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摘要我國民法典是否應當規(guī)定懲罰性賠償內(nèi)容,應當如何規(guī)定懲罰性內(nèi)容,一直是我國民法典立法中的一大難題。文章分析了論述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概念、要件,并結合國外立法經(jīng)驗對我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構建提出了立法建議。
關鍵詞懲罰性賠償制度立法現(xiàn)狀完善
中圖分類號:D920.4文獻標識碼:A
1 懲罰性賠償制度概念與功能
1.1 懲罰性賠償?shù)母拍?/p>
懲罰性賠償,又稱示范性賠償或報復性賠償,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賠償數(shù)額超出實際的損害數(shù)額的賠償,它具有補償受害人遭受的損失.懲罰和遏制不法行為等多重功能。
現(xiàn)代意義的懲罰性賠償制度發(fā)端于英國,后被美國視為普通法而繼受,英美聯(lián)邦國家也紛紛效仿。美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對大路法系國家的學理和判例不無影響。如德國和日本,雖未設立懲罰性賠償制度,但并未對外國法院作出的具有懲罰性賠償?shù)呐袥Q一律不予承認與執(zhí)行,而是傾向于采取個案審查、區(qū)別對待,有條件地承認和執(zhí)行外國法院的懲罰性賠償判決。
1.2 懲罰性賠償?shù)墓δ?/p>
筆者認為,懲罰性賠償主要有三方面功能。第一,賠償功能。它主要體現(xiàn)在懲罰性賠償金能夠補救被害人遭受的財產(chǎn)或非財產(chǎn)損害以及被害人為訴請賠償而支出的訴訟或法律費用等。第二,懲罰功能。懲罰性賠償主要適用于那些違反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而應予譴責的行為。法院在這些情況下運用懲罰性賠償金可以撫慰受害人的心靈創(chuàng)傷和痛苦,從而達到懲罰加害人的目的。這種懲罰與補償性損害賠償有所不同。懲罰性賠償則大大加重了違法者的違法成本,有助于通過高昂的經(jīng)濟負擔制裁不法行為。第三,教育功能。即通過懲罰過去的過錯行為來遏制未來的過錯行為,防止相同行為再次發(fā)生。懲罰性賠償制度獨特的心理威懾作用,對維護社會安定和預防侵權行為的發(fā)生與蔓延,功不可沒。懲罰性賠償?shù)亩糁婆c教育功能主要通過適度的懲罰性賠償金來實現(xiàn)。因此,在計算懲罰性賠償金的數(shù)額時,應綜合考慮加害人的過錯狀況,財力負擔能力等因素而定,尤其要考慮加害人的過錯程度。
2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構成要件
2.1 適用懲罰性賠償?shù)臉嫵梢?/p>
2.1.1 被告的行為或心理具有特定性
只有當被告的行為超過了社會容忍的限度,才能適用懲罰性賠償。因此,一般侵權行為不適用懲罰性賠償。判斷被告行為是否超過了社會容忍的程度,必須結合被告的心理狀態(tài)綜合考慮。如果被告的心理狀態(tài)存在邪惡動機實施了欺詐行為、或被告濫用了權利、被告由于故意或重大疏忽而不計后果、被告輕率或有意識地不顧他人權利和安全的行為,都屬于適用懲罰性賠償?shù)那樾巍?/p>
2.1.2 現(xiàn)實損害客觀存在
對于現(xiàn)實損害是否是懲罰性賠償?shù)臉嫵梢?美國一直存有爭論。美國多數(shù)法院認為,除非原告能夠證明其遭受的現(xiàn)實損害,原告不得請求懲罰性賠償。也有些州認為,只要原告能夠證明被告違反法定義務即可。其實,即使將現(xiàn)實損害作為懲罰性賠償?shù)臉嫵梢?仍存在原告舉證困難。特別是在某些因侵犯人格尊嚴而導致的精神損害賠償?shù)陌讣?被害人要舉證其遭受的現(xiàn)實損害的確很困難。
2.1.3 因果關系的存在
在請求補償性損害賠償案件中,被害人只要證明損害的發(fā)生是被告行為的結果就可以。而在請求懲罰性賠償?shù)陌讣?被害人不僅要證明損害的發(fā)生源于被告的行為,而且還要證明被告在行為時存在上述心理狀態(tài)。因此,懲罰性賠償案件中因果關系的舉證要難于補償性賠償案件中的因果關系的舉證。
2.2 適用懲罰性賠償?shù)南拗?/p>
