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曉
摘要機動車的誕生及普及,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導致了交通事故的數(shù)量與日俱增。不管是在民眾的生活中,還是在法學家的視野中,交通事故的歸責原則都逐漸成為熱點話題。從當今世界各國的立法來看,交通事故的歸責原則經歷了從過錯責任向無過錯責任轉變的過程。我國新修訂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也規(guī)定了自己的歸責體系,但還存在著一些不足。
關鍵詞交通事故歸責原則過錯責任過錯推定責任無過錯責任
中圖分類號:D92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6-360-02
我國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頒行之后,社會各界都對該法產生了激烈的爭論。在此背景之下,立法機關于2007年12月的第十屆人大第三十一次常委會上,專門通過了對第76條的修正案。但是,關于修正之后的第76條所確立的歸責原則問題,學者之間又產生了爭論。爭論的實質就在于人們對于生命權與路權、公平與效率之間沖突的不同認知。因此,深入探討交通事故的歸責原則在今天仍是非常必要的,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一、交通事故歸責原則的比較法考察
(一)大陸法系各主要國家的立法
德國是最早采用特別法規(guī)定道路交通事故采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國家之一。但德國法上規(guī)定的適用無過錯責任的交通事故是限額賠償,如果受害人主張全額賠償,則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必須由受害人證明加害人的過錯。
日本在借鑒了德國法的先進立法和司法經驗的基礎上,于1955年制定了《日本機動車損害賠償保障法》,專門就機動車人身事故的損害賠償作出了詳盡的規(guī)定。由該法第3條可以看出,日本仍舊將加害方沒有過錯作為免責事由的三條件之一,并沒有徹底放棄過錯主義,因此,只能說日本是近乎于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但機動車交通事故致人財產損害時,依日本民法關于一般侵權行為的規(guī)定,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二)英美法系國家的規(guī)定
美國最初對于交通事故采過錯責任規(guī)則原則與任意責任保險制度相結合的模式。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國大多數(shù)州的判決還對交通事故的加害人采取過錯責任原則。但是,隨著汽車的普及,交通事故發(fā)生率日益飆升,人們要求采取無過錯責任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學者們提出了強制保險的無過錯補償,以更加充分地保護受害人。美國各州中最早實施此種無過錯補償保險制度的是麻州,紐約州等亦相繼采用。雖然美國到目前為止并沒有用制定法明文規(guī)定采用無過錯責任規(guī)則原則,但采取保險制度作為中間機制,正實現(xiàn)從過錯責任向無過錯責任轉變的轉變。
英國1930年制定,并經1960年修正的《道路交通事故法》對于交通事故的損害賠償采過錯責任原則。但是學界在不斷地提倡嚴格責任、無過錯責任,并且過錯推定的法理也一直占據(jù)中心位置,因此,過錯責任在英國也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了。
二、從過錯責任向無過錯責任的演進
由以上各主要國家的立法來看,道路交通事故的歸責原則經歷了從過錯責任向無過錯責任的演進的過程。
(一)過錯責任、過錯推定責任與無過錯責任的含義
過錯責任是以行為人有無過錯作為歸責的根據(jù),它是個人意思自治、自己責任的應有之義,體現(xiàn)了個人的尊嚴與價值。過錯責任為1804年《法國民法典》所正式確立,并得到其他國家的紛紛效仿,成為近代侵權法的一般歸責原則。
隨著19世紀末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工業(yè)和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在科技應用中,難免會出現(xiàn)大量的工業(yè)事故。如果堅持傳統(tǒng)民法中的過錯責任原則,受害人往往因為不能證明加害人的過錯而不能得到賠償,社會公正得不到保障。因此,社會本位逐漸取代個人本位,法律越來越強調對弱者利益的保護。在此背景下,過錯推定責任和無過錯責任就應運而生了。
過錯推定責任從本質上來說,并不是一種獨立的歸責原則的類型,它只是過錯責任的一種特殊的適用方法而已。過錯推定責任只是將舉證責任倒置,本質上仍屬于過錯責任,在雙方均無過錯的情形下,仍不利于對受害人的保護。無過錯責任比過錯推定責任更加嚴格,只要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那么行為人就必須承擔民事責任。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與否并不影響責任的認定與承擔。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能夠促使從事高?;顒拥男袨槿思訌姲踩胧?盡到高度的注意義務,從而可以減少事故發(fā)生,并保障科學技術的進步。自從1838年普魯士王國的《鐵路企業(yè)法》明確規(guī)定無過錯責任以來,各國也普遍都采納了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
(二)在交通事故中采用無過錯責任的合理性
梁慧星教授將無過錯責任適用于交通事故的理論依據(jù)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報償理論。即“誰享受利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第二,危險控制理論。即“誰能夠控制、減少危險誰承擔責任”。第三,危險分擔理論。通過提高運費和投保責任保險,機動車所有人承擔的賠償費用,實際上是轉嫁給了社會,最終由全體消費者共同承擔了責任。因此,雖然從表面上看,實行無過錯責任對機動車一方過于嚴苛,但實際上是整個社會分擔了責任,是最公平合理最符合社會正義的。
