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雪蓮
字、詞、句、段、篇,是閱讀教學認知體系中永恒不變的主旋律,在一篇文章中,它們總是互相依存、整體關聯(lián),沒有誰可以孤懸于文本之外,成為一個超越文本的獨立教學體。而字詞教學因其特殊的基礎性,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承擔著奠基石的角色。閱讀教學由它始發(fā),并由它堅定地貫穿起句段篇的教學??梢赃@樣說,若沒有扎實的字詞教學,隨后展開的閱讀教學將會成為空中閣、水中花?!白植浑x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章”。在學生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的基礎上,教學時牢牢抓住理解詞語這一中心環(huán)節(jié)不放,就能讓學生讀懂文章內容。
而詞語理解是否具有科學性,是否符合詞語的特點、學生的感性思維的特點,及他們已有的知識積累、生活經(jīng)驗,都是學生能否準確理解詞語的關鍵。當前的課堂教學,一提到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學生就會條件反射地去查工具書及有關資料。這顯然是一個誤區(qū)。因為這樣久而久之,會導致學生理解詞語方法不正確,學習詞語缺乏趣味,而且影響學生獨立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每篇課文都會出現(xiàn)一些學生沒學過的詞語,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我們通常采用兩種方法:一、查字典理解詞意;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意。而字典中查出的解釋到了句子中有時不一定適合,甚至還會弄巧成拙。所以結合上下文理解詞意是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理解詞意的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內容,對他們日后的再學習也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引導學生依據(jù)上下文理解詞語呢?
一、聯(lián)系上下文詞句,直接感知詞意理解詞語
一些新詞在出現(xiàn)時,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詞意,觸手可及,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語時,就應放手讓學生讀,邊讀邊思考?!皶x百遍,其義自見?!北热纭痘鹦恰厍虻膶\生兄弟》一文“孿生”一詞,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同樣有南極、北極,同樣有高山、峽谷,同樣有白云、塵暴和龍卷風,同樣是四季分明,甚至連一天的時間也差不多?!毕茸寣W生讀上面這段話,學生就很容易懂“孿生”一詞,否則一味地講解只是畫蛇添足。因此教學中我們通過這方法可以使學生直接感知詞意、理解詞語。這是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最直截了當?shù)姆椒ā?/p>
二、聯(lián)系上下文語句間關系來理解詞語
語句間關系錯綜復雜,特別是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虛詞、副詞,想通過口頭釋意,更會顯得“吃力不討好”。最經(jīng)濟有效的方法應是引導學生讀懂前后句子,挖掘語句間的關系,從而理解詞語。比如試卷中一篇閱讀短文《蓋叫天》里有這樣一段:“他知道這樣勢必會壓斷演老虎的演員的腳,于是他硬生生地摔在了地板上……”要求學生解釋“勢必”。為此,我重點引導學生從事件情節(jié)的發(fā)展來看,讓他們讀懂前后句子的關系。我先讓學生表演武松打虎時的場面,在“蓋叫天”摔下去時我順勢解說“這樣勢必會影響他的腳”,再問學生時他們都知道:“勢必”就是“這種形勢肯定”的意思,就是“必定”的意思。當然一些看似簡單的詞語若能深入挖掘,聯(lián)系上下文細細體會,更能收到很好的閱讀效果。
三、聯(lián)系上下文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來理解詞語
有些應理解的詞語大多是在記事的課文中,學生往往特別關心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他們對維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續(xù)性有強烈的欲望。教師可抓住契機,無論這個詞是在故事開頭或某一段的開頭還是結尾,是起統(tǒng)領、過渡還是總結作用,都應利用故事發(fā)展來理解詞語?!端抉R遷發(fā)憤寫史記》中寫到“司馬遷發(fā)憤寫作”,學生對“發(fā)憤”感覺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但如何真正把握呢?根據(jù)課文情節(jié)的發(fā)展,學生很快就知道了:司馬遷為了替一位將軍辯護,遭受了酷刑,而又是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他“發(fā)憤”了——他忍辱負重,“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這個念頭支撐著他,他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發(fā)憤”的含義。運用這種方法先出示這個詞,不詳講,引導學生通過前后文字融匯貫通地體會、一氣呵成,這樣學生印象更深。
四、聯(lián)系上下文語句創(chuàng)設的情境理解詞語
這類詞大多出現(xiàn)在寫景、狀物或渲染某種場景的課文中,教師能否引導學生真切地進入那情那景中去,是能否理解該詞語的關鍵。如在教《二泉映月》一課的時候,有一個詞語學生難以理解。句子是這樣的:“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蔽矣X得“委婉連綿”這個詞語有一定的特殊性:“委婉”形容聲音婉轉、抑揚動聽;“連綿”形容山勢接連不斷。在這句話中,學生理解這個詞語有一定的難度。其一,學生對這個詞語的表面意思理解不全面,不能準確地用語言表達。其二,學生對高雅樂曲欣賞的次數(shù)不多,興趣不濃,平時也沒有這樣的直接經(jīng)驗。針對上述難點,我除了讓學生查字典,了解這兩個詞語的一般意思外,還讓他們聯(lián)系其的語境,揣摩這個詞語在這句話中的意思。同時播放《二泉映月》的樂曲,讓學生感受起初琴聲的委婉連綿,并和后面的高潮部分進行對比,從而加深理解。經(jīng)過實踐,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比較成功,效果較好。
當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遠不只是以上這四種??傊?無論運用何種方法必須堅持一個原則:不在乎能否完整解釋出詞意,而在于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運用,適合怎樣的語境。教師重視對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指導,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以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都將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