應該指出,懲罰性損害賠償制度引發(fā)的高額賠償金現(xiàn)象在英美國家成為不少學者批評的對象。他們認為,懲罰性損害賠償實際上是不公正的,因為它們使原告大發(fā)橫財。就美國各州而言,懲罰性損害賠償也受到更多的限制,主要包括:(1)使用更高的證據(jù)標準; (2)立法要求判決的懲罰性損害賠償部分應支付與州政府,而不是原告;(3)對于可予判決的懲罰性損害賠償?shù)慕痤~加以限制;(4) 完全禁止懲罰性損害賠償判決。其中,采用最多的方法為第一種,即要求原告以明確和有說服力的證據(jù)證明被告的責任,取代原來的“證據(jù)優(yōu)勢”的標準。
3 我國關于懲罰性賠償?shù)默F(xiàn)行規(guī)定及其局限性
我國在1993年制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時,借鑒了美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該法第49 條規(guī)定:“經(jīng)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shù)慕痤~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003年,針對商品交易市場存在的嚴重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通過了《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對商品房買賣過程中因出賣人惡意違約和欺詐,致使買收人無法取得房屋的五種情形規(guī)定了懲罰性賠償:買收人除可以要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對房屋面積誤差絕對比值縮水超過3%部分的房價由出賣人雙倍返還買受人。
從以上規(guī)定可以看出,目前我國懲罰性賠償?shù)倪m用范圍十分有限,構成要件要求高,計算賠償額的基數(shù)不科學,賠償額太低。首先,懲罰性賠償僅適用于合同領域,且僅僅限于生活消費中的商品買賣合同和服務合同。其次,《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適用懲罰性賠償須以經(jīng)營者有欺詐故意為要件,沒有考慮其他過錯情形。再次,由于生活消費品多是價格不高的小件商品,消費者一次購買的數(shù)量有限,在計算賠償額時,已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為基數(shù)增加一倍,往往造成賠償額太低,不夠支付為索賠而支出的各項費用。在這種情形下,多數(shù)消費者會選擇放棄索賠權利,從而在客觀上降低了經(jīng)營者生產(chǎn)銷售假冒偽劣的風險。最后,以商品的價款為基數(shù)計算懲罰性賠償金額既不能撫慰消費者,也不能發(fā)揮懲罰性賠償?shù)闹撇门c遏制功能。
4 《民法典草案建議稿》關于懲罰性賠償?shù)囊?guī)定不足
我國已出臺的三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梁慧星主編的《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中國人民大學王利明主編的《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及說明》,廈門大學徐國棟主編的〈〈綠色民法典草案〉〉。這些建議稿草案均規(guī)定了懲罰性賠償制度,但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懲罰性賠償?shù)倪m用范圍太窄,主觀要求過嚴?!吧鐣茖W院稿”和“廈門大學稿”規(guī)定的懲罰性賠償僅適用于故意侵犯人格權等行為;“人民大學稿”在主觀要件上規(guī)定故意和重大過失,但是只適用于產(chǎn)品致害案件。同時她們都沒有考慮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如醫(yī)療事故,交通事故,合同欺詐,惡意違約等。
其次,懲罰性賠償金的計算不科學?!吧鐣茖W院稿”的懲罰性賠償金為不超過賠償金的三倍,“廈門大學稿”為全部損失額的1-3倍。這里的賠償金是否包括精神損害賠償,全部損失額是否包括訴訟費用,未予明確。而且,在補償性賠償金或全部損失額不高的情況下,受害者人會喪失訴求司法救濟的動力?!叭嗣翊髮W稿”的懲罰性賠償金為產(chǎn)品的雙倍價金,這種計算對許多的受害人毫無意義,因為小商品也能致人傷亡,如電池爆炸、熱水器泄露煤氣等。