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不僅在理論上具有合理性,而且,在實踐中也更為符合社會現(xiàn)實的要求。通常情況下,交通事故的賠償金額是非常巨大的,有時甚至高達百萬,這可能會使一個普通家庭數(shù)十年背負著債務,因此,可能會導致道德風險的大大增加,肇事司機可能會因為賠不起賠償費用而選擇逃逸。這對于及時處理交通事故和保護受害人是非常不利的。第三者責任強制險和賠償基金制度通常是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的配套制度。通過實行強制保險制度和賦予受害人對保險公司的直接請求權,既能夠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負擔,又能夠使受害人及時地得到賠償。
三、我國的交通事故歸責原則
我國在制定特別法規(guī)定道路交通事故的民事責任以前,都是適用《民法通則》第123條關于高度危險作業(yè)致人損害責任的規(guī)定,將機動車歸為高速運輸工具而適用無過錯歸責原則。但是《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的出臺卻將交通事故責任歸為違章責任,從而以責論處,重新適用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后來,各省市又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規(guī),貫徹了這一原則。這是極為不合理的,是立法的倒退,曾被戲稱為“撞了白撞法”。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到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實施。其中第76條規(guī)定了交通事故責任的歸責原則,規(guī)定機動車造成非機動車及行人人身損害的,實行無過錯責任;機動車相互之間造成損害的,以及非機動車、行人相互之間的人身損害適用過錯推定責任;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財產損害適用過錯責任。但該法頒行之后,在全國引起了激烈的爭論。2007年12月的第十屆人大第三十一次常委會上,通過了對該法的修正案。
但修正后的第76條到底規(guī)定的是何種歸責原則,學者之間又產生了爭論。爭論的焦點在于機動車造成非機動車、行人一方人身損害的歸責原則。而對于機動車相互之間損害的過錯責任則意見一致。有的學者認為修正后的76條規(guī)定的是“以過錯推定責任為主,過錯責任為輔”的二元歸責體系,而又的學者則認為修正后的法律對機動車造成非機動車、行人人身損害的責任仍舊為無過錯責任原則。
筆者認為,修正后的第76條規(guī)定的既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過錯推定責任,又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無過錯責任。不管用哪一種責任來解釋,都是存在問題的。這主要是因為立法者在參考和借鑒其他國家的立法時,并沒有很好的把握各歸責原則含義,而造成了不同歸責原則的揉雜。但從本質意義上來講,第76條的規(guī)定更近乎于無過錯責任。其理由如下:第一,76條規(guī)定即使機動車一方無過錯時,仍要承擔不超過10%的責任,而不是免除責任。有的學者認為此條正是證明了過錯推定責任,筆者認為此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無過錯責任是不管行為人主觀上有無過錯,均要對損害后果承擔責任,而這里的承擔責任并不必然是指全額責任,不是不區(qū)分具體情況,一律讓機動車一方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無過錯責任不僅包括質的問題,而且還應該包括量的變化。第二,有的學者認為機動車一方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而對方存有過錯的情形下,可以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的規(guī)定有力地證明了過錯推定責任。筆者認為,此種說法仍是不妥的。過錯推定責任的意思是,如果行為人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則不承擔責任。首先,按照此條規(guī)定,行為人不僅需要證明自己不存在過錯,還需要證明對方存有過錯,并且還需要行為人已經采取了必要措施。其次,機動車一方證明了自己沒有過錯,而對方存在過錯,且已經采取了必要措施的情形下,仍不能免除責任,而只是減輕責任。筆者認為,此項規(guī)定是“過失相抵規(guī)則”的適用。過失相抵是指,在因侵權行為而發(fā)生損害賠償?shù)膱龊?受害方對于損害結果的出現(xiàn)也存在過失時,法院應該考慮這一情況,適當減少損害賠償金額的制度。過失相抵規(guī)則與無過錯責任制度并不矛盾。無過錯責任是確定加害者應否承擔責任的問題,而過失相抵制度則解決的是損害賠償額的多少的問題。認定責任有無與確定賠償范圍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四、對《道路交通安全法》歸責體系的完善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思想是正確的,但還存在著不少問題。鑒于修正過的法律條文剛剛出臺,為了維護法律的穩(wěn)定性和權威性,不應頻繁修改,建議最好通過司法解釋來對相關問題進行完善。筆者不揣淺陋,提出以下建議:
(一)明確二元歸責原則分別的調整范圍
我國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確立了以無過錯責任為主,以過錯責任為輔的二元歸責原則。在實踐中,如何把握二者的調整范圍是一個十分重大的問題。下面擬分別說明。
無過錯責任僅適用于機動車一方造成非機動車、行人一方人身損害的情形。而對于非機動車之間發(fā)生交通事故的情形,非機動車駕駛人與行人相互之間造成損害的情形,非機動車、行人造成機動車一方損害的情形,以及機動車一方與非機動車、行人一方相互之間造成的財產損害應該適用過錯責任。
(二)完善落實強制第三者責任保險制度
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是指以汽車所有人或使用人對汽車事故受害人應當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為標的的責任保險。第三者責任險把交通事故中肇事方的賠償責任轉化成微粒,而分散給社會的全體的消費者,既可以有效、快速地處理交通事故糾紛,又可以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對于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有著重大的意義。強制責任保險制度的實施直接關系到無過錯責任能否真正落實的問題,因此,盡快地完善、落實強制第三者責任保險制度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