,并親自起草了查封文件:“錢謙益本一有才無行之人,在前明時身躋腆仕,及本朝定鼎之初,率先投順,洊陟列卿。大節(jié)有虧,實不足齒人類?!?/p>
當(dāng)年“大清”敲鑼打鼓、拍掌歡迎的時務(wù)俊杰,到了乾隆時代變成一個禽獸不如的人了。及將“盛世修史”,乾隆始終不忘這個錢謙益,降旨特地破了“史記體例”,增立《貳臣傳》,將錢謙益與洪承疇“同列貳臣,列為最末等?!薄板X謙益應(yīng)列入乙編,俾斧鉞凜然,合于《春秋》之義焉?!?/p>
乾隆又特地做詩:“平生談節(jié)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jù),文章哪有光。真堪覆酒甕,屢見詠香囊;末路逃禪去,原為孟八郎?!贝嗽婃倚εR,極盡嘲諷,置錢謙益于大不堪。
對“大清”政權(quán)而言,錢謙益怎么著也比袁崇煥要好,有過功勞,再怎么著,他也是“起義人員”嘛。袁崇煥不但讓清兵死傷無數(shù),使“大清”建國推遲了N年,還把乾隆的老祖宗努爾哈赤一炮轟了個病殘,并最終因之而亡,可謂是“國恨家仇”;錢謙益呢,率南明文武百官投順,這功勞應(yīng)該不輕呀!可是,乾隆把曾經(jīng)的敵人抬上神龕,把曾經(jīng)的朋友拋入十八層地獄。做出這種“認敵為友、認友為敵”之舉,是不是乾隆腦子進水了?其實,乾隆并不是昏了腦殼、亂了手腳,也不是價值觀念發(fā)生變化,更不是閑著無事,為翻案而翻案,只想找樂子。他心里跟明鏡似的,比誰都清楚。他翻袁覆錢,有一套堅定不移的價值準則,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忠”。
袁崇煥忠心,是好樣的,“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敵,但尚能忠于所事……深可憫惻?!卞X謙益不忠心,所以是壞蛋,“夫錢謙益果終為明朝,寧死不變,即以筆墨騰謗,尚在情理之中?!?/p>
對于統(tǒng)治者而言,沒有比“忠”更高的價值觀了,“忠”超越在“親”之上,超越在“祖”之上,甚至超越在國家之上。他們需要的是奴才似的忠誠、走狗似的忠誠。乾隆所搞的“文字獄”,說到底,都是以“忠”字劃線的。乾隆如此強調(diào)這個“忠”字,既欲以之服務(wù)當(dāng)朝盛世,更為末世早做打算,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清朝也會有滅亡之時的,到那時候,誰將反清呢?清朝末世時,需要錢謙益還是需要袁崇煥?乾隆當(dāng)然得為子孫謀,現(xiàn)在先把這種“忠奴觀念”樹立起來,讓其深入人心,成為“大清”子民的思想基礎(chǔ),因此這個案是必翻不可的。乾隆喜歡搞翻案,有段時期真?zhèn)€是翻案成風(fēng)。他翻他爹“雍正爺”的《大義覺迷錄》案,還翻湖南“山野秀才”曾靜策動岳鐘琪反叛一案。他爹雍正把曾靜的思想改造過來后,判其不死之刑;乾隆一上臺,卻是“格殺勿論”。這里頭乾隆有什么考慮呢?其實翻曾氏案與翻袁氏、錢氏案都是一脈相承的,都是以“忠”字為標(biāo)準。曾氏雖然后來忠了“大清”,由一個“反清斗士”變?yōu)椤皳砬迥7丁?,但以前有過“不忠”的記錄,即使改造過來也不行!在乾隆等封建君王那里,只容許有“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