再次,懲罰性賠償金可否由法院依職權適用,值得商榷。“社會科學院稿”和“廈門大學稿”規(guī)定法院可以判決加害人向受害人支付懲罰性賠償金,即懲罰性賠償金由法院依職權適用,有違民事訴訟的“不告不理”原則。
5 完善我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思考
5.1 擴大懲罰性賠償?shù)倪m用范圍
5.1.1 懲罰性賠償在侵權行為領域的適用
侵權行為領域是英美法國家懲罰性賠償適用的傳統(tǒng)領域,早在17、18 世紀,懲罰性賠償就主要適用于誘奸、誣告、誹謗、非法拘禁等侵權案件。在我國,學術界普遍認為懲罰性賠償應該適用于侵權行為領域。我國侵權行為法不完善,對受害人保護不足,迫切需要一種制度來為受害者提供足夠的補償,來提醒潛在侵權行為者重視他人的合法權利。懲罰性賠償在侵權行為領域的適用,有利于充分補償受害人所遭受的損害,實現(xiàn)社會正義。
5.1.2 懲罰性賠償制度在合同領域的適用
傳統(tǒng)理論認為懲罰性賠償應該主要適用于侵權行為領域而不是合同責任領域。在我國,大多數(shù)學者也認為應該限制懲罰性賠償在合同責任領域的適用。結合國情,我國懲罰性賠償在合同責任領域應限制其適用范圍,不宜擴大。懲罰性賠償應該主要適用于雙方交易力量相差懸殊的公共服務合同,如電信服務合同、水電氣供應合同、醫(yī)療合同等當事人一方明顯處于優(yōu)勢地位的合同。這類合同的共同點是一方當事人處于壟斷地位,壟斷一方在訂立合同時就享有較大的優(yōu)勢,形式上交易平等,實質上另一方?jīng)]有選擇交易的自由。并且一方當事人人數(shù)較多,壟斷一方對合同的履行享有絕對的控制權利,一旦違約情形發(fā)生,涉及面廣,舉證困難,訴訟成本大,受害者容易放棄訴訟,造成的社會影響極其惡劣。懲罰性賠償?shù)倪m用可以使這些違法行為無利可圖,并使處于弱勢地位的合同一方當事人的權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5.1.3 懲罰性賠償在產(chǎn)品責任領域的適用
從社會現(xiàn)狀來看,我國的產(chǎn)品質量問題較為突出,生產(chǎn)者不重視消費者的人身安全,生產(chǎn)不合格甚至為危險產(chǎn)品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由此引發(fā)的重大惡性事故時有發(fā)生,如果僅要求生產(chǎn)者承擔補償性賠償不利于遏制此類事件的發(fā)生。實踐證明,保護消費者權利的有效途徑就是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大對消費者的保護力度。通過補償與懲罰相結合,遏制違法行為。懲罰性賠償制度體現(xiàn)的是國家對損害賠償這種司法關系的干預,它最終追求的是一種實質正義。
5.2 懲罰性賠償數(shù)額確定的參考依據(jù)
如何確定懲罰性賠償?shù)木唧w數(shù)額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過低的賠償數(shù)額不足以對加害人產(chǎn)生懲罰作用并對社會產(chǎn)生威懾影響;賠償數(shù)額過高會使加害人不堪重負,不符合法律的公平、合理原則,另一方面又會使受害人獲得并非基于合理交易而產(chǎn)生的不合理的高額“利潤”。根據(jù)我國目前的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狀,懲罰性賠償?shù)臄?shù)額不宜過高,主要應該參照以下幾方面因素來確定:
(1)補償性賠償?shù)臄?shù)額。懲罰性賠償應該與補償性賠償保持一個合理的比例,不宜高出太多,造成比例懸殊,同時也能夠限制法院的自由裁量權,以免對被告造成不公正判決。
(2)被告行為的可指責程度以及其主觀心理狀態(tài)。被告行為的可指責程度越高、心理狀態(tài)越惡劣,賠償金額就應該越高。
(3)被告因為其加害行為所獲得的利益。被告實施加害行為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利益,為了達到懲罰與遏制的目的,懲罰性賠償?shù)臄?shù)額應該高于加害人所獲得利益,使其無利可圖。
(4)被告的財產(chǎn)狀況。懲罰性賠償金的數(shù)額對被告能否有效的起到威懾作用,需要考慮其擁有的財產(chǎn)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