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亞斐
【摘 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反映著教師教的藝術和學生學的質量。本文通過對教師課堂提問行為的分析,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試圖矯治課堂提問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和缺失,從而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關鍵詞】課堂提問 行為 課堂教學 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激發(fā)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鞏固所學知識以及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都起到積極作用。教師會不會問,怎么問,如何對待答的結果,直接反映著教師教的藝術和學生學的質量。筆者通過對教師課堂提問的觀察與分析,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教師課堂提問行為進行自我分析與改進,從而提高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一、課堂提問的臨床診察與改進
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可分為呈現問題之前、呈現問題之時、呈現問題之后三個階段。
1.呈現問題之前。
(1)整體性原則。提問的目的在于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有的教師先點名,后提問,其他學生因預知提問與己無關而袖手旁觀,懶得去思考,以致達不到提問的整體性效果,降低了提問的有效性。
(2)平等性原則。平等對待,全面參與。課堂提問對象過于集中,會對其他學生產生不良的心理影響。如七年級學生大多喜歡發(fā)言,尤其是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競爭更為激烈,所以要注意平衡其心理,課堂提問時基本不重復名字。 對于發(fā)言欲望不強的八、九年級學生,教師在實際提問時,往往傾向于舉手的學生,或女生等,應該盡量使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不同水平的問題。
(3)針對性原則。因為學生存在個體差異,課堂提問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層次性,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實施差異教學,根據問題難易程度和學生表情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使各層次、各類型的學生在課堂上各盡所能,各有所得。有的教師按位子輪流提問題的行為,忽略了提問的針對性。
2.呈現問題之時。這是教師陳述所提問題進行師生交流的階段,直接影響提問的有效性。
(1)留出等待時間。從提問、點名到回答,間隔時間是很難把握的。等待時間要視問題類型和學生反應而定,如果所設計的問題都是有關知識記憶的問題,等待時間可較短些;如果問題設計的目的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并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問題,等待的時間就應稍長一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時因為課時緊張,教師還沒有等學生說完,便打斷學生發(fā)言,越俎代庖,急急忙忙講出答案。當學生回答不夠準確、完整、流暢,甚至完全卡殼時,教師沒有采取適當的助答措施,反而粗暴訓斥。
(2)糾正錯誤方法?!坝绣e必糾”并非常理。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采取包容的態(tài)度。如果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為主的問題,如對話表演、自由談話等,應鼓勵學生多說,盡量避免打斷學生。如果以檢查知識掌握為主的問題,如教生詞light時,學生往往把它讀成 right or late;教She is having supper.
Im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這樣的現在進行時態(tài)時,學生習慣于說成She having supper. Im listen to the teacher.像這些語音或語法錯誤,應幫助學生糾錯。
3.呈現問題之后。新課標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體系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每個人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都需要別人的鼓勵,在出色完成任務后,都渴望別人給以應得的承認?!背扇巳绱?,孩子更是如此。 鼓勵性評價是教學活動中常用的一種評價方法。
(1)言語激勵。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語應該是豐富多采的。有的教師老用一個詞,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對回答正確的,請別吝嗇very good,wonderful,mart,not too bad,How lovely you are!,What a clever boy (girl)!Good boy/ girl!You are so clever.I love you!Thank you.等評價語。而對于能力和基礎較差的學生,應耐心地使用try it again. Dont worry.等進行鼓勵?;卮鸪鲥e時,教師指出錯誤及原因,并附上I believe you will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鼓勵性的話語。對答不出問題的學生教師應和顏悅色地說:It doesnt matter.Im sur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而不能粗暴地給予批評或者懲罰。
(2)情感激勵。在英語教學中,恰當運用體態(tài)語言向學生傳遞信息,能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學生從老師一個贊許的微笑、一個滿意的手勢、一個肯定的眼神中可以得到鼓勵,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有的教師帶動全班學生為回答問題很好的學生鼓掌,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欣慰的感覺。當學生出現了錯誤,教師可用體態(tài)語來暗示學生,比較含蓄,學生也容易接受。如搖搖頭、雙手一攤、面帶笑容地聳聳肩等。
(3)物質激勵。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創(chuàng)設和實施多種鼓勵機制,讓他們體驗到回答問題的樂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教學目標更好更快地達成,以便提高課堂效率。上課時,筆者常常把教具(學習用品,水果等)分發(fā)給表現出色的學生,刺激他們的表現欲望,吸引他們到課堂互動中來。
“物質刺激”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激勵手段,但用的過多過濫的話,就失去了它的積極意義。
二、課堂提問的細節(jié)
教學上的細節(jié)決定課堂是否精彩,影響教學質量。
1.消滅僥幸心理。課堂提問時,常會碰到學生回答“Sorry, I dont know.”教師往往讓他坐下,筆者覺得教師應該耐心地引導他找到答案,哪怕是幫他找出答案。以告誡和他一樣有僥幸心理的學生,不要用此法來搪塞老師,因為上課不思考是過不了關的。
2.減少低效互動。新大綱要求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營造一種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而一些教師追求課堂上熱烈的氣氛,在課堂提問中出現了徒具形式、為問而問的現象。如 Yes or No?Are you OK? Are you ready?等表達方式。這種缺少思維性、創(chuàng)造性的提問應減少,盡量把開口說話的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
3.鼓勵學生提問。愛因斯坦說:“我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過是喜歡尋根問底罷了,我認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虼耍颜n堂提問權力還給學生,反主為客,答疑解惑 ,調節(jié)學生“待問”的被動學習狀態(tài),將教師提問為主轉變?yōu)閷W生發(fā)問為主,使學生敢問、善問,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筆者備課時,預留幾分鐘時間給學生提問,他們提的問題往往帶有普遍性,有時候優(yōu)于教師預先設定的提問。
總之,課堂提問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只要能巧妙利用好課堂提問,就能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地位,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翰文.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提問的質量[J].寧夏教育,1999,(9).
[2]宋秋前.課堂提問行為的臨床診察與改進[J].當代教育科學,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