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君
鈷鉧潭。在西山西。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東流;其顛委勢峻,蕩擊益暴,嚙其涯,故旁廣而中深,畢至石乃止;流沫成輪,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畝余,有樹環(huán)焉,有泉懸焉。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門來告日:“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貿(mào)財以緩禍”。予樂而如其言。則崇其臺。延其檻。行其泉于高者而墜之潭。有聲深然。尤與中秋觀月為宜,于以見天之高。氣之迥。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
讀柳宗元《永州八記》當中的任何一篇,都會讓人回味悠遠。
文章前半段寫景。先告訴我們鈷鉧潭與西山的位置關(guān)系。它在西山的更西面。源頭是冉水。這水是蕩擊著的水,豈止是嘩嘩流淌的水,更是曲曲彎彎自上而下積蓄了力量之后潑面而來的爽快的水。流水不腐。激流應(yīng)該更清,尤其是這從深山密林奔流而出的山泉。水是洗滌萬物的。有清心凈肺之功效。讀到此,第一種愉快的感覺——水靈靈的動態(tài)美產(chǎn)生了。
接下來描繪這奔流斫山的泉水聚成一個熨斗狀的水潭之后。水流迂回,“流沫成輪”,運筆至此畫面已在讀者腦海中生成。這打著旋渦的冉溪水能動若脫兔,也能靜若處子。“其清而平者且十畝余,有樹環(huán)焉,有泉懸焉”。靜美如油畫!“其寧靜輕盈之態(tài),與前文的猛烈動蕩恰成鮮明的對比”。(尚永亮語)這是本文給我們心神饋送的第二份禮物——袖珍型的靜態(tài)美。
接著暖人心魂的事情發(fā)生了:“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門來告日:“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貿(mào)財以緩禍”。上文曾說道柳宗元寧可夜居密林而猶不欲歸,是不愿回到令他傷透了心嚇壞了膽的人間。他每日游走于永州的山山水水。給世代居住于此的稀疏百姓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同在苦難中的民眾當然不理解從禮部員外郎位置上被調(diào)來永州做司馬的這位官員走走坐坐在找什么,看什么,想什么。官租私券壓榨下的老百姓與從官場上敗下陣來的柳子厚心中都苦,但滋味不同。質(zhì)樸的百姓認為官人相中這個小地方了。更主要的也是生計所迫,于是投司馬所好,叩門相問你可愿意買下這塊地?兩廂情愿。皆大歡喜。農(nóng)民賣了這塊地償還了租與債,到別處開荒搬遷而去。離開了讓他們破產(chǎn)的土地:柳子厚以戴罪司馬之俸買下這塊田地。找了塊棲心的地方,安放他在長安受到驚嚇的哀魂。在后世看來,原住居民的舉動多么富有溫情!現(xiàn)在該由柳司馬動手營建自己的小天地了。一番修整改造之后,文人士子理想中的園林小景留在了永州。這是柳宗元親自設(shè)計營修的。盡管它那么小。還是托住了新主人愴然下沉重的心,讓他還能夠心有所安“中秋觀月”,尋找片刻的安寧。這是本文愉悅我心的第三所在——默契的人情美。
最后一句“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歷來被認為是反筆的典范,以“樂”字寫“哀”情,給人心理極強的撕裂感。哪個熱愛生活的人樂意常年守在不懂人語的荒山冷水之間!柳宗元樂意,他依然沉醉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