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娥 李 譚
摘 要: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課改精神,是每個教師應該認真思索的問題。本文從民主、開放兩個方面提出了新課改課堂需要的內涵。民主是課堂活動的立足點和貫穿主線,開放是課堂教學的本質和活力所在,這些都是課堂教學取得高效的基礎。
關鍵詞: 新課改 民主 開放 課堂
新課改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多元智能理念為基礎,著重強調教育教學中要“以人為本”,那么如何體現(xiàn)這些精神?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具體實施呢?筆者依據多年教學經驗和參加新課改研究以來的感悟提出新課堂應該滲透民主、開放的理念。
一、民主的課堂
民主之于課堂不僅僅指向教學技術,還指向學生心靈。教學民主的核心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思想、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隱私、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課堂中教師的民主風范凈化著學生的心靈,師生關系會變得和諧、友愛、融洽而富有吸引力,正如當代教育家魏書生提倡的:“學生不該是我們的對手,而應該是我們的助手和朋友?!?/p>
如何在課堂中開展民主教學,使學生在期待、信任而又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個性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轉變觀念
教師要能夠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具備向真理投降的勇氣和向學生請教的氣度,樂于以朋友的身份在課堂上和學生開展同志式的平等討論和爭論,并虛心地聽取學生觀點中的合理部分。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要轉變觀念:“我們不是在教書,而是在育人?!?/p>
(二)積極創(chuàng)造民主的課堂氛圍
1.注重語言美的培養(yǎng)和肢體語言的合理運用。
民主之于課堂要從點滴之處體現(xiàn),使整個課堂形成一個富有溫暖陽光的氛圍,使學生能夠感覺課堂的快樂與舒暢。民主課堂氣氛的形成和教師語言美的塑造有決定性的關系。試想如果一名教師用嚴厲、尖酸的話語來組織課堂教學,又怎么能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恐怕這時每個學生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唯恐自己出現(xiàn)什么差錯,又怎能張開想象的翅膀?教師在課堂中應多使用諸如:“你想知道些什么?”“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我們應如何去做?”“能告訴大家你的想法嗎?”“把你的成功和大家一起分享”等民主性語言。教師在課堂中的肢體動作也很關鍵,宜少不宜多,但不可無。恰當的肢體動作會使整個課堂充滿活力,愉悅的表情,鼓勵性地觸摸學生的頭部(注意男女生的差別),等等,這些細微的動作會使學生感受到肯定和尊重,體會到受到鼓勵和表揚的心理快感。恰當的手勢還能激發(fā)起學生挑戰(zhàn)困難的決心和享受成功的快樂。
2.課堂上教師要有寬容的心態(tài)。
教師應該用寬容的心態(tài)面對每一個學生。學生,特別中小學生還是未成年人,每個學生的家庭教育和個人成長環(huán)境都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用一顆寬容的心包容學生的一切,必將營造出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寬容學生的一切,也是寬容自己。
3.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進步。
民主之于課堂就要關心、關注每一個學生。對成績好中差的學生要分別設計問題,采用不同方式的肯定。要充分體現(xiàn)教育的民主,對學優(yōu)生采取激勵、中等生采取肯定、學困生給予表揚的方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研究中來,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課堂是自己的,自己是被重視而不是被遺棄的,學習是自發(fā)而不是被強迫的,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找到自己的歸屬感,獲得個人的成就。
二、開放的課堂
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節(jié)好課,不再是按照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流程而進行,而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真誠的互動、演繹生成的精彩華章?!痘A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這指明課堂必將是一個生成、開放、自由而富有挑戰(zhàn)性的課堂。新課程中教師的作用不是被拋棄,而是被重新建構,從外在于學生情境轉化為與學生情境共存。
(一)課堂應是生成的
多爾在建設性的后現(xiàn)代教育觀中指出:“教師應隨時準備面對學生的質凝,而且同意與學生一起反思每一個人所擁有的暗默的理解。”課堂教學活動都要依據學生這一學習的主體的變化而變化。
那么一節(jié)好課如何生成?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思維。
學生學會任何東西,都要通過自己的內化,如何創(chuàng)設一個恰當的情境,使學生深入到問題研究中去是一節(jié)好課的關鍵所在。情景設計有多種形式。模擬前人探究的情景、精彩的實驗、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某個學生的親身經歷、一段引人深思的視頻資料、一段有趣的小故事等都能點燃學生的激情,成為誘發(fā)其學習的驅動力。注意整個情境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認知水平,要易被學生接受。
2.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
課堂中要讓學生感悟,給他們空間去創(chuàng)造,給他們舞臺去表演;讓他們動腦思考,用眼睛觀察,用耳朵聆聽,用嘴巴描述,用手操作。這種探究體驗已不僅僅屬于知識的范疇,而且上升到理性擴展到情感。探究活動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合作學習中要注意學生的人員構成,好中差生要合理搭配,教育學生克服自傲、自卑等不良情緒,創(chuàng)造平等和諧的交流環(huán)境。要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如何傾聽別人的觀點,如何闡明自己的立場,如何比較各種不同的觀點,如何獲取最優(yōu)化的方法。要善于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教會學生用多種手段闡明自己的觀點,虛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接受大部分人的觀點,保留自己獨特的觀點。
3.開展討論式教學。
多爾的建設性后現(xiàn)代教育觀認為教師在課堂中不應要求學生接受教師的權威,恰恰相反,教師應要求學生保持對這種權威的懷疑,并要求學生與教師一道探究學生正在體驗的內容。討論式教學有利于一節(jié)好課的生成。討論可以以思維碰撞思維,以火花激起火花,討論可以使課堂不局限于知識的一點而使學習更開放、自由。討論有助于形成民主化的教學環(huán)境,對于學生人格的健全和思維邏輯的形成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開放的課堂應該是學生自由發(fā)展的天地
學生在課堂中要努力做到主動求疑,把自己的疑惑提出來,問老師,問同學;主動求異,即說出自己的不同意見,甚至展開爭論,從而達到正確理解;主動求法,即自覺運用學過的學習方法或創(chuàng)造新的學習方法,使學習更扎實,更有效;主動求博,即在學習中能夠旁征博引,擴大學習的外延,使學習更深入。這樣的課堂允許學生說不會,允許學生答不上來。語驚四座的回答固然好,所答非所問也是正常的。這樣的課才是真實的。沒有真實性,也就沒有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等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大出版社,2000.8.
[2]張華等著.課程流派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
[3]教育研究.2004,(6).
[4]鄭長龍著.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法.東北師大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