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觀點
低出生體重可增加成年后糖尿病風險
美國《臨床內分泌學與代謝雜志》近日發(fā)表的一篇研究稱,出生時的體重過低有可能與成年后的感染頻發(fā)、心臟病以及2型糖尿病有關系。
英國研究者曾經從1966年開始追蹤5619名新生兒的資料,研究者發(fā)現(xiàn)其中那些出生時體重偏低的新生兒,在長大后白細胞水平比其他出生體重正常的同伴要高一些。白細胞是人體內的“防御者”,可以對抗感染及異體物質,與機體炎癥是密切相關的,人體通過炎癥來對抗感染和損傷。然而,如果炎癥持續(xù)存在,將有可能成為心臟病和糖尿病的導火索。
早先的一些研究曾經推測低出生體重的嬰兒成年后患慢性病的風險較高,但還從未指出過具體的致病因子是什么。目前,即便研究確認了過高的白細胞水平是低出生體重兒慢性病高發(fā)的指征,那么為什么低出生體重兒在日后白細胞會異常增多仍然是一項未解之謎。
好消息:2型糖尿病或可降低前列腺癌發(fā)病風險
多數(shù)2型糖尿病患者恐怕都已被鋪天蓋地的負面報道打擊得垂頭喪氣了,那么現(xiàn)在就來點好消息——據(jù)美國洛杉磯哈琳.諾里絲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稱,患有2型糖尿病的男性,比沒有糖尿病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要低!
這項研究將86303名美國成年男性按種族劃分為5個群體:非洲裔、歐洲裔、日本裔、拉丁美洲人以及夏威夷本土人。其中共有5941人是前列腺癌患者。
研究者通過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中糖尿病患者患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平均比非糖尿病人低出19%(這一數(shù)值存在種族差異,比如歐洲裔的是35%,而非洲裔的是11%)。他們還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體內與前列腺相關的抗原水平比非糖尿病人低。這一發(fā)現(xiàn)提示,糖尿病可能為前列腺提供了某種保護機制。研究者稱今后將致力于進一步揭示具體的機制,并且想要搞明白,為什么這一現(xiàn)象存在較大的種族差異。
據(jù)了解,前列腺癌是成年男性較常見的癌癥之一,僅在美國去年一年,就有186000人新診斷前列腺癌,其發(fā)病率可高達17%,不過,由于前列腺癌生長較為緩慢,治療后存活率高,其致死率大約不到3%。
每日一笑,護心良藥
近日美國研究人員在以糖尿病患者為對象進行的最新調查表明,每天開懷一笑將會明顯升高患者體內“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從而降低心臟病發(fā)作的風險。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馬琳達大學一個科研小組完成的,他們選取了一些平均年齡為50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將其分為兩組。這些人都有高血壓和血脂紊亂等問題,具有較大的心臟病發(fā)作風險,他們都在服用常規(guī)的治療糖尿病藥物以及降血壓和調脂藥。在為期一年的調查中,研究人員讓其中一組患者每天觀看至少30分鐘幽默視頻并開懷大笑,而另一組并沒有這種“待遇”。在研究進行到兩個月時,研究人員就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每天都笑的這些患者體內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水平要低,這兩種激素被認為與人所感受的壓力有關,這說明笑在幫助他們減壓。
一年之后的體檢數(shù)據(jù)顯示,觀看幽默片的一組患者體內“好膽固醇”水平上升了26%,對照組患者只上升了3%,另外,體內C反應蛋白的水平,前者下降了66%,而對照組僅下降26%。(“好膽固醇”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C反應蛋白是體內炎癥標記物,被認為與心臟病發(fā)作風險有關——本刊注)。
新動態(tài)
中國研制出低糖益生菌蔬果飲料
在位于中國長春的吉林大學,科學家們近日研制出一種適合糖尿病患者飲用的保健飲料。他們通過往飲料中添加嗜糖的益生菌,來將飲料中的糖分轉化掉,從而成為低糖、低卡路里的蔬果飲品,并能保持蔬果的原味和營養(yǎng)素,以適應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需要。
這種飲品的原料為南瓜、香梨、洋蔥和胡蘿卜,添加進去的細菌能將蔬果汁中的糖發(fā)酵成為乳酸,這么一來飲料會變酸,但是添加適量的木糖醇等代糖甜味素,將使飲料變得酸甜爽口。其實,添加乳酸菌用于食品生產是一項傳統(tǒng)食品工藝,比如酸乳就是通過這種原理做成的。研究者稱,這種生物方法相對于化工工藝來說更為簡單、經濟。
吉林大學的研究者在日前美國鹽湖城召開的美國化學學會大會上發(fā)表了此項研究成果。
褪黑激素與2型糖尿病
最近有多項研究表明,負責編碼褪黑激素受體的基因變異增加了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這些新的研究結果發(fā)表在日前在線出版的《自然—遺傳學》期刊上。這是科學家第一次從人體中獲得遺傳證據(jù),表明褪黑素與2型糖尿病之間的關系。褪黑素是松果體產生的一種激素,能刺激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表皮顏色的變化,能調節(jié)生命體的生物鐘。
科學家們早已知道,褪黑素能調節(jié)以24小時為周期的生物鐘,胰島素的水平會隨著這種循環(huán)而變化,并在夜間降到最低。以前的證據(jù)能將生理節(jié)奏的紊亂與糖尿病聯(lián)系起來,而新研究更提供了一種遺傳關聯(lián)性。
研究小組收集了以前數(shù)種泛基因相關性研究的數(shù)據(jù),報告了其中的一種變異,該基因負責編碼兩個人類褪黑素受體中的一個,這種變異增加了高血糖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攜帶這一基因變異風險的個體在生產胰島素細胞的胰腺上增加了基因表達,褪黑素抑制了胰島素的釋放。
新發(fā)現(xiàn)
美學者發(fā)現(xiàn)牙周病與妊娠糖尿病之間關聯(lián)性
紐約大學口腔醫(yī)學院近日有研究顯示:患有口腔疾病的孕婦,其妊娠糖尿病發(fā)病率大大高于口腔健康的孕婦。
妊娠糖尿病婦女無法正常利用葡萄糖,盡管在孕期結束后這一情況常會自愈,但患過妊娠糖尿病的婦女在以后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大大增加了。亞洲人、西班牙人以及美國土著等種族較為易患妊娠糖尿病。
據(jù)紐約大學流行病學及健康促進研究所的研究報告顯示:經常牙齦出血的女性其血糖濃度也常較高。這一結論同早期其他一些研究結果一道提示著我們:牙齦疾病以及較高的口腔細菌水平可作為大多數(shù)妊娠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的預警信號。
能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胰腺甜味受體
胰腺β細胞對胰島素的正常分泌發(fā)揮著關鍵作用。過去有部分學者提出胰腺中存在甜味受體,日本群馬大學的研究人員從2008年起即對此展開研究。而近日,他們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小鼠的胰腺β細胞中的確存在一種甜味受體,能夠促進胰島素的分泌,該研究成果將有助于開發(fā)治療糖尿病的新方法。
該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發(fā)表文章說,他們通過基因比對發(fā)現(xiàn),小鼠β細胞中存在的一種蛋白質和構成舌頭的甜味受體的蛋白質的堿基序列完全一樣。研究人員用糖精等人造甜味劑刺激β細胞中的這種蛋白質后發(fā)現(xiàn),胰島素分泌確實得到促進。本項研究成果提示,如果能很好地刺激胰腺β細胞中的甜味受體,就有可能研發(fā)出糖尿病的新療